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據報道,其發病率僅次于胃、食管、結腸而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第4位,是第2大腫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我國是世界上肝癌高發大國,發病者男性均高于女性,近幾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著顯著的上升趨勢。因此,目前,探索已知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包括:介入治療、手術切除、肝移植、化療以及靶向藥物治療等措施,但都各自有其局限性,然中醫臨床上治療原發性肝癌有著特定的優勢。通過分析中醫對原發性肝癌病因病機的認識,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機制、臨床研究及針灸、穴位貼敷、中醫外治法、壯醫特色治療等的臨床進展,為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拓寬治療思路。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臨床機制;中醫藥;壯醫特色
中圖分類號:R73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24)03-0090-05
原發性肝癌的主要類型包括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致死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1-4]。肝癌患者早期無典型癥狀,如確診多已屬于晚期,嚴重可危及生命,據疾病類型,可制定手術治療方案[5]。在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方面,目前,手術切除、介入治療、化療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下,復發或轉移的概率較高,肝癌細胞仍然能逃避凋亡而進行轉移、增殖和侵襲。在臨床上,肝癌治療需進行的放化療、靶向藥等雖起到了良好的療效,但都避免不了給患者帶來毒副作用。中醫藥治療在患者術后減毒增效、康復治療等方面有其特色的優勢。筆者對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研究進行綜述。
1中醫學對原發性肝癌的認識
1.1古醫籍認識甲骨文就有“瘤”記載?!墩f文解字》言:“瘤,腫也,從病,留聲”。古代中醫典籍中并無“肝癌”的病名,根據臨床癥狀描述在肝積、癥瘕、積聚、臌脹、肉瘤等疾病范疇內均有記載范疇。《素問·腹中論》言[6]:“黃帝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岐伯曰:名鼓脹”。認為肝癌發病與痰凝、氣滯、血瘀等密切相關。《丹溪心法》理論認為“臟毒”是由蘊積毒久而形成的?!吨T病源候論·積聚病諸侯》言:“諸臟受邪,初末能為積聚,留滯不去,乃成積聚?!泵枋隽烁伟┑呐R床表現以虛為本,預后不良?!夺t林改錯·方敘》言:“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有氣管……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眰鹘y醫學經過幾千年的診療經驗,歸納總結對肝癌的認識,其病因為本虛和標實,本虛以陰陽兩虛、陰傷、血氣虧虛為主;標實以血瘀、氣郁、濕聚、熱毒、痰結為主。邪正相互糾結,而至機體陰陽失調、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失調,由此形成本病,為此,也是病情纏綿難治因素。
1.2現醫家認識傳統醫學歷經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展,經過眾多歷代醫家及無數中華人民的不懈努力,結合現代社會的特殊環境下,對肝癌有了新的認識。謝璐帆等[7-8]認為肝癌的本質是邪實與正虛,是由于飲食失調、正氣虛弱等多種原因,所致腎陰虧耗、肝腎同源而病,多用滋水涵木法治療;陳浩方等[9-10]指出肝癌產生的本質內因為正氣的虧虛,正虛則致邪氣壅盛而損肝,肝氣郁結化火,與多種病理因素如濕熱邪毒等相互搏結,形成肝癌,遷延日久則傷及肝、腎之陰。魏聰等[11-13]提出“脾腎虧虛”是惡性腫瘤的發病基礎。李春輝老中醫醫案指出肝癌發病的外因是六淫邪毒由表侵襲機體,加上不良飲食,內因是七情內傷,情緒不穩,導致肝臟受損,其發病的機制是瘀毒蘊結[14-15]。周仲瑛認為其肝、腎、脾三臟同傷[16]。由此,原發性肝癌中醫的病因、病機,各醫家有不同的見解,總結歸納為體虛、飲食、情志、六淫邪毒等,致肝失疏泄、脾胃失調、氣血津液運行失常、痰濁內生、熱毒積聚、血瘀內結、肝腎虧虛,病位在肝、腎、脾;病邪性質為本虛標實,標實為血瘀、氣滯、痰濁等多種不同因素作用下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虛弱所致為本虛。
2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機制研究
