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總結龍運光教授的學術思想與用藥規律。方法篩選龍運光教授門診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間大腸癌患者的醫案,使用中醫傳承計算平臺V3.0對標準化數據進行頻次、關聯規則、聚類等分析。結果總計納入有效醫案77例,共171味中藥,用藥頻次以山藥、茯苓、黃芪、白術、當歸、蜈蚣、貓爪草、八月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10味藥為序;四氣五味多甘平、苦寒、辛溫,歸經以脾、肝、肺比例最高;關聯規則分析前三位為“山藥、茯苓 、白術;黃芪、當歸、蜈蚣;山藥、茯苓、白花蛇舌草”;聚類分析得出3首組合處方。結論龍運光教授診治大腸癌以益氣健脾為本,佐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同時注重清肅肺氣,表里兼顧。
關鍵詞:大腸癌;中醫藥;數據挖掘;龍運光
中圖分類號:R735.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24)03-0033-05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1],也是造成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約有近135萬新增和80萬死亡病例[2]。近年來,CRC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與現今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3]。而且大多數患者一旦確診即為中晚期。因此,現階段大腸癌已經成為危害國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4],主要依靠化療、放療、手術、靶向等治療手段,生活質量下降和治療費用昂貴讓患者苦不堪言[5]。大腸癌仍然缺乏更為有效、安全的治療方式[6]。
龍運光,教授,主任醫師,第一屆貴州省名中醫,第六、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民族醫藥治療與研究50余年,擅長應用中醫藥(民族醫藥)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筆者有幸跟師,深入學習龍運光教授對大腸癌的辨治思想,現通過中醫傳承計算平臺V3.0對龍運光教授治療大腸癌的處方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總結用藥規律與學術思想,為臨床應用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數據與方法
1.1病案來源所有患者皆來自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龍運光教授門診治療的大腸癌患者。
1.1.1納入標準(1)患者皆通過直腸/結腸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2)病案信息完整,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臨床證候、診斷及方藥。(3)醫案皆為初診醫案。(4)患者年齡在18~80歲之間。
1.1.2排除標準(1)診斷不明確者。(2)病案信息收集不完整者。(3)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及肝腎功能不全者。(4)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者。
1.2分析方法
1.2.1信息的標準化為更加系統且規范的信息分析,在導入數據前將數據信息標準規劃,根據《中藥大辭典》[7]、《中醫腫瘤學》[8]統一藥物名稱,炒白術、生白術均為白術,元胡為延胡索,焦山楂、生山楂均為山楂,扁豆、炒扁豆均為扁豆,炙甘草、生甘草均為甘草,炒雞內金為雞內金,炒麥芽為麥芽,炒谷芽、炒稻芽均為谷芽,炙黃芪、生黃芪均為黃芪。
1.2.2信息采集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選取最終符合標準的大腸癌醫案錄入數據后導入中醫傳承計算平臺V3.0,為保證數據真實性及可靠性,錄入完成后,由2名研究人員進行校對,根據采集數據提取,進行頻次、關聯規則、聚類等分析。
