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璠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再利用設計,作為一種基于可持續概念的設計理念,在設計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關乎人類社會與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問題,也是時尚品牌和設計師們常用的設計方法。本文將從新的視角和視覺方向出發,探討如何將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創意設計,并以包袋產品為載體進行實踐。此舉不僅有助于廢棄物重新發揮其自身價值和設計意義,也為包袋方向的再利用創意設計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再利用設計是一種通過重新利用產品部件乃至整體,以實現資源節約的設計方法[1-4]。英國環境設計聯盟(British Environment Design League)對其定義為:在節約資源的目標下,通過對產品材料和結構進行有意義的再利用,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并挖掘其潛在的生態價值[1]。這一概念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產生,并與可持續設計、綠色設計、生態設計等理念緊密相連[3]。在生態設計中,再利用設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生態設計致力于最小化生產和消費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從設計到生產到流通的每一個環節。而再利用設計則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末端[5],即在產品生產和流通之后,進行再利用的設計方法。
在積極推動從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向循環型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必須確立一種與循環經濟相契合的設計理念[6]。廢物的回收[7]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我們還需要運用創新的設計方法來推動經濟的發展。設計的本質在于滿足工業和社會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將設計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
對于企業而言,實施這種設計理念將有助于降低成本[7],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并根據資源和產業結構的特點,將產業鏈向更廣闊的領域延伸,進而促進工業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協調發展。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再利用設計意味著對產品的二次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這要求我們以環保和可持續性為基礎,從產品的功能、造型、內涵及審美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實現產品的再利用設計。這不僅能夠延續產品的自身價值,還能提升其附加價值,通過最大化利用產品的二次價值,達到環保與審美并重的目標。
文化傳承是時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領域,同時也是再利用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文化歷來是民族和國家的核心靈魂,在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人文和情感元素。因此,在產品的再利用設計中,必須重視文化的內涵和精神的傳承。
在中國古代,由于物資匱乏、生活艱難,人們將廢舊布料收集、洗凈并縫制成衣物,稱之為“百衲衣”[8]。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節約資源、物盡其用的精神文化內涵,更傳達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環保可持續觀念[8]。如今,百衲衣精神已經作為一種符號和理念,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中。
設計是時代變遷的直觀呈現,產品則是社會內在需求與價值的具象化表達[4]。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必須確立清晰的設計價值導向,明確設計的起點與目標。唯有如此,設計作品才能充分展現其應有的價值。一般而言,設計價值涵蓋經濟與社會兩個層面。對于強調再利用理念的產品或品牌,其設計價值在發展過程中尤為顯著。以日本PLASTICITY公司為例,其采用可回收塑料雨傘作為主要原料,創新設計出一系列日用品,如包袋等。此舉不僅積極推廣了塑料回收的環保理念,更在實際行動中為綠色環境建設貢獻力量,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價值的雙重創造與體現[9-11]。
DIY,全稱為“Do It Yourself”,意味著親自動手完成。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樣化、自主化和個性化,DIY作為一種新穎的設計理念,逐漸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認可,并在再利用設計環節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來自瑞士的環保包袋品牌Freitag,通過回收并清洗廢棄的卡車防水布,再利用其獨特的切割技術,將這些防水布轉化為具有創意和實用性的包袋產品。為了進一步推廣其環保理念,Freitag在蘇黎世設立了一家“微型工廠”,為客戶提供DIY定制設計服務。在這里,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創意,選擇包袋的材質、色彩設計,甚至參與縫制過程,充分展現個人風格。
這種DIY再利用設計方式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獨特的互動體驗,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了Freitag品牌的環保和可持續理念。通過讓消費者參與到設計制作過程中,Freitag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也進一步鞏固了品牌在環保領域的領導地位。
在包袋領域,再利用設計是將廢棄但仍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進行二次改造和創新設計的過程[12]。這種改造不僅改變了物品的外觀,更賦予了它們新的功能和意義。例如,再生包品牌Freitag,利用廢棄卡車防水布制作防水休閑包,背帶采用廢棄汽車安全帶,包邊則來自自行車內胎。這種獨特的材料選擇使Freitag包袋具有堅固、防水、耐磨等特性,展現出設計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廢棄物品的回收與再利用,不僅是對資源的節約,更是對消費行為的深刻反思。它引導人們關注環境問題,重新認識廢棄物的潛在價值。對于那些被遺忘的、過時的廢舊物品,我們應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大眾深入了解其設計價值及意義。N·C·H·S品牌以獨特的視角,從社會普遍存在的山寨假貨現象切入,推出了名為“云寨莆田”的創意手工坊項目。該項目聚焦于設計本質,將山寨鞋進行拆解,發現其中如“Suporme”般的假商標,并將其作為設計元素巧妙地融入帽子中,以此表達對山寨設計的黑色幽默與諷刺。此舉旨在讓排斥山寨產品的消費群體以新的視角去認識、創作并接受山寨文化。整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向參與者傳遞了環保和可持續設計的重要理念,展示了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力量。
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箱包類工廠的生產模式已轉變為大型機器批量化生產,產生了大量廢棄物,如帆布、皮革邊角料和金屬配件等,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然而,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這些邊角料被視為生產中的剩余能量,具有潛在的二次設計價值。
在重新利用這些廢棄邊角料的設計中,拼接設計成為一個重要策略。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自由式拼接法和創意式拼接法來實現。如圖1,自由式拼接法注重隨意性,對裁片大小和擺放位置沒有嚴格要求,主要通過特殊處理縫紉線來強化整體視覺效果。而創意式拼接法則要求設計師在顏色和材質上進行選擇,根據色彩搭配或圖案設計進行創意拼接,主要通過色彩、圖案、材質和造型等元素來表達設計師的創意構思。