現代西醫研究發現,腫瘤的病因復雜,涉及到多種信號通路、因子、蛋白等。由基質細胞、胞外基質、淋巴管、血管等組成腫瘤所生長需要的內環境;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轉移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管福琴等[17]探討海蓬子皂苷甲誘導肝癌細胞凋亡機制研究,將使用MTT實驗檢測,研究結果發現,HepG2細胞在20和40μmol·L-1 BA被誘導發生凋亡,具有劑量依賴性;IL6在10、20和40μmol·L-1BA中,可被抑制誘導的STAT5和STAT3磷酸化,在20μmol·L-1 BA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和SHP-1被激活;實驗結果證明,HepG2細胞凋亡,BA可能通過STAT3/STAT5和SHP-1/SHP-2通路誘導作用發生。招文婷等[18]證明誘導的大鼠肝卵圓細胞WB-F344上皮間質轉化(EMT)的影響,是通過鱉甲煎丸對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作用;細胞免疫熒光研究,鱉甲煎丸低、中、高劑量組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熒光表達減弱,TGF-β1組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熒光表達增強;且鱉甲煎丸對細胞核內β-catenin抑制作用與其濃度呈正相關。由此推測鱉甲煎丸可能與抑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有關。使用不同劑量山仙顆粒干預肝癌前病變二乙基亞硝胺誘導影響分子機制的大鼠,下調Wnt/β-catenin信號通路c-Myc mRNA、β-catenin、Wnt3a、蛋白質的表達(Plt;0.01,Plt;0.05),證明山仙顆粒對大鼠肝癌前病變形態學的改變明顯減輕,而且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活化,下調其下游靶基因的表達水平[19]。可見中醫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基礎研究,主要包括在中醫藥調控某些分子通路、蛋白等,來影響腫瘤細胞生長的微環境,進而來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
3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
臨床上,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方法首選介入治療,術后聯合化療也是目前認可度較大的一種治療手段。但也造成了很多的不良缺陷,如常見的免疫系統反應、胃腸道反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等,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后期生活質量。而中醫對于原發性肝癌的干預,恰好為手術期、術后、化療、放療等引起的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醫治。
3.1中醫內服治療傳統醫學內服法,在《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內者內治”,指服藥以治體內發生的疾病。對原發性肝癌術后治療有其積極的作用。
醫家[19-21]認為應分清標本緩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把腫瘤治法分為五大證型,脾腎兩虛型;氣滯血瘀型;肝氣郁結型;脾虛痰凝型;氣陰兩虛型。黃挺教授[22]治療原發性肝癌以“癌毒氣郁為標”“肺脾氣虛為本”,治法解毒抑癌、柔木解郁、平補肺脾,自擬五花湯(黃芪、白術、梅花、玫瑰花、黨參、佛手花、旋覆花、八月札、郁金,代代花)為基礎方,臨證加減,療效甚佳。李斯文教授[23]提倡心-藥-食療一體,原發性肝癌是正氣虧虛為發病基礎,治療理念以扶正抑癌為法,精準辨證,著重清熱利濕,保肝降酶,以大方重劑祛頑疾。辛凱旋教授[24]辨原發性肝癌形成的關鍵“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強調治療總則扶正祛邪四法,清熱解毒、以毒攻毒,清利濕熱、暢利三焦,理氣解郁、活血化瘀,健運脾胃、補益肝腎;治以六味地黃湯聯合香砂六君子湯為基礎加減臨床應用,療效頗佳。總之醫家治療原發性肝癌主要是通過辨證施治,攻補兼施,達到扶正祛邪之療效,從而治療病因。
3.2中醫外治療法現代傳統醫學外治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藥外敷、穴位貼敷、耳穴刺激治療等多種外治劑。外治載于《黃帝內經·靈樞》云“治之以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緩者”。中醫理論研究表明中藥外治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之上,輔以針灸穴位理論,取以體表穴位,配以熱力刺激外敷。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不良癥狀等有較大的優勢。
