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明娟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Cox健康行為互動(IM-CHB)的延續性護理在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醫院收治的76例完成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據組間性別、年齡、配偶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各38例。對照組行常規延續護理,觀察組采用基于IM-CHB模式的延續性護理方案。比較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QQC)、冠心病自我管理調查表(CSMS)、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評估結果。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CQQC、CSMS、CHBMS、GSE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患者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CQQC、CSMS、CHBMS、GSE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IM-CHB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可改善PCI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其自我管理能與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強其健康信念。
【關鍵詞】? 冠心?。唤槿胫委煟籆ox健康行為互動;延續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1.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9--05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的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患者臨床表現以胸悶、胸痛等為主。在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的發病率為4.61%~11.99%,高齡、飲酒、血脂異常、肥胖、高鹽高糖飲食等可增加發病風險[1-2]。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重要方法,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心功能水平等也有積極作用[3]。但PCI治療結束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恐動癥[4]、焦慮與抑郁[5]等問題,并對PCI的實際療效與預后質量等造成負面影響。根據PCI治療后的醫療需求,以及自我能力、行為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評估結果,提供完善的延續護理服務,是PCI患者醫療照護質量提升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Cox健康行為互動(IM-CHB)是一種新型護理實踐模式,主要包含患者獨特性要素(背景因素與認知評價等)、患者與專業人員的互動、患者的健康結局3個部分,要求在強調獨特性要素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互動要素,激發患者的健康責任,從而達成健康促進目標[6]。本研究圍繞IM-CHB模式在PCI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醫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根據組間性別、年齡、配偶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各38例。對照組男27例,女11例;年齡41~65歲,平均48.15±7.49歲;有配偶者29例,無配偶者9例。觀察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40~67歲,平均48.67±8.14歲;有配偶者28例,無配偶者10例。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7];②予以PCI術治療[8],治療結束后生命體征基本平穩;③運動康復危險等級為中?;虻臀#虎苤橥?,自愿參與。
(2)排除標準:①非首次接受PCI治療;②伴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③存在未控制的嚴重內科疾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延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出院時,發放醫院自制的出院指導手冊、PCI患者術后心臟康復五大處方的科普宣傳單,并通過口頭宣教方式,提醒患者出院后嚴格執行處方內容,告知居家期間的注意事項。
(2)添加患者的微信,每周推送1次與PCI術治療后心臟康復有關的科普知識,主要涉及圖文、視頻,主動詢問患者執行五大處方的實際情況,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供遠程答疑服務。
(3)間隔2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由專科護士負責實施,詳細了解日常飲食、運動鍛煉與用藥情況等,根據隨訪期間發現的問題,以及患者提出的疑問,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
(4)出院后1、3個月,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提前預約門診復查時間,并在前1天20:00前采用短信提醒方式,確保患者能夠及時復查。
1.2.2? 觀察組? 采用基于IM-CHB的延續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患者獨特性要素分析:①出院前,由??谱o士負責收集患者的各項評估指標,并及時建立電子版健康管理檔案。其中,人口學特征相關數據與臨床診斷、PCI治療、用藥情況等直接通過醫院的信息系統進行提??;其他與個體認知評價、情感反應、內在動機相關的要素,則采用開放式訪談方式,訪談期間安排專人進行記錄,并于訪談結束后及時做出總結。②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既往接受冠心病疾病、PCI治療相關知識宣講服務的經歷與實際效果,患者對PCI術后心臟康復重要程度的看法與真實感受,心臟康復處方可能面臨難題的自我評估,患者對各種問題或不適癥狀的情緒體驗。
