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關鍵詞:五位一體? 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而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學生的課前預習、教師語言文字講解、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微課強化教學和知識點課后鞏固提高五個教學過程,探討“五位一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生的課前預習
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預習可采用五步法:第一步,初讀課文,預習生字,在讀書中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通過工具書進行自學,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第二步,預習詞語,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系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理解,也可以通過查閱詞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選擇;第三步,預習段落,熟悉整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分邏輯段,概括段落大意;第四步,再次閱讀整篇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對課文的中心思想用一兩句話進行概括;第五步,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內容提出3~5個問題,盡量鼓勵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在課上進行交流學習。
二、教師語言文字講解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注重基礎,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應該注意講授技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時候就要發揮教師語言文字講解的作用,教師結合生活中可接觸到的實例來組織教學語言,用深入淺出的描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通過口頭語言的講解,在教與學轉化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教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三、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內在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機。在課程內容展示中,巧妙運用多媒體,巧設練習、完善知識結構。通過形象、生動的展示,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知識量,讓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能夠做到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微課強化教學
微課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教學資源。小學語文課程引入微課教學,將每一章節知識點制作成8~10分鐘的教學視頻(課程片段),包括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等輔助性的教學資源。教學視頻是微課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每個小視頻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微課”的問題集中,主題突出,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大大方便了學生學習,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五、知識點課后鞏固提高
課后作業對于學生知識的鞏固和知識的深度理解、內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以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為出發點,同時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設計、布置有創意的作業,讓語文課程知識點在課后鞏固提高階段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科學、適量地布置,讓學生既能夠比較輕松地做完作業,又能有時間思考學習內容,將學到的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總結和內化,進而將知識進行一定的運用,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效地將學習的知識同具體情景或活動建立起聯系,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五位一體”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環環相扣、珠聯璧合、密不可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努力掌握新知識,了解新方向,要把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吸收到教學中來。教師變教為導,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使創新意識感染整個校園、感染每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