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羅慧娟 張李軍



【摘要】 目的 檢測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達情況,并探究其表達水平與ROP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對宜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出生的180例早產兒進行眼底篩查,視網膜病變的36例早產兒為ROP組,無視網膜病變的144例早產兒為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各組研究對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達水平,通過研究對象工作特征曲線(ROC)評估血清ICAM-1、ANGPTL4表達水平對ROP的診斷價值,分析ICAM-1、ANGPTL4表達水平與患兒預后不良的關系。結果 ROP組血清ICAM-1、ANGPTL4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ICAM-1、ANGPTL4診斷ROP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別為0.931、0.731,截斷值分別為542.24 pg/mL、40.77 μg/mL;聯合診斷ROP的AUC為0.946,特異度為98.6%,高于單項診斷(77.8%、89.6%)。高表達ICAM-1、ANGPTL4組患兒預后不良發生率明顯高于低ICAM-1、ANGPTL4組(P<0.05)。結論 ROP患兒血清ICAM-1和ANGPTL4表達水平升高,與預后密切相關,可作為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的潛在生物學指標。
【關鍵詞】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細胞間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5-0095-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74.1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一種發生于早產兒、低體質量兒中的病理性視網膜血管增殖性疾病。患兒多存在視網膜缺血或增生性病變,還可見新生血管形成[1]。ROP可導致患兒近視、弱視、斜視,嚴重時可導致患兒永久性失明,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2]。當前,臨床尚未明確ROP發病機制。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已有臨床表明ICAM-1可能影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3]。
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ANGPTL4)是機體內一種重要的分泌型糖蛋白,研究顯示ANGPTL4具有促進DR的作用[4]。ICAM-1、ANGPTL4與ROP進展關系尚無研究報道。本研究擬通過檢測兩者在ROP患兒血清表達水平,探究與患兒預后相關性,輔助臨床診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出生的180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男性105例,女性75例,出生體質量860~2 410 g,出生胎齡28~36周。根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底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5]對早產兒進行眼底篩查,視網膜病變的36例早產兒為ROP組,無視網膜病變的144例早產兒為對照組。ROP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出生體質量867~2 390 g,平均(1 425.41±259.68)g;出生胎齡28~36周,平均(30.64±1.71)周;Ⅰ期—Ⅲ期閾值病變25例,Ⅳ期—Ⅴ期閾值病變11例;輸血9例,貧血10例。對照組男性85例,女性59例;出生體質量860~2 410 g,平均(1 396.57±271.24)g;出生胎齡29~36周,平均(31.05±1.82)周;輸血21例,貧血16例。2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ROP組納入標準:患兒均接受眼底檢查并確診為ROP;出生體質量≤2 500 g或出生胎齡≤36周;患兒臨床資料無缺失。
排除標準: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內分泌疾病;合并其他眼科疾病。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ICAM-1酶聯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試劑盒購自廈門侖昌碩公司,ANGPTL4 ELISA試劑盒購自武漢默沙克公司,其他化學藥品均購自上海悅耳化學品有限公司。離心機購自湖南赫西儀器裝備有限公司,型號為H/T12MM。
1.3 研究方法
1.3.1 采集樣品
確診后次日晨起抽取靜脈血(空腹)2 mL,離心10 min取血清并置于-80 ℃冰箱保存。
1.3.2 檢測血清ICAM-1、ANGPTL4水平
所有受試者用ELISA法檢測血清ICAM-1、ANGPTL4表達水平。酶標板分別設待測樣品孔、標準孔、空白孔,分別加血清100 μL、標準品100 μL、樣品稀釋液100 μL,覆膜后在36 ℃環境下孵育90 min。倒掉孔內液體,甩干后分別加入生物素化抗體100 μL,覆膜后在36 ℃環境下孵育1 h。倒掉液體,浸泡30 s洗板,重復3次。然后甩干液體,分別加酶結合物液100 μL,覆膜后在36 ℃環境下孵育30 min。倒掉液體,甩干,浸泡30 s洗板,重復5次。每孔分別加顯色劑TMB 90 μL,覆膜后在36 ℃環境下孵育15 min,加終止液50 μL,終止反應。當藍色轉為黃色時立即使用酶標儀測量3個孔的吸光度(450 nm波長下)。分別以標準品、吸光度為橫、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ICAM-1、ANGPTL4濃度(即表達水平)。
