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蒙蒂菲奧里愛因斯坦癌癥中心(MECC)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低成本的抗菌治療方案可預防急性放射性皮炎。急性放射性皮炎(ARD)是一種常見于接受癌癥放射治療者的病癥,多達95%的患者會受到影響。這種疾病的癥狀包括皮膚發紅、疼痛、瘙癢或脫皮。更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嚴重腫脹和疼痛性皮膚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然而,我們對ARD發生原因的了解仍然有限,也沒有廣泛采用的標準化方法來預防其嚴重形式。
MECC的研究人員發現,許多ARD病例涉及一種常見的皮膚細菌,而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治療方法可以預防嚴重病例的發生,有可能為接受放療的患者制定一種新的護理標準。每年有1000萬人接受放射治療以縮小腫瘤。
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 腫瘤學》上的兩篇論文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到目前為止,ARD被認為只是皮膚被輻射灼傷的結果,這意味著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預防它。該研究開發并臨床測試的現成治療方法有可能使美國每年數十萬人免于嚴重的ARD及其令人痛苦的副作用。
金黃色葡萄球菌(SA)通常生活在皮膚上,最多見的是鼻子和腋下,一般對人體無害。但是,如果皮膚被割破,它們就會引起感染。放射治療會削弱治療部位的皮膚結構,使SA突破皮膚外層而導致感染。放射治療通常需要每天治療,其療程長達數周,且存在發生皮膚感染的風險。
由于SA與濕疹等導致皮膚破損的常見皮膚病有關,麥克萊倫博士及其同事推斷這種細菌也可能在ARD中發揮作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學》的一項研究中,MECC的研究人員招募了76名接受放射治療的癌癥患者。研究人員在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前后從三個不同的身體部位采集了細菌培養物:鼻腔內、受輻射區域的皮膚和未受輻射身體一側的皮膚。
治療前, 約20%的患者SA檢測呈陽性,但沒有活動性感染。治療后,48%的重度ARD患者SA檢測呈陽性,而最輕度ARD患者中僅有17%的SA檢測呈陽性。許多皮膚上有SA的患者的鼻腔SA檢測也呈陽性,這表明鼻腔SA可能感染了皮膚。
《美國醫學會腫瘤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簡單的抗菌治療可預防嚴重的放射性皮炎(ARD): 治療組中沒有患者出現嚴重的放射性皮炎,而在采用現行標準治療的患者中,23%的患者出現了嚴重的放射性皮炎。(輕度至中度ARD=等級lt;2;重度ARD=等級gt;2-MD)。
“ 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 SA在ARD中起著重要作用。”麥克萊倫博士說,“好消息是,我們有很多工具來對抗這種細菌。在第二項研究中,我們測試了一種我們認為有效且易于使用的局部抗菌藥物組合?!?/p>
第二項研究招募了77名接受放療的患者, 其中除兩人外, 其余均為乳腺癌患者。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MECC的標準護理( 正常衛生和保濕護理, 如Aquaphor)或實驗性抗菌療法。這種療法包括在整個放射治療期間使用洗必泰潔身液和2 %莫匹羅星鼻膏,每天2次,每次5天,每隔一周使用一次。
雖然半數以上接受抗菌治療的患者出現了輕度至中度ARD,但沒有患者出現濕性脫屑——這是最嚴重的ARD類型,會導致皮膚破損和出現潰瘍,也沒有患者因治療而出現不良反應。相比之下,23%接受標準療法的患者出現了嚴重的ARD。
麥克萊倫博士說:“我們的治療方案簡單、廉價、易行,因此我們認為它適用于所有接受放療的患者,而無需首先對患者進行SA檢測。我希望這將徹底改變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的方案。與我們在MECC進行的大多數試驗一樣,我們的大多數參與者包括黑人和西班牙裔社區成員,這意味著該方案對不同種族和族裔的人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膚色較深的人更容易患上嚴重的ARD。” (綜合整理報道)(策劃/羅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