(2)患者與專業人員互動方法的個性化設計:①強調患者獨特性要素的差異性,從健康知識的獲取、居家期間自我護理相關專業技能的習得、健康促進過程相關決策控制、常見負面情緒的針對性情感支持4個方面入手,制定具有個性化的互動方法。②健康知識的獲取仍以常規延續護理方案中的指導手冊、科普宣傳單為基礎,出院指導內容與對照組基本一致,但對后續健康指導方案進行調整,根據患者的獨特性要素分析結果,以及訪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定五大處方健康宣教的重難點,以及患者現階段存在的認知偏差,根據宣教內容的重要程度,制定詳細的院外教育計劃,定時推送對應教育計劃的科普類文章或微視頻。③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各種運動鍛煉方式、居家期間常見問題的應對技巧為主,前者以視頻學習為主,即??谱o士根據患者的運動處方內容,及時推送PCI術后功率自行車、八段錦、康復操、柔韌性運動等運動方法的學習視頻,視頻內容主要分為3個部分,包括介紹該運動方式的優勢與PCI術后運動的益處、運動鍛煉過程的動作要點與運動量的評估、運動結束后的注意事項;后者采取“Q & S”的形式,由??谱o士廣泛收集研究期間PCI患者居家自我護理發現的問題,經篩選、整理后,不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供患者自行學習。④在健康促進相關決策方面,由??漆t師與康復師提供支持,主動詢問患者平時的生活習慣、運動喜好等,結合訪談時掌握的內容,盡可能地選擇患者感興趣、有益于心臟康復的運動方式、飲食管理方法,并將其作為心臟康復處方制定的重要一環。對未按處方內容要求鍛煉或管理飲食的患者,通過電話、微信語音等方式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其對既定康復處方的看法或內心真實感受。根據患者反饋的信息,以健康促進為最終目標,以激發患者的內在動力、維持良好的依從性等為突破口,對既定方案中不合理之處進行調整。⑤在情感支持方面,積極與患者配偶或家庭主要照顧者建立穩定聯系,了解患者近期生活狀況與行為表現,警惕各種負面情緒風險。居家期間,不定期與患者進行線上溝通,鼓勵患者每日完成對應心臟康復自我護理任務后進行“打卡”,根據患者的打卡情況,給予口頭表揚或鼓勵,激發其內在動力,增強其信心。鼓勵家庭成員多與患者溝通,認真傾聽并從中發現問題,在能力范圍內給予幫助。對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通過微信視頻或電話等形式尋求幫助,由??谱o士根據負面情緒的誘因,引導患者正確宣泄情緒,妥善處理生活中的負面事件。
1.3? 觀察指標
(1)心理健康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9]、抑郁自評量表(SDS)[10]進行評估,SAS、SDS均包含20個條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則對應負面情緒越嚴重。
(2)生活質量:采用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QQC)[11]進行評估,CQQC共6項,總分154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調查表(CSMS)[12]進行評估,CSMS包括情緒認知、生活、疾病醫學3項,總評分=(實際粗分-理論最小粗分)/最大與最小理論粗分差值×100%,得分越高,則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4)健康信念與自我效能:健康信念采用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CHBMS) [13]進行評估,CHBMS共6項,總分36~180分,得分越高,則健康信念越好;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14]進行評估,GSES共10項,總分10~40分,得分越高,則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CQQC)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CQQC各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CSMS)3個維度的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CSMS 3個維度的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信念(CHBMS)及自我效能(GSE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CHBMS、GSE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PCI術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是心肌血流重建技術中對患者創傷程度較小的一種治療方法。PCI治療后,遵醫囑進行早期鍛煉,并積極采取其他有助于心臟康復的醫療措施,如預防性用藥、健康飲食與規范作息等,多數患者能夠取得較滿意的康復效果。但實際調查發現,PCI術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存在一定的差異,有必要重視出院后的延伸護理,給予個體的精準評估制定恰當的干預措施[15]。
在延續護理實踐中,IM-CHB是一種能夠影響患者健康行為與信念的新模式,將其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管理,有望實現健康促進目標[16]。本研究中,以IM-CHB模式的框架為基礎,結合PCI術患者的既往護理經驗,科室醫護人員對患者綜合評估的方法以及健康信息、專業技能、情感支持、決策控制共4個層面的互動策略進行了調整。例如,在健康信息方面,常規出院手冊與科普宣傳單的內容較固定,線上提供的科普信息也缺乏針對性,故觀察組患者均以獨特性要素的分析結果為依據,確定了提供健康相關信息的重點以及具體計劃;在情感支持方面,常規護理方案多局限于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及時疏導,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事后控制,針對該項問題,觀察組的護理方案中增加了患者-配偶或家屬、家庭成員-醫護人員互動等內容,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3個月后的SAS、SDS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基于IM-CHB模式的延續性護理方案,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情緒波動,并妥善處理臨床癥狀以及生活中負面事件帶來的影響等有關。不僅如此,在護理過程中,觀察組的CHBMS、GSES評分改善幅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表明延續性護理過程中引入IM-CHB模式,還能夠對其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水平產生積極影響。