3.2.1外敷中藥閆芍藥等[25]探討加味雙柏散外敷聯合耳穴壓豆對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后患者疼痛影響生活質量觀察,結論顯示,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后患者治療疼痛,在使用耳穴壓聯合加味雙柏散外敷后,可有效改善癥狀和血流,緩解患者生活質量。郭玉玉等[26]對原發性肝癌癌痛療效研究,方用止痛消結散外敷;結果表示,治療組經治后的NRS評分明顯下降,鎮痛滿意度調查,優于對照組;結論可見,止痛消結散外敷可提高鎮痛滿意度,該方法見效迅速,無明顯不良反應,操作簡便,緩解原發性肝癌輕度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易于被患者接受。張帆等[27]探究十棗散外敷治療原發性肝癌濕熱血瘀并腹水的臨床機制;證明西藥聯合十棗散外敷能有效治療原發性肝癌血瘀濕熱型并腹水,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進肝功能恢復。外敷中藥可減輕患者在臨床上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3.2.2針灸敷貼埋線艾灸診療技術《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針灸敷貼埋線艾灸診療技術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疼痛等不良后遺癥效果顯著,早于《靈樞·根結》經云“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合形與氣,使神內藏”,針療可調機體陰陽,氣運血行,升降平衡,形神合一,達而顯效[28]。
王瑾等[29-32]采用天元針刺療法、靈龜八法、火針、電針等,常取穴(足三里、天突、太沖穴、天樞穴、期門穴、內關穴、中脘穴)及穴位敷貼(足三里、膈俞、胃俞、中脘、肝俞)治療,論證了針灸穴位埋線聯合中藥內服可縮短原發性肝癌TACE術后癥狀發生程度,起到了鎮痛、抑制病毒、護肝、提高原發性肝癌術后患者的免疫功能[33]。更有劉澤銀等[34]報道“金補銀瀉”針法,取得良效。此外,艾灸干預診療也容忽視,其對肝癌晚期營養及細胞免疫功能不佳起到良效,艾灸足三里陽明經,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灸之則疏經通絡、達元補虛調氣、健運脾胃、散寒、溫經,進而綜合干預肝癌晚期患者狀況,具有良好協同增效功能[35]。因此針灸敷貼埋線艾灸診療可輔助臨床,從而有效治療治療疾病,縮短治療時程。
3.2.3壯醫特色藥線點灸診療壯醫藥治療特色概述,從壯醫病因觀、病機說、治則、毒病分類、治法等論述了壯醫毒病防治調整臟腑功能和“勒”“噓”,恢復地、人、天三氣的同步運行全過程,其中藥點灸治療疼痛效果獨特[36]。
蔣香玉等[37-39]壯醫藥線點灸治療遺留性神經疼,選取疼痛部位,發揮藥線點灸優勢,精準快速點灸刺激穴位,以起到調和氣血、調整經絡虛實、平衡陰陽的止痛迅速作用。壯醫藥線點灸(脾俞、胃俞、肝俞、膽俞)聯合針刺治療膽汁性反流性胃炎78例研究其胃脘痛、嘔吐等癥狀,對照組予西醫常規治療,臨床研究療效,對照組臨床治愈率23.08%(9/39)明顯比干預組治愈率41.03%(16/39)低;醫理研究表明,此臨床療效確切,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治愈率,可推廣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并發的免疫系統反應、胃腸道反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等臨床癥狀[40-41]。壯醫特色藥線點灸診療,具有活血、通絡、消炎、止痛等,作為一項民族特色醫技,證明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4小結
綜上所述,目前,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肝癌在西醫治療,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術后的復發及轉移率仍較高、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療效有高低之分以及用藥后容易出現發熱、肝區疼痛、嘔吐、腹瀉等臨床反應。祖國醫學優勢和特色可彌補西醫所不足,與前人研究相比可增加內治法聯合多種民族特色外治進行治療,其治屢獲良效,結合臨證,內治以調肝、腎、脾為本,從血瘀、氣滯、痰濁為出發點;外治輔助內治,結合民族醫療,取長不短,發揮民族醫藥特色,特別是以醫-藥-針-灸法相結合,具有副作用小,大大縮短了疾病的愈合時間,可廣泛推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現代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取得相應的成果,但是各醫家以經驗總結治療,辨證分型及用藥沒有統一標準,時長不一,沒有取得普遍認可及大面推廣使用,這是面臨的一個挑戰。另外,現多種動物及臨床中醫藥研究,對原發性肝癌治療還處在起步階段,還缺乏有力的證據及指標證明。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因地、因時、因人相制宜。同時,對肝癌的治療,應探索內治經方,建立實驗研究,努力尋找中醫診療與西醫治療的最好切合點,提高治療效果。參考文獻:
[1]ZHOU M,WANG H,ZENG X,et al.Mortality,morbidity,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2019,394/10204):1145-1158.