1.4 隨訪及預后評估
對本研究中涉及到的ROP Ⅲ期閾值病變患兒行激光治療,Ⅳ期—Ⅴ期閾值病變患兒行手術治療,進行門診復查。根據治療效果[6]對患兒預后進行評估,若視網膜血管區病變完全消退為預后良好,反之為預后不良。隨訪3個月,2020年3月31日停止隨訪,隨訪截止期以患兒出現預后不良為準,中位隨訪時間1.43個月且無失訪。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ROC評估血清ICAM-1、ANGPTL4對ROP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ICAM-1、ANGPTL4表達水平
ROP組血清ICAM-1、ANGPTL4表達水平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血清ICAM-1、ANGPTL4對眼底視網膜病變早產兒的診斷價值
血清ICAM-1、ANGPTL4診斷ROP的AUC分別為0.931、0.731,截斷值分別為542.24 pg/mL、40.77 μg/mL,靈敏度分別為91.7%、55.6%,特異度分別為77.8%、89.6%。兩者聯合診斷的AUC為0.946,靈敏度為77.8%,特異度為98.6%,見圖1。
2.3 血清ICAM-1、ANGPTL4表達與患兒預后的相關性
以血清ICAM-1、ANGPTL4的截斷值將ROP組分為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其中高ICAM-1組20例、低ICAM-1組16例,高ANGPTL4組19例、低ANGPTL4組17例。高ICAM-1組及高ANGPTL4組患兒預后不良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應的低表達組(P<0.05),見表2。
3 討論
ROP是發生于新生兒中的一種眼底疾病。該疾病以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為主要臨床特征,是損害兒童視力和導致兒童永久性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7]。ROP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為10%左右,占致盲因素的6%~18%,影響患兒健康及生長發育。吸氧、輸血、低胎齡等均是影響ROP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導致ROP發生的主要機制可能是高氧或缺氧環境影響視網膜毛細血管生長受阻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異常升高,最終導致視網膜無血管區的血管組織生成,患兒視力受損。
細胞黏附因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一種糖蛋白,主要分布于細胞表面,是細胞間、細胞與胞外基質功能連接的載體。CAMs通過與相應受體結合進行細胞間信號傳遞,進而調控機體功能。ICAM-1主要存在于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上皮細胞、T細胞等,屬于CAMs中免疫球蛋白家族中重要的細胞黏附因子之一。有研究報道,ICAM-1在炎癥反應、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學活性中發揮重要作用[8]。李開元等[9]研究發現,老年DR患者血清ICAM-1水平異常升高,推測與病情進展、微血管損傷關系密切。本研究結果顯示,ROP患兒血清ICAM-1表達水平較對照組高,提示ICAM-1可能通過調節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β等炎癥因子水平,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進而誘導患兒視網膜微血管損傷發生,促進ROP發生發展。粒細胞表面β2整合素與ICAM-1的相互作用,導致粒細胞與內皮細胞緊密黏附,進而釋放氧自由基等細胞毒性因子,最終導致視網膜血管通透性改變和內皮細胞損傷。這可能是ICAM-1水平升高影響ROP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和機制之一。王夢斐等[3]研究發現,ICAM-1在DR患者中表達水平升高,與DR的發生密切相關,且對DR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本研究結果中,血清ICAM-1診斷ROP的AUC為0.931,截斷值為542.24 pg/mL,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1.7%、77.8%,提示ICAM-1對ROP的診斷價值較高,可作為一種臨床指標評估ROP。
ANGPTL4屬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家族,是一種近年來新發現的分泌性蛋白。該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為45 200,定位于染色體19p13.3上,可參與細胞凋亡、血管生成、糖脂代謝等過程[10]。ANGPTL4主要表達于脂肪組織中。近年來研究發現,ANGPTL4在眼底中少量表達,在眼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顯示,ANGPTL4在DR患者血清中表達水平升高,可能促進DR新生血管形成[11]。肝癌組織中ANGPTL4也存在水平異常升高情況,推測與微血管生成相關[12]。本研究中,ROP患兒血清ANGPTL4水平明顯高于無ROP早產兒,提示ANGPTL4水平升高可能與ROP發生有關。ANGPTL4水平可能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分泌上調,誘導視網膜新生血管生成,最終促進ROP發展。ANGPTL4還可能與整合素α5β1、缺氧誘導轉錄因子1α相互作用,減弱了視網膜部位的血管內皮細胞屏障功能或增加了視網膜血管病變通透性,進一步加重視網膜病變。本研究通過ROC分析表明,血清ANGPTL4診斷ROP的AUC為0.731,截斷值為40.77 μg/mL,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55.6%、89.6%,提示血清ANGPTL4對診斷ROP有一定價值,但診斷靈敏度較低。為提高臨床診斷價值,本研究將二者聯合診斷,結果顯示,聯合診斷AUC為0.946,遠高于單項診斷,提示血清ICAM-1、ANGPTL4聯合檢測對ROP診斷效果優于二者單獨檢測。二者聯合檢測能有效幫助醫師盡早診斷ROP,從而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改善患兒預后。