圖1 廢棄邊角料拼接錢包設計Fig.1 Designing a wallet utilizing reclaimed leather scraps
廢棄產品再利用設計是實現產品功能價值持續發揮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展現產品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在名為“趣重塑”的設計實踐中,我們將鞋類產品選為再利用設計的對象,通過分解與重組的方式,將其轉化為包袋。
一般而言,鞋子可劃分為運動鞋、皮鞋、帆布鞋、膠鞋等多種類型,其結構涵蓋了鞋面、鞋里、鞋底及其他輔料。完好的鞋子能夠滿足人們日常行走的需求。然而,當鞋子出現部分損壞或與使用者情感聯系減弱時,我們可以通過分解和重組的方式,將鞋子的可用部分融入包袋設計中。
如圖2(a),我們將鞋跟片、鞋帶、鞋標和幫面拼接重組,形成雙肩包的袋蓋;圖2(b)中,鞋膽、鞋頭、鞋標、鞋跟套經過重新組合,構成了郵差包的袋蓋。原本用于鞋面構造的裁片,經過重新設計后,轉變為雙肩包和郵差包開合部分的袋蓋。在這個過程中,鞋面裁片的功能從單純的裝飾拓展至實用與裝飾的結合,實現了功能價值的延續。

圖2 裁片重組設計Fig.2 Reorganised design ofcut-outs
圖案設計之精髓在于造型。造型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心理體驗,更催生了差異化的審美感受。正如黑格爾所言:“美之存在,在于表現”。圖案造型不僅是圖案美的必要前提,更是圖形美之基石。圖案造型大體可分為具象式與抽象式兩種。具象造型,即塑造可觀可感的形體,多從自然造型中汲取靈感進行設計創作,其審美直接、直觀、易于辨識,具有普適的審美特征。而抽象造型,則是在眾多事物中提煉出共同、本質的特征或形態進行再創作,是從抽象形態到具體事物的逆向思維過程。
在設計實踐中,我們主要運用抽象造型圖案設計的方法,對包袋造型進行重組再設計。如圖3,我們選取樹袋熊、狐貍和黑豹等自然動物作為圖案設計元素,運用點線面的方法進行色塊填充,使具象造型抽象化。隨后,將抽象造型圖案轉換為線稿,提取所需造型線條,最后選取相似的鞋子裁片進行包袋抽象圖案造型的設計重組。在包袋設計中,通過具體或抽象的造型重組方式,我們不僅可以提煉升華自然造型之美,還能展現其藝術魅力。這些圖案在不同的載體和空間環境下,均能引發人們不同的審美情趣。

圖3 抽象圖案造型設計Fig.3 Design ofabstract pattern forms
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再利用設計理念已成為可持續設計的核心,同時再利用設計方法亦廣泛應用于各個設計領域。隨著人們日益認識到可持續性的重要性,對于生活中閑置的廢棄衣物的再利用設計觀念也在逐步轉變。在未來的可持續設計發展中,廢棄物的再利用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物質的轉化,而是需要融入文化性、藝術性、創意性以及時尚性的設計理念。此外,還需要將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以深化再利用設計理念在包袋產品內涵中的應用。這不僅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推廣和延續,更是對未來設計發展的積極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