2結果
2.1頻次統計
2.1.1單味藥物處方使用頻次在20次以上的藥物共有16味,其中山藥、茯苓、白術、黃芪、當歸、蜈蚣、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八月札、蒲公英10味藥在龍運光教授處方用藥中使用頻次最多(表1);功效頻次以補虛類、清熱類、消食類為主(圖1)。
2.1.2藥物屬性四氣以溫、寒、平為主(表2,圖2),溫味藥394次,寒味藥327次,平味藥294次;五味以甘、苦、辛為最多(表2,圖3),甘味藥663次,苦味藥487次,辛味藥330次;歸經以脾、肝、肺為主(表3,圖4),脾經藥564次,肝經藥517次,肺經藥460次。
2.2藥物內關聯規則
2.2.1核心藥物的支持度及置信度應用系統分析用藥模式,通過設置最低支持度25個,對藥物進行關聯分析,最低支持度為兩味藥物同時在同一個處方中的概率,得出的結論證明其關聯度,分析后共產生60種關聯,其中列出頻次排名前6組的藥物核心關聯;設置最小置信度0.9,置信度是正面描述,根據一種條件,得到一個結論的可信程度、可靠程度,例如一個處方中出現了一味藥物,可以推出出現另一味藥物的結論可靠程度很高。分析后共產生55種核心組合,列出前6組的藥物組合(表4)。通過“網絡拓撲”功能,得到藥物關聯規則組合網絡圖(圖5)。表4常用藥物五種關聯規則統計表
2.2.2聚類分析提取核心組合聚類分析是一種探索性分析,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從數據本身出發,提取分析組合方藥,將聚類個數設置為3,得到3種核心組合(表5),第1組:當歸、黃芪、山藥、茯苓、白術;第2組:山藥、茯苓、白術、蜈蚣、黃芪;第3組:茯苓、山藥、白花蛇舌草、白術、黃芪。
3.1病因病機中醫學根據結直腸腫瘤具體臨床表現將其歸為“鎖肛痔”“積聚”“腸瘤”“瘤病”“臟毒便血”等范疇。因臨床表現各異,其病機有不同見解。龍教授依據自己多年的臨證經驗,認為大腸癌總的病機以脾虛為本,或夾熱,或夾毒,或夾瘀。大腸主傳導糟化,與脾胃相關,脾主升清,將精微物質輸布全身,以起營養作用,令大腸不失水分,而傳化水谷的過程需不斷受納、消化、傳導和排泄。大腸癌患者平素大多飲食不節,喜食肥甘厚味,日久脾失健運,以致脾胃虛弱,令營養不達臟腑,致使正氣不足,氣血失養,大腸傳導失司,外感六淫,精微失布,水濕停滯,濕熱下注大腸,氣血運行受阻,臟腑經絡膠著阻滯,邪毒蘊結于內,日久壅塞,內結成塊,漸成癌毒,發為本病。病位在腸,與脾胃肝腎關系密切,病性虛實夾雜。
3.2高頻單味藥物分析基于中醫傳承計算平臺用藥頻次結果顯示,用藥頻次較高的前10味分別是:山藥、茯苓、白術、黃芪、當歸、蜈蚣、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八月扎、蒲公英。其中前4味藥的共同功效為健脾益氣。龍運光教授認為,大腸癌的發生發展多責之于脾。脾為己土,喜燥惡濕,以太陰而主升;脾失健運,則不能升清,濁氣亦不能下降,清濁難分,故生濕邪。山藥,葉天士言其稟地中正之味,氣升味和,陽也;茯苓,得地中正之土味,氣平味和,降中有升,陰也。白術,李中梓言其甘而除濕,為脾家要藥。黃芪,稟地和平之土味,氣味俱升,陽也。四藥均味甘而主入足太陰脾經,直中病機,均有助脾恢復其利濕而升清之效。后四味藥的共同功效為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其中,白花蛇舌草的抗癌作用受到現代大多數醫家的青睞。林久茂[9]、嚴兆坤等[10]研究發現白花蛇舌草的提取物能夠抑制大腸癌5-氟尿嘧啶耐藥細胞的活性。貓爪草味甘性平,主治瘰疬、結核等。龍運光教授認為貓爪草具有活血消癥的作用,臨床上常與蜈蚣配伍,共奏破癥除淤,消腫止痛之功。蒲公英,朱丹溪言其稟天地中和之性可見矣,故治諸毒。八月扎,又名預知子,龍運光教授取其活血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療癌性疼痛。從以上用藥可總結出龍運光教授治療大腸癌的治療原則為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3.3四氣五味和歸經分析從四氣五味統計結果可知,主要以溫、寒、平為主,五味多偏甘、苦、辛。說明龍運光教授用藥特點是較為甘平為主,苦寒、辛溫并用。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經。