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全體人民大眾通過辛勤勞動、相互幫助、共同奮斗最終達到的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共同富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在全體人民普遍富裕基礎上的差別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從貧窮到富裕再到高層次富裕的過程富裕,是部分到整體的逐步富裕,也是需要各民族凝心聚力、共同奮斗、久久為功的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當前,黨中央號召“全黨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沒有少,在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仍需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把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做好、切好分好。
一、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道路決定命運。在這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各民族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政治保證。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如何促進共同富裕都有著準確的把握和科學的戰略謀劃,通過深入分析,判斷世情、國情和黨情,總結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積小為大、循序漸進推動共同富裕。因此,要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偉大旗幟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強化領導核心,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優勢,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和道路,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良好局面,引導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匯聚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要堅守人民情懷,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維護民族團結穩定,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國各族干部群眾共同的夙愿和責任。在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人民具有主體性、創造性和重要性作用,要持續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點關注各族群眾本身自由全面的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持續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難題、引導群眾勤勞致富、主動作為、服務大局,激發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營造人人參與謀求共同富裕的社會氛圍。
三、以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為基礎和驅動,在動態過程中逐步分階段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
當前,許多民族地區群眾雖然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但仍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離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差距,更好地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任務依舊艱巨。要在用好“發展”這把解決民族地區問題“總鑰匙”的基礎上,堅決抓好各民族團結進步、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幾件大事,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包容性,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各族群眾創造財富的能力、暢通群眾獲得財富的渠道,推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充分認識到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和驅動力,分階段、分領域、分先后逐步制定相應的階段目標、行動綱領、指標和評價體系等,共同團結奮斗,做好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相關工作。
四、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注重各族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統一,是各族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只有夯實了物質基礎、凝聚了精神力量,民族工作才有“底氣”。在推動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也需要充足的精神力量。要在各族群眾物質豐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切實全面有效保障各族群眾的基本生活、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權利及特定群體利益。加強促進共同富裕的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凝聚和感召的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現代文明教育,深入實施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時代新人培育等工程,構筑各族群眾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走向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找準推動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
在立足資源優勢和發展條件的實際基礎上,準確把握各族群眾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抓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強化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效銜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力度,重點發展現代農牧業,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建立科學完善的科教文衛體、住房、社保、公共服務等社會保障體系,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加強監測,推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持續增收,健全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和農牧區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優化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布局,提升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確保鄉村脫貧基礎和成效更加穩固,聚力做好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全面振興,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助力城市和鄉村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青海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