嚴歡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其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汽車專業作為高職院校中的重要專業之一,其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更需要具備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汽車專業學生在這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對國家文化認同不足,法治觀念淡薄等現象。因此,通過對思政課程的優化和策略的制定,有必要加強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的培養,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汽車專業 文化自信 法治思維 培養策略
1 引言
本論文以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為研究對象,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切入點,從思政視角出發,探討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的培養策略。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綜述,以及實地調研和案例分析,全面深入地剖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學生在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培養策略,并進行了實踐驗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文化自信在汽車專業學生中的現狀分析
在汽車專業學生中,文化自信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政治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國家文化的認同程度、傳承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我們對文化自信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明確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自信不僅包括對傳統文化的自信,更要求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從而更好地在未來的社會中發揮作用。在深入分析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現狀時,我們發現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不足,缺乏對國家文化的自信心。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一些學生在文化認同上表現出迷茫和動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學生對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不夠深入,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這一現狀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思想覺悟,也對其未來從事汽車專業相關工作的綜合素質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優化思政課程,加強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并開展實踐活動,全面提升汽車專業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優化思政課程方面,可以通過結合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設計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培養對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立見解。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方面,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講座和實地考察,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結合,形成對國家文化的深刻理解。此外,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例如社會實踐、文化體驗活動等,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從而增強文化自信。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我們期待在汽車專業學生中培養出更具文化自信的人才,使其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作用。
3 法治思維在汽車專業學生中的現狀分析
法治思維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對汽車專業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明確了法治思維的概念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法治思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對法律法規的基本認識,更要求他們在實際問題中能夠運用法治理念進行思考,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在深入分析汽車專業學生法治思維的現狀時,我們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1]。部分學生對法治觀念認識不足,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模糊性。在實際問題解決中,一些學生缺乏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容易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左右,而不是從法治的角度出發。由于汽車專業的特殊性,涉及到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在法治思維上的薄弱也可能對其從業帶來潛在的風險。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加強法治課程、推進法治實踐活動以及引入案例教學,全面提升汽車專業學生的法治思維。在加強法治課程方面,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汽車行業相關法規和標準,結合實際案例,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法治知識。法治實踐活動的推進,則可以通過參與模擬法庭、實地考察法治實踐基地等方式,培養學生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入案例教學,可以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法治思維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他們在工作中正確處理法律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我們期待在汽車專業學生中培養出更具法治思維的人才,使其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治觀念,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4 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策略
4.1 思政課程的優化
思政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素養的主要渠道,對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的培養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對思政課程的優化,我們需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多個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更新教材,結合汽車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將思政課程的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結合。通過引入相關案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國家的法治理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汽車專業中的應用,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包括講座、小組討論、實踐活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與實際生活和工作相結合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和法治理念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思政課程的評價體系,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如論文、項目報告、實踐考核等,全面評估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水平。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思政課程中來。通過對思政課程的內容更新、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評價體系的優化,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汽車專業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水平,使其具備更好的綜合素質和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2]。這樣的優化不僅有助于培養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業人才,也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4.2 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
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是培養汽車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注重創新,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國家文化,培養其在未來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在文化傳承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傳統文化講座、書法、繪畫等比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節慶活動,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感受和理解。通過這些形式,使學生更加自覺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增強其文化自信。創新教育也應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汽車行業的創新需求,設計專業相關的創新項目,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傳統文化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文化創新實踐活動,例如文化創意設計比賽、產品創新展示等,讓學生在創新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激發其創新創業的熱情。
通過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將文化傳承與汽車專業技能相結合,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素質。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通過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的有機結合,我們可以培養出更具文化自信和創新能力的汽車專業學生,使其在未來工作中既能夠胸懷傳統文化,又能夠應對行業的變革和創新挑戰,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樣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專業人才隊伍。
4.3 實踐活動的開展
在高職院校思政視角下,針對汽車專業學生,培養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至關重要。以比亞迪王朝系列為例,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嚴格的法治規范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結合比亞迪王朝系列的發展歷程,向學生展示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之路。通過分析比亞迪如何堅守民族品牌定位,傳承中華文化,讓學生深刻體會文化自信的內涵。同時,結合比亞迪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等實際案例,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為增強教育效果,可組織學生參觀比亞迪生產基地,實地感受企業法治文化;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模擬比亞迪面臨法律糾紛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邀請業內專家進校舉辦講座,與學生分享行業前沿動態和法治建設成果,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通過以上策略實踐,有助于汽車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為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 汽車專業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策略
在汽車專業學生中培養法治思維,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策略,涵蓋課程設置、實踐活動和案例教學等多個方面,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通過強化法治課程的設置,使其更貼近汽車專業的實際情境。更新法治課程內容,緊密結合汽車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引導學生了解行業內的法治要求。通過模塊化的教學設計,將法治知識融入到汽車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對法治思維的敏感性。
推進法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應用法治思維。組織模擬法庭、法治實踐項目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面對法治問題,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法治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法治思維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形成對法治的深刻認識。在法治教育中,實際案例往往更具說服力。以比亞迪王朝系列為例,其在發展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各類法律糾紛,為汽車專業學生提供了寶貴的法治實踐經驗。例如,比亞迪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應對專利侵權訴訟,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和捍衛。此外,比亞迪在產品質量把控、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也展現出高度的法治自覺。這些實際案例為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提供了有力支撐,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法治在汽車行業中的重要性。
6 培養策略的實踐與效果評估
為了確保汽車專業學生在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方面的全面培養,我們需將培養策略付諸實踐,并進行系統的效果評估,以驗證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實施培養策略時需要精心設計實踐方案。這包括合理安排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明確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的具體形式,以及法治思維培養策略的詳細操作步驟。通過制定清晰的計劃,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
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效果評估需要綜合考察學生在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方面的變化,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如問卷調查、學科成績、實踐項目成果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的觀察評價,全面了解培養效果。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5]。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鼓勵他們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從而更好地融入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的培養過程。通過對培養策略的實施和效果評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培養策略。這樣的反饋機制能夠使培養策略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科特點,提高培養效果的可持續性。
在法治思維方面,我們通過加強法治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的推進,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法治的要求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法治思維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培養了對法治問題的敏感性和理性判斷力。法治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應用法治思維,提高了其解決法律問題的實際能力。在培養策略的實踐與效果評估方面,我們建立了科學的評估體系,通過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全面了解學生在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方面的變化。實踐過程中,我們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實施過程的總結和評估,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及時調整了策略,提高了培養效果的針對性和可持續性。
7 總結
總體而言,通過思政視角下的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培養策略實踐,我們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培養出更具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的汽車專業學生,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更有利于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貢獻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培養策略,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更好地適應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特點,為學生成才和社會需求搭建更加有效的橋梁。
課題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思政視角下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3C0722)。
參考文獻:
[1]魏華,阿俊蓉.高職院校思政視角下文化自信和法治思維培養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5):132-135.
[2]李俊輝,夏宇.高職課程思政“四維五解六步法”實施路徑研究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53-57.
[3]馬天博.高職院校汽車文化課程中的“課程思政”淺探[J].吉林教育,2020(8):2.DOI:CNKI:SUN:JLJY.0.2020-08-017.
[4]趙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以某職業學院汽車類專業為例[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2(4):31-33.
[5]李佳蔚.基于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專業課程文化自信培育探索與實踐[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