機體正氣不足致邪入內,氣機失調,內結成塊,而甘味能補能和能緩,為脾土之味也,能入脾經而健脾補中。可謂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陽明不燥,而養其脾胃。故以甘平藥為主;苦能泄能燥能堅,用苦寒藥能因勢利導,使邪有出路,常用于治療大腸癌所表現的腹痛、便中帶血、發熱、口干、小便黃、苔黃膩等濕熱郁毒之象;辛能散能行,歸肺,肺與大腸相表里,行竄以通絡、化瘀,直指病機。一方面,癌毒通過經絡行于肺部伏而后發,為防止轉移他臟,先安未受邪之地。另一方面,肺氣肅降,促進大腸傳導,使邪出有路。由此可看出龍運光教授用藥諳熟藥性,運籌帷幄;藥物歸經顯示,龍運光教授治療大腸癌用藥主要歸脾、肝、肺、胃經。大腸屬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五行中,脾屬陰土,肝屬乙木,以升為順;肺屬辛金,胃屬戊土,以降為要。大腸與脾胃關系密切,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傳導的生理功能的與脾胃之升降、肝之升發、肺之肅降等密切相關。由此可知,龍運光教授在遣方用藥時立足于氣機的升降,《內經》言:“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3.4關聯規則、聚類分析基于常用藥對及關聯規則可知,龍運光教授善用藥對,其中黃芪、當歸使用最多,黃芪善補氣健脾,為補中益氣之要藥,可治多種虛證,又可升舉陽氣,尤其是癌病中晚期病人,需扶正補虛,常與當歸以5∶1的比例組成藥對,體現了當歸補血湯的治療思想,黃芪作為君藥大補肺脾之氣,補脾使氣旺血生,補肺固表防浮陽外越。當歸為臣藥,配合黃芪以陽生陰長,使氣旺血生。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發揮其補氣生血之功效。其次山藥、茯苓,二者同屬脾經,一助黃芪、當歸健脾和胃、補益升清之功;二可養護肺氣,調節大腸傳導之功。龍教授認為大腸癌或夾熱,或夾毒,或夾瘀。善于選用幾種組合交替使用,多角度、多方面阻斷癌毒,濕熱蘊結者,佐以貓爪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苦寒,入肝脾經,主清熱解毒、散結止痛,利尿除濕,常與半枝蓮組成藥對,白花蛇舌草聯合半枝蓮使用抗癌效果更佳;氣血阻滯者,佐以八月札、紫草、虎杖。正氣攻伐可耐受者,佐以蜈蚣攻毒止痛,消腫散結。通過聚類分析提出3種核心組合,仍是以健脾益氣,扶正祛邪,重于清熱止痛或重于化瘀散結。但由于3種組合藥物中多種重合,需進一步結合臨床補充總結。故龍教授診治大腸癌以益氣健脾為本,佐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同時注重清肅肺氣,表里兼顧。
3.5善用民族醫藥龍教授善用蜈蚣,指出其祛邪破瘀之力強,擅長以毒攻毒。龍教授認為,久病入絡,久痛入絡。邪毒入內,經絡阻滯,蜈蚣善行走竄,通絡止痛,解癌毒疼痛,清熱解毒散結。又因蜈蚣走竄易傷及正氣,須配伍山藥、白術等扶助正氣,協同增加藥效。《神農本草經》[11]曰:“蜈蚣,味辛溫,主鬼注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虐,去三蟲”
在龍教授的處方用藥中,發現多種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特有的藥物,貴州多山,植物、動物頗多,隨手采擷便是中藥。《黎平府志》:“黎平治婦男大小病,山中所采葉,俗名草藥亦頗有效。”龍運光教授每每教導學生,皆會提及使用民族醫藥診治的體會,如散花擺、登鉤優補脾益氣,舍能、翠云草清熱止痛,見血飛、翁駁活血化瘀,舍們、勞岑止血止痛等皆體現了龍運光教授的少數民族用藥思維。
4典型病案
盛某,63歲,2020年12月初診,主訴:直腸癌化療術后6月余,化療5次后。現癥見:腹脹,腹痛,胃不適致嘔吐,乏力,失眠,有黃色黏液痰,大便次數增加,約4~5次/天,舌淡胖苔白,脈弱。西醫診斷:直腸癌根治術放化療后,中醫診斷:腸積(氣血兩虛,濕熱蘊結型)。治則:健脾益氣,清熱祛濕,方藥如下:黃芪 50 g,當歸 10 g,山藥 20 g,茯苓30 g,仙鶴草 20 g,炒白術15 g,重樓15 g,蜈蚣 2 g,薏苡仁 20 g,山慈菇 15 g,炙甘草 10 g,制遠志15 g,炒雞內金 20 g,桔梗 20 g,炒麥芽 20 g,炒谷芽 20 g,升麻 10 g,腫節風15 g,貓爪草 10 g,降香 15 g,蘇子15 g。14劑,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2021年1月二診,癥見:腹脹腹痛較前好轉,腹瀉輕度好轉,舌淡胖苔白,脈弱。繼續予原方14劑治療。1月20日三診:有痰難咳,胸悶不適,大便排不盡,舌淡苔薄白,脈細。加制膽南星10 g,薤白15 g。繼續處方14劑治療。
