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要想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就必須加大畜牧業發展支持力度。畜牧業的發展不僅得益于當地的發展政策和發展環境,更得益于人才的有效培養。人才的有效培養能為畜牧業的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當面臨養殖問題時,合格的養殖人員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提升畜牧養殖效益。文章在分析畜牧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措施,以為推動鄉村畜牧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畜牧業;人才創新;培養問題;模式探討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和技術人才的支持。作為農民收入的基礎性產業,畜牧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當地的涉農高校還是農業單位,都應該注重人才的有效培養,為當地畜牧業養殖提供高素質人才[1]。
1 加強人才培養的作用
對于一些鄉村的畜牧養殖人來講,他們秉承著傳統的養殖觀念,以眼前的經濟收益為養殖的出發點,眼光過于局限,在養殖的過程中追求蠅頭小利,忽略了鄉村地區的長遠發展,以至于養殖過程中無法有效保障養殖效果,同時,在養殖過程中遇到一些專業性的問題,無法快速解決。只有加強人才的培養,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才能提升整體的養殖水平[2]。通過人才培養,有利于調節養殖產業結構,建立規范化養殖體系,加強養殖方法創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引領當地養殖戶增收致富。養殖產業結構。
2 畜牧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
2.1 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標的設置有利于培養方向的確立。對于農村畜牧業人才進行培養時,往往沒有設置明確的培養目標,導致工作的開展效率低下。培養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當地的發展特色,培養實用型人才,建設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目標不明確,會影響最終整體的經濟發展[3]。
2.2 教育資源整合度不夠
畜牧業教育資源整合度不夠主要表現為:一方面,不同地區、不同院校間的教育資源存在顯著差異,部分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畜牧業相關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人才短缺,難以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求,限制了畜牧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畜牧企業的教育培訓資源不足,也會影響畜牧業的發展。因此,解決畜牧業教育資源整合度不夠等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加強統籌規劃,優化資源配置,以推動畜牧業的健康發展[4]。
2.3 對人才招聘沒有明確要求
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的發展需要各類人才給予支持。但是許多鄉村企業對于人才的招聘并沒有明確的要求,這導致該行業魚龍混雜。在進行畜牧業人才招聘的時候,并沒有設置相應的門檻,沒有明確的應聘標準,沒有進行技術以及能力上的檢測,會導致存在所招聘的人員專業水平不高的情況,使得其在解決問題時,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不強,且往往會選擇逃避責任[5]。
2.4 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傳統
對于鄉村的人才單位來講,多數地區都采取傳統的培養方式,對于人才進行簡單的招聘,然后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培訓。統一的管理和培訓雖然能夠使管理更加便捷,但是人才培養的模式比較傳統[6]。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講,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追求工作的質量,更要追求工作的創新,工作充滿創新,才能夠充滿樂趣。人才培養方式理應如此,改變傳統的培養方式,朝著現代化科技化創新化的方向前進。
3 開展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措施
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在整體的發展結構中的比例正在不斷地增加。作為農村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畜牧業的養殖和發展關乎農村經濟建設。對養殖的要求和目標要非常明確,對于人才的管理和培養更應如此。由于在農村養殖過程中的占比較大,畜牧業逐漸開始成為主導產業,要想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管理模式的升級,就必須加強技術人才的有效培養,注重人才的有效管理。那么如何加強畜牧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以下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7]。
3.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有了目標的制定才有前進的動力,對于人才的有效培養,一定要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畜牧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實用型的人才,當地政府要明確劃分重點培養對象,將返工青年、養殖大戶都規劃到重點培訓對象的行列中[8]。要設置專業化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追求人才培養的數量,更要追求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當地鄉村的發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嚴格規劃培養的人群,才能使實用型人才隊伍的培養規模發展壯大。
3.2 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
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并不是說說而已,更應該將培養方案落到實處,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如果單從教育方面入手,首先,一定要加強農村畜牧業的職業教育,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使更多學校內的學生認識到畜牧業對于當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其次,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要從單位內部的人員培訓入手。開展基礎技能和知識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實用性的特點,使得他們具備專業的知識水平的同時,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9]。因此,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要從社會和學校共同入手,做到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3.3 優化人才招聘措施