冠心病發病、不適癥狀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加之患者對PCI術療效以及后續并發癥風險等問題的顧慮,PCI術患者的生活質量普遍較低。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CQQC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IM-CHB模式制定的延續性護理方案,能夠顯著改善PCI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杜凌凌等[17]報道的結論一致。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可能歸因于多項因素,包括健康信念與康復信心增強,對各種生活事件與負面情緒的應對能力增強,積極執行心臟康復處方后的獲益等。本研究中,??谱o士在為患者提供延續性護理服務時,將專業技能作為一項指導重點,運動鍛煉相關技能采用以視頻為主的指導策略,患者能夠按照重要性講解、運動內容講解、注意事項提醒順序進行有序自學;而對于飲食與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則采用“Q & S”的形式呈現,仍采取患者自學方式。與直接進行系統講解與技能學習的策略比較,基于IM-CHB模式的延續性護理,能夠充分發掘患者的自主性,通過自我學習實現能力提升。根據兩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價結果,觀察組CSMS評分更高,說明在延續性護理過程中引入IM-CHB模式,對健康信息、專業技能等互動要點進行個性化設計,能夠幫助患者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在PCI術后延續性護理中,引入IM-CHB模式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能夠減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增強其健康信念與自我管理能力,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4? 參考文獻
[1] 康宏瑛,崔勝利.老年健康體檢者冠心病檢出率及影響因素[J].華南預防醫學,2021,47(1):84-86.
[2] 謝雙,周洲薇.4186例老年健康體檢者冠心病檢出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20,27(5):621-623.
[3] 胡鋒,陳婷.缺血性心肌病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和預后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9,24(2):115-120.
[4] 王子安,劉欣,張茜,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恐動癥水平變化軌跡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9):1035-1041.
[5] 孫毅,張權宇,劉威,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冠心病患者合并焦慮和(或)抑郁對預后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20(5):518-520,525.
[6] 孫晶娜,傅榮,侯曉潔,等.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共詞聚類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23):2186-2190.
[7]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冠心病心臟康復基層指南(2020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2):150-165.
[8] 尹琪楠,韓麗珠,邊原,等.《2020 ACC專家共識決策路徑:合并心房顫動或靜脈血栓栓塞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患者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解讀[J].醫藥導報,2021,40(6):703-714.
[9] 王雪娟,王慶高,龍杰,等.穴位按摩聯合五音療法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氣虛血瘀證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廣西醫學,2022,44(1):117-120.
[10] 卓儒紅,姚紅艷.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7):780-783.
[11] 劉婷,劉珍,王尋剛.咸陽市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21,30(4):403-408.
[12] 軒玉宏,劉有為,劉彤,等.微信健康教育對穩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4):367-370.
[13] 辛春蘭,孫慧敏.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潛在剖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2,49(14):2635-2639.
[14] 馮思利,陳亞琴,孫海榮,等.急性心肌梗死經PCI治療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177-180,184.
[15] 趙立新,孫行,郭金鵬,等.PCI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影響因素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刊,2019,54(2):193-199.
[16] 周越,單巖,杜理平,等.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慢性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2020,35(4):108-111.
[17] 杜凌凌,劉艷梅,王亞楠,等.基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3,43(6):1274-1280.
[2024-01-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