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 梁小娟 李敏 劉天萍



【摘要】目的:探討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軌跡及現狀水平,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心理干預建議。方法:采用量化和質性的方法,對242例稽留流產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其人口學資料、稽留流產相關信息和心理狀況數據,運用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結果: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總分為(53.21±12.34)分,高于中國正常人群水平;創傷后應激障礙總分為(44.67±10.56)分。質性訪談結果顯示,稽留流產患者對稽留流產事件的認知、情感、應對和成長等方面都有不同階段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對生活的感激、對自己的力量、對新的可能性、與他人關系和自我轉變等方面。結論:本研究為臨床實踐提供了一些心理干預建議,包括加強對稽留流產患者的心理評估和干預,培養其創傷后成長意識和動機,促進其積極應對創傷并實現更好的心理適應。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稽留流產;創傷后成長;創傷后應激障礙;社會支持
A study on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trajec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missed abortion patients
ZENG Tao, LIANG Xiaojuan, LI Min, LIU Tianping
Zhongshan Boai Hospita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trajectory and current level of patients with missed abortio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on 242 patients with missed abortion, collecting their demographic data, missed abortionrelated inform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of patients with missed abortion was (53.21±12.34)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total sco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as (44.67±10.56) points. Qualitative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missed abortion had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 in their cognition, emotion, coping and growth regarding the missed abortion event, mainly manifested in gratitude for life, personal strength, new possibilitie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nd self-transforma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missed abortion, cultivating their post-traumatic growth awareness and motivation, improving their social support perception, promoting their positive coping with trauma and achieving better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This study also had some limitation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perfected in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Missed abortion; Post-traumatic grow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ocial support
稽留流產是指胚胎停止發育后滯留在子宮內未能自然排出的一種妊娠并發癥,我國的發病率約為 13.4%,是導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稽留流產不僅會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損害,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目前,關于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的研究較少,對于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軌跡及現狀水平,以及影響其創傷后成長的因素,尚缺乏系統的研究[2]。 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問卷調查法,對242例稽留流產患者進行測評和對12例患者進行質性訪談,探討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軌跡及現狀水平,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心理干預建議[3]。
1.1 研究資料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2022年9月—2023年3月從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稽留流產患者中選取 242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胚胎或胎兒已死亡滯留宮腔內未排出的孕周小于14周的孕婦;②個體最近沒有接受心理治療或咨詢;③知情并自愿參加此項研究。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患;②有聽力障礙、表達障礙者;③文盲、文化程度過低等無法理解問卷內容者。最終納入研究的樣本數量為242例,其中81例為初次稽留流產,161例為多次稽留流產。

1.2 研究工具
調查研究:本研究使用以下幾種問卷調查工具:時間為入院當天、出院當天、出院后一個月。(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根據研究目的,自行編制一般資料問卷,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年齡、居住地、職業、家庭收入、學歷水平)與其他資料(孕產史、受孕方法、是否發生過胎兒異常與不良妊娠結局、本次妊娠意愿)。(2)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 C-PTGI):該量表由Tedeschi編制,汪際修訂。共20個條目,5個維度,分別為人生感悟、個人力量、新的可能、與他人關系、自我轉變。采用6級評分法,從“完全沒有”到“非常多”為“0~5”分,量表總分為0~100分,條目相加為 PTG 得分,得分越高說明 PTG水平越高。(3)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該量表由Spitzer等編制,是用來評估廣泛性焦慮情緒的工具,該量表由7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0~3分評分,總分在0~21分之間,分數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4)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該量表由解亞寧等編制,包含2個維度,20個條目。SCSO用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態度和方式,積極條目包括12個項目,反映了個體積極的特點;消極條目包括8個項目,反映了個體對壓力的反應。采用4級評分,分別對應為不采用(0分)、偶爾采用(1分)、有時采用(2分)、經常采用(3分),積極應對方式得分等于積極條目總和的平均分,消極應對方式得分等于消極條目總和的平均分。(5)質性訪談: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受訪者進行創傷后成長體驗進行訪談。訪談過程中研究者認真傾聽并注意觀察記錄受訪者的動作、語氣、表情和情緒變化。具體訪談內容見表1。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稽留流產患者的心理狀況
本研究使用了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C-PTGI)、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對242例稽留流產患者進行了測評。我們將這些量表的得分與中國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進行了比較,見表2。

2.2 質性訪談的結果
本研究對12例稽留流產患者進行了三次質性訪談,分別在入院當天、出院當天和出院后一個月。我們對訪談的錄音進行了轉錄和編碼,提取了一些典型的句子作為例證,并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主題,見表3。
本研究旨在探討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軌跡及現狀水平,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心理干預建議。我們采用了量化和質性的方法,對242例稽留流產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以下幾點主要結論。
稽留流產患者在創傷后成長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時也存在較高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消極應對方式風險。這與國外的一些研究結果相一致[4],表明稽留流產是一種創傷性事件,會給患者帶來深刻的心理影響,需要及時的心理評估和干預。稽留流產患者對稽留流產事件的認知、情感、應對和成長等方面都有不同階段的變化,從否認、懷疑、憤怒、悲傷到接受、釋懷、平靜、堅強、轉變等。這說明稽留流產患者在經歷創傷后,會有一個心理適應和重建的過程,需要不同階段的心理支持和引導。稽留流產患者的社會支持、創傷后應激障礙、稽留流產次數和年齡是影響創傷后成長的因素,其中社會支持對創傷后成長有最大的貢獻。這表明稽留流產患者在面對創傷時,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會的理解、關心和幫助,以增強其積極應對創傷的能力和信心,促進其從創傷中獲得更多的正向變化。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心理干預建議:在臨床實踐中,應加強對稽留流產患者的心理評估和干預,及時發現并處理其可能存在的創傷后應激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等心理問題,提供個體化和分階段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在心理干預中,應注意培養稽留流產患者的創傷后成長意識和動機,教授其一些積極應對方式和技巧,幫助其重新認識自己、他人和世界,重建其核心信念系統[5]。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地域范圍較窄,未考慮其他可能影響創傷后成長的因素(如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未進行隨訪觀察等。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擴大樣本量和地域范圍,控制其他混雜因素,并進行長期跟蹤觀察,以更全面地揭示稽留流產患者創傷后成長的規律和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翠英.循環改進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患者術后生殖保健和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2, 37(8):1510-1512.
[2] 李佳萌.孕產婦圍產期創傷后應激障礙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D].廣州:廣州醫科大學,2022.
[3] 梁冰.習慣性流產患者心理彈性及創傷后成長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1,44(6):94-95.
[4] 郭美香.復發性流產女性樂觀傾向與創傷后成長的關系[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2):3609-3611.
[5] 張海敏,張海琴.宮腔內注射幾丁糖聯合仿生物電刺激預防內窺可視人工流產術后創傷性宮腔粘連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20,32(7):8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