畜牧業人才的有效培養,需要從人才招聘入手。一是在進行畜牧業創新人才招聘時,設置相應的門檻,符合招聘要求的人員才能得到錄用,同時,對于人員的能力一定要進行定期的考核,符合招聘需求和個人能力達標的人員才能持證上崗。二是在進行人才招聘時,招聘過程要公開透明化。三是優化人員招聘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口頭的招聘和宣講。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逐漸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當中,為鄉村畜牧養殖業人才的招聘提供了有效的招聘手段,使招聘工作更加高效。四是在招聘的過程中,要從員工福利、薪酬待遇、職業發展、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等方面出發,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愛和尊重。有效的員工福利制度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10]。
3.4 創新人才培育模式
要積極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開闊人才培育的視野,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創新培育方式。一是在大膽地創新方式的基礎上,選拔培育一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使這批人才真正地走出去,去其他發展地區參觀學習,開闊個人的眼界,提升個人的思維。只有他們真正走出去,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才能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才能為畜牧業養殖提供有效的技術及理論支撐。基于鄉村振興的畜牧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離不開各方面的努力,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也要給予更多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開展科技下鄉活動,使更多養殖人員學到先進的科技養殖手段,有效解決人才培養與畜牧業發展的供需矛盾。
二是采用基地示范人才培養模式。在原有的培養基礎上采用基地示范模式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它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操作性,對于技術人員來講也十分重要。空有理論支撐,無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也無法為畜牧業人才培養保駕護航,而采用基地示范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地開展實踐性的培養和教學。當地政府應該鼓勵鄉村干部和技術型的人員進行基地示范操作,對工作人員進行實踐性的教學,發揮出人才培養的作用。基地的建設,也要考慮建設用地以及當地的環境問題,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實踐性的場所。另外,對于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設置專業化的福利待遇機制,按照相關的機制流程辦事,當一些技術型人才取得實質性進步時,可以給予其一定的表揚,提升他們的工作熱情,這樣當他們面臨問題時也能不斷學習,共同發展,取長補短[11]。
三是開展合作共贏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非常渺小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對于人才的有效培養,一定要建立共建合作式的培養模式。所謂合作式,就是通過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單方面的問題,在畜牧業養殖的過程中,一定會面臨許多基礎性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如果依靠個人的能力,很難快速地解決;加之,不同人對于畜牧養殖業有著不同的看法,并且個人知識儲備不同,采取合作共贏的模式,不僅能夠帶動單方面養殖產業的發展,更能帶動整個鄉村經濟的發展。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構建網絡交流群,通過群內信息的交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一旦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也能夠通過網絡尋求幫助;可以由當地政府來進行定期組織,組織專業化的經驗交流會,創建養殖協會,使養殖戶之間交流能夠更加順利,信息傳輸效率更高效[12]。
4 結束語
畜牧業的人才培養是一項“孵化工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為了推動畜牧養殖業發展,要從加強人才的有效培養入手,通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人才招聘措施、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等措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可持續發展,以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來推動當地畜牧業的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杜海燕,李鵬飛.面向鄉村振興的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科教文匯,2022(19):46-48.
[2]謝治菊,張學立.面向鄉村振興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2(12):15-21.
[3]張憲省,王彪,韓力,等.鄉村振興的人才挖掘與培育策略[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01):6-12.
[4]孫恒宏.鄉村振興背景下對畜牧業發展的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01):90-91.
[5]易棉陽.發展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戰略[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8,31(04):1-9.
[6]陳亞強.數字化背景下職業院校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豬業科學,2023,40(07):52-53.
[7]何航,向邦全,朱燕,等.鄉村振興戰略下畜牧業技術人才培養實施路徑[J].中國畜牧業,2023(03):27-29.
[8]高春起,金成龍,王修啟.“新農科”背景下畜牧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22,47(06):52-54.
[9]趙雅麗.畜牧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究[J].養殖與飼料,2021,20(12):138-139.
[10]劉燕.基于產教融合的畜牧業人才培養研究[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03):107-108+106.
[11]劉燕,馮巧婷,蔣明琴,等.基于產教融合的畜牧業人才培養研究[J].河南農業,2020(09):14-15.
[12]董海燕,吉文林,沈璐,等.校企協同培養畜牧業類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證研究——基于供給側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5):5-9.
作者簡介:李采忠(1985—),男,漢族,重慶人,本科,研究方向為養豬技術與推廣、畜牧業發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