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美國《自然》新聞版面報告了歐美及全球急速上升的麻疹病例,其中英國僅從2023年10月1日以來就報告了300多例麻疹病例;而歐洲地區2023年報告的麻疹病例是2022年的45倍,共報告了4.2萬例麻疹病例。
麻疹作為一種古老的疾病,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作為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它在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末春季為最為常見的發病季節。兒童是麻疹的主要易感人群。
麻疹病毒的傳播性極強,被譽為“見面傳” , 是人類已知的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之一。它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飛沫傳播,當一個麻疹患者在房間內咳嗽時,他咳出的飛沫中攜帶著大量的麻疹病毒。這些病毒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之久,期間如果被其他人吸入,就會迅速侵入他們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并開始新一輪的感染過程。因此,麻疹在密閉、擁擠的環境中,如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場所,極易迅速傳播開來,造成大規模的疫情爆發。

兒童是麻疹的主要易感人群,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對病毒的抵抗力相對較弱。這使得他們在面對麻疹病毒時,往往難以有效抵抗病毒的侵襲。一旦感染麻疹病毒, 兒童往往會出現高熱、咳嗽、流鼻涕、眼結膜充血等癥狀,隨后會出現特征性的紅色斑丘疹,遍布全身。這些癥狀不僅給兒童帶來巨大的痛苦,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如肺炎、喉炎、腦炎等,甚至危及生命。由麻疹引發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更是難以救治的病癥。也有人能夠僥幸存活下來,但留下的后遺癥失明、失聰, 甚至性永久性的神經障礙,讓很多患者失去了未來。
除了兒童之外,未接種麻疹疫苗的成人也面臨較高的感染風險。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發病和傳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力,從而保護人類免受麻疹病毒的侵害。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包括疫苗供應不足、接種意識不強等,仍有部分人群未能及時接種疫苗,這使得他們在面對麻疹病毒時顯得尤為脆弱。因此,加強麻疹疫苗的接種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覆蓋率,是預防麻疹發病和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麻疹病毒的傳播性之所以如此強,與其在人體內的復制和釋放方式密切相關。麻疹病毒在感染者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大量復制,隨著感染者的咳嗽、打噴嚏等動作,這些攜帶病毒的飛沫被釋放到空氣中。由于飛沫較小且輕盈,它們可以在空氣中長時間懸浮而不易沉降。在這期間,如果其他人進入這個被病毒污染的環境并吸入這些飛沫,就會迅速被感染。假如一位麻疹患者在房間內咳嗽,數小時后,可以傳染12~18個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此外,麻疹病毒還可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進行傳播,如門把手、玩具等。這些物體表面上的病毒可以存活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一旦被人們接觸并用手觸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等部位,就會引發感染。

相比之下,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的傳播性相對較弱。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進行傳播,其傳播方式相對局限。而非典病毒雖然也屬于呼吸道傳染病范疇,但其主要通過短距離飛沫傳播,與麻疹病毒相比其傳播距離較短且飛沫較大容易沉降,因此其傳染性相對較低。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這兩種病毒掉以輕心,它們同樣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和致死率,需要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來應對。


為了預防麻疹的傳播和發病,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加強麻疹疫苗的接種工作是預防麻疹發病和傳播的最根本手段。通過廣泛開展預防接種活動,提高人群的免疫覆蓋率,形成有效的群體免疫屏障,從而保護人類免受麻疹病毒的侵害。其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們應該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用手觸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等部位以減少感染風險。此外,在麻疹疫情爆發期間應該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特別是密閉、擁擠的環境如學校、幼兒園等,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除了以上個人防護措施之外,社會層面的防控措施也至關重要。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加強疫情監測和預警工作及時發現和控制疫情的傳播;加強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診療水平和救治能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麻疹的認知度和防范意識;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有可能出現全球范圍內的麻疹疫情挑戰。(綜合整理報道)(策劃/黃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