按:本例病案龍教授臨證:(1)心理開導,病程較長,疾病折磨,患者漸失信心。不良情緒易影響功效,故告知患者,此病本虛標實,通過精心調養,配合治療,可以穩定病情,以消除不良情緒。(2)患者為直腸癌化療術后,且病程較久,考慮患者正氣已虛,邪氣內生,辨疾病為氣血兩虛,濕熱蘊結證,方用黃芪、當歸、山藥、炒白術、炒麥芽、炒谷芽補氣養血,約束大腸之力;其次茯苓、薏苡仁利尿消腫除濕,健脾益氣;仙鶴草、重樓、升麻、貓爪草、山慈菇清熱消腫解毒;炒雞內金止嘔消食;桔梗、蘇子宣肺祛痰,先安未受邪之地;制遠志安神益智消腫,穩定患者情緒;腫節風、蜈蚣、降香化瘀止痛;炙甘草調和諸藥。二診時訴方藥服后有好轉,繼續原方治療,三診病情較前變化,有痰難咳,大便排不盡,加膽南星、薤白清熱化痰,行氣導滯,病情逐漸好轉。 隨訪至2023年5月,患者仍健存,一直在門診就診,病情穩定,精神好轉,大便次數減少,乏力緩解,生活質量改善,復查病灶穩定。
5小結
龍教授在大腸癌診療過程中,強調辨證論治,主張扶正祛邪,攻補兼施,著重把握用藥的五味及歸經以便準確用藥。根據統計分析得出用藥以補虛藥為主,輔以清熱、解毒、化瘀藥物,以當歸補血湯為基礎方,治療以益氣健脾為本,佐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同時注重清肅肺氣,表里兼顧。大腸癌患者病情易反復,中醫優勢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多靶點、多途徑,可以實現治療多種癌癥的方法,對腫瘤的診療有一定的意義。本研究臨床數據采集稍有不足,因此,對龍教授臨床用藥思維仍需通過完善樣本數據量來達到進一步總結,民族醫藥傳承仍需努力,以更好服務于名老中醫對大腸癌診療經驗的研究與創新,更好服務于大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參考文獻:
[1]Sung H,Ferlay J,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2]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20[J].CA Cancer J Clin,2020,70(1):7-30.
[3]Chen M,Li C,Luo Q,et al.LncRNA LINC02257: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J].J Oncol,2022,2022:4330630.
[4]黃陳,戎澤印.結直腸癌診治新進展[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10):1293-1298.
[5]王璐琳,韓文哲,陳鵬.中醫藥治療大腸癌術后胃腸道不良反應用藥規律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2,14(8):120-123.
[6]李興旺,胡軍紅.直腸癌術后前切除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9,8(2):170-175.
[7]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社,2014:119-1765.
[8]周岱翰.中醫腫瘤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236-254.
[9]林久茂.白花蛇舌草逆轉大腸癌多藥耐藥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6.
[10]嚴兆坤,賴子君,靳祎祎,等.白花蛇舌草抑制大腸癌耐藥裸鼠移植瘤多條信號通路的活化[J].腫瘤藥學,2016,6(4):256-260.
[11]崔珍.神農本草經[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74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