本研究根據患兒的預后情況進行分組,發現高ICAM-1、ANGPTL4患兒預后不良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應的低表達組,提示血清ICAM-1、ANGPTL4水平升高可能與治療后ROP患兒視網膜無血管區病變未完全消退等預后不良密切相關。血清ICAM-1、ANGPTL4水平上調可能通過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水平影響ROP患兒預后。治療后密切關注二者水平變化,有助于及時評估ROP患兒恢復情況并給予相應治療,降低ROP患兒預后不良發生率。
綜上所述,ROP患兒血清中ICAM-1和ANGPTL4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與患兒預后不良密切相關,可作為潛在生物學指標,對臨床診治、評估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QUINN G E,YING G S,BELL E F,et al.Incidence and early cours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postnatal growth an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G-ROP)study[J].JAMA Ophthalmol,2018,136(12):1383-1389.
[2] BAS A Y,DEMIREL N,KOC E,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severity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 Turkey(TR-ROP study):a
prospective,multicentre study in 69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Br J Ophthalmol,2018,102(12):1711-1716.
[3] 王夢斐,王瑞夫,劉毅,等.四種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1):110-112.
[4] 程四華,童巧珍,趙艷,等.康柏西普輔助玻璃體切除治療PDR及對炎癥因子及ANGPTL4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12):2093-2096.
[5]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眼底病學組.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2):933-935.
[6] 孫爽.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效果及預后影響因素[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17(9):98,123.
[7] DROST F J,KEUNEN K,MOESKOPS P,et al.Severe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erebellar and brainstem volumes at term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eficits at 2 years[J].Pediatr Res,2018,83(4):818-824.
[8] 張曉鳴,朱海濤,常明.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8,20(1):43-47.
[9] 李開元,艾明.血清ICAM-1、VEGF水平與老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微血管損傷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9,21(1):39-41.
[10] 卜艷龍,劉媛媛,卞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血清脂肪因子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水平及其臨床意義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23):2540-2543.
[11] 梁迎娟.ANGPTL4和HMBG-1在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表達及其相關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12] 衛銀銀,吳方雄,閔亞莉,等.ANGPTL4的表達與肝癌微血管生成的關系[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49(5):457-460.
(編輯:徐亞麗)
作者簡介:高? 雅,女,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