[2]劉珍,鄧天好,程華初,等.原發性肝癌臨床治療新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7):207-210.
[3]黃成,孫慧川.《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肝臟外科領域更新的展望[J].外科理論與實踐,2020,25(1):6-9.
[4]Allemani C,Matsuda T,DI Carlo V,et al.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CON-CORD-3):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nrds for 37513025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cancers from 322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J].Lancet,2018,391(10125):1023-1075.
[5]劉利,洪睿霞,黃澤君,等.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肝臟腫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5,17(9):590-593.
[6]佚名.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8.
[7]謝璐帆,蔡艷陽,楊京京,等.吳良村運用滋水涵木法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擷菁[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8,25(3):121-122.
[8]鄭東京,許鑫,鄭偉達,等.名老中醫鄭偉達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探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5,7(15):1-9.
[9]陳浩方,裴正學,祁莉,等.裴正學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經驗[J].國醫論壇,2018,33(3):25-26.
[10]王冠英.張洪亮主任醫師運用“自擬肝癌奇正方”治療原發性肝癌50例經驗總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3.
[11]魏聰,袁國強,常麗萍,等.改善證候——腫瘤治療新策略[J].中醫雜志,2014,55(7):555-557.
[12]胡琦,朱定耀,黃上,等.朱克檢教授辯治肝癌經驗探析[J].世界中醫藥,2020,15(9):1339-1341.
[13]任曉琳,王潤珍,陳劍峰,等.李春輝老中醫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介紹[J].新中醫,2020,52(2):194-196.
[14]肖嵐,朱宏,張婷,等.董克禮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經驗[J].陜西中醫,2020,41(11):1639-1642.
[15]孫滴,葉麗紅.周仲瑛教授治療肝癌的臨床經驗[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1(11):860-862.
[16]管福琴,單宇,陳雨,等.海蓬子皂苷甲調控SHP/STAT信號通路抗肝癌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21,37(2):192-195.
[17]招文婷,孫嘉玲,文彬,等.鱉甲煎丸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逆轉大鼠肝卵圓細胞EMT的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1,27(1):38-45.
[18]潘艷芳,賈曉濤,芮冉,等.山仙顆粒對大鼠肝癌前病變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成藥,2020,42(11):3057-3062.
[19]范宏宇.吳煜教授治療腫瘤經驗[J].中醫研究,2021,34(1):65-68.
[20]邵清蔚,張良芝.邵孟揚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學術經驗[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8):1996-1997.
[21]韓中穎,韓政,祝峻峰.韓哲仙消瘀軟堅法治療原發性肝癌臨床經驗[J].北京中醫藥,2017,36(3):248-250.
[22]周河燃,林亦好,黃挺.黃挺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相關抑郁狀態經驗擷萃[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4(12):1205-1209.
[23]何賽群.李斯文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用藥規律及經驗總結[D].昆明:云南中醫藥大學,2020.
[24]王效紅,孫麗霞,辛凱旋,等.辛凱旋教授治療原發性肝癌經驗擷英[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4(12):1200-1204+1209.
[25]閆芍藥,聶會勇,王鎖良.加味雙柏散外敷聯合耳穴壓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疼痛評分及生活質量影響[J].陜西中醫,2020,41(12):1763-1766.
[26]郭玉玉,郁沙莎,潘波,等.止痛消結散外敷治療原發性肝癌癌痛的臨床研究[J].中醫腫瘤學雜志,2020,2(1):52-57.
[27]張帆,陳斌,伍玉南,等.十棗散外敷治療濕熱血瘀型肝癌并腹水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20,31(3):633-635.
[28]陳夢林,彭勛超,唐成林,等.針刺治療原發性肝癌癌性疼痛應用概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2):342-344.
[29]王瑾,施偉華.穴位敷貼結合針灸治療肝癌經導管動脈栓塞術后頑固性呃逆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0,36(12):1641-1642.
[30]蔡昱,李建宇,劉飛飛.天元針灸治療肝癌疼痛療效及對生活質量、不良反應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9,38(2):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