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田田
(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在孵化器的發展歷程中,由起初的為新創企業提供辦公場地、物業等硬件基礎設施服務,到財稅、法務、營銷等軟性服務,再到創新資源集聚的生態系統打造。在協助創業者創業、降低創業的成本和風險、提高企業成活率的同時,孵化器本身得到了發展。隨著孵化服務重心和功能的轉變,孵化器如何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逐漸成為創業管理領域的一個重點。
受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市場環境的動蕩性與復雜性不斷增強,這對孵化器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實現價值創造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孵化器依靠內部資源難以快速提升應變能力,因此,孵化器僅憑借自身能力聚集創新資源進而進行價值創造是困難的。構建創業生態系統就給孵化器提供了新的思路,松散耦合的創業生態系統是孵化器進行價值共創,并以此實現價值創造的有效途徑。深入研究價值共創相關內容,有益于幫助人們了解各個主體在創業生態系統內的關系,改善處于不同階段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模式,進而形成高效緊密的創業生態系統。
因此,本文系統地梳理價值共創的概念和理論、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特征,進一步對創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的內涵、路徑等問題進行梳理,探明研究價值共創和創業生態系統的現狀,同時聚焦價值共創參與主體的演進過程,提出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價值創造參與主體間的動因和過程,同時也可以為創業生態系統情境下多主體價值共創的研究開辟新的思路。
1.1.1 價值共創的概念
“價值共創”一詞可追溯到Ramirez[1]所提出的“共同生產價值”(Value Co-production),他的觀點是:價值是由供應商和消費者進行互動時生產的,這是價值創造的基本部分。價值創造是組織發展和進步的重要驅動力,企業整合和共享資源,為價值創造提供了基礎,最終企業根據消費者需求創造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增強現有的能力或形成新的能力,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價值共創不再遵循價值創造的邊界,特別是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邊界,而是打破這種界限,將價值創造的過程進行聯系,進而形成價值共創所必須的聯結力量。
1.1.2 價值共創的參與主體研究
學者不僅對價值創造的邊界進行擴展,關于價值主體的研究也從一開始的顧客-企業二元關系到利益相關者多元關系再到現在服務系統互動關系。以產品為主導邏輯的觀點是企業作為價值的創造者,顧客作為價值的使用者。隨著市場的變化,顧客逐步參與到價值共創中來,學者開始關注顧客-企業二元關系。隨著生態經濟的不斷發展,價值共創主體變得越來越復雜,供應商、合作伙伴、零售商和顧客等眾多利益相關者均參與到價值共創中去,利益相關者多元關系得到了深入發展。后來,服務科學視角從更宏觀的視角,以服務系統為基礎,考慮了服務系統內和服務系統內部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
價值創造的主體不再禁錮在個體與個體之間,學者將參與主體的研究擴展到系統與系統之間,拓展了參與主體的范疇。價值創造的主體在不斷地拓展,也符合現在全球化、多元化的社會發展特點。
1.1.3 價值共創的理論演進
目前關于價值共創理論的觀點,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Prahalad 和Ramaswamy 提出的基于消費者體驗的價值共創理論[2];另一類是Vargo 和Lusch提出的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理論[3]。近來年,隨著經濟生態性和網絡性的發展,以“服務主導邏輯”為基礎的價值共創理論又擴展到了服務邏輯、服務科學和服務生態系統視角。此外,Heinonen 不同于其他學者的角度,提出了基于“顧客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理論,這是價值理論的又一大創新。
基于消費者體驗視角的價值共創中的焦點轉向消費者個性化的體驗以創造價值。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將整個企業和消費者價值一起創造的過程看作關注點。服務邏輯則只注重消費者使用價值的產生過程。服務科學改為關心服務系統之間網絡互動所進行的價值創造。服務生態系統的焦點為生態系統中的環境、社會、經濟以及一切參與主體的價值創造過程。
在價值共創主體的重要性方面,基于消費者體驗視角的價值共創理論和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理論的觀點是一樣的:以企業為主導創造價值,由消費者在體驗、使用和消費產品階段完成價值共創,他們只是價值共創的配角。但基于顧客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理論在此方面的觀點不同:顧客不僅僅是企業的內部資源,也可以是整合和利用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源、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的價值創造的主角。
近年來,學界對創業生態系統的研究一直在路上,許多國內外學者以自然生態系統的概念定義為參考,對其進行了研究。在Vogel[4]看來,創業生態系統由多個相互依存的創業實體和環境因素組成的地理區域內的互動社區,初創公司通過多個主體與環境、經濟及社會的互動來促進其成立。在Mason和Brown[5]看來,創業生態系統則是有關聯的創業實體、機構等并加之其創業過程,于當地的創業環境中通過一定的形式聯系在一起,來管理其有效性。此外,創業生態系統有著多樣性、網絡性、開放性、區域性、共生性、競爭性、自我維護性以及動態不確定性的特征,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視角下的特征,其劃分類型也有著不同依據,例如網絡集中度和政府參與度以及研究對象。
創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是其中的參與主體在主體的主導作用下,圍繞其共同的價值主張,以實現主體間的互惠共贏為目標,進而形成的復雜且相適應的行為。根據既往文獻,關于創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者們將研究重心放在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的路徑和機制。Kahle 等[6]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研究提出,價值共創在創業生態系統中是依靠多元角色主體的共同參與完成的。另一方面,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創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形成的原因。王發明等[7]發現創業生態系統中價值取向、共享制度、對領導企業的信任程度和環境驅動因素都是影響價值共創的原因。
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多樣性、網絡性、共生性等為典型特征的創業生態系統不斷涌現,創業生態系統已成為價值共創行為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孵化器作為多個參與主體的創業生態系統,是創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研究的適合方向。價值共創是維持創業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對創業生態系統多主體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對于孵化領域的價值共創問題,Rice[8]最先提出了創業企業在孵化器中的孵化體現了孵化器和被孵企業兩者間的互動關系,認為這是一個兩個價值創造參與主體的價值共創過程。為了滿足被孵企業的個性化的資源和服務需求,孵化器可通過建立廣泛的外部合作網絡來實現,因此孵化器中參與價值共創的主體還應包括其他利益相關者,例如服務提供商、投資者以及消費者[9-11]。
不少學者對孵化器中二元及多元參與主體如何促進價值共創做了探究。Eriksson 等[12]指出,價值共創發生的先決條件是孵化器與被孵企業之間要相互信任,通過促進相關價值共創的參與主體間的開放協作,既可滿足其各自的價值獲取目標,又可以實現孵化器的整體目標,進而實現價值共創。另外,在孵化器、被孵企業與外部投資或外部服務提供商形成的三元價值共創過程中,孵化器不僅以經紀人的身份介入其他兩方的互動,而且能以平臺方式推進其他兩方的互動。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應該從創業生態系統視角對孵化器的價值共創開展研究。生態觀強調的是,生態系統中各參與方作為價值創造主體,在同一環境中下進行有效率的互動,進而滿足各自的價值創造目標,一并推動生態系統向好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這其中涉及多個價值創造參與主體之間密切的價值共創過程。
創業生態系統包括實施創新和支持創新的多個主體,這些主體在創新的產生、發展和應用的各個階段,按照共同的制度邏輯進行互動和協作。服務生態系統下的主體是指制度化實體,包括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初創企業、政府部門、投資公司等之間復雜的網絡互動。資源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知識資源、技術資源等,企業通過資源共享提高創新能力。
現有文獻已對各類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中各主體間的價值共創展開研究,重點關注系統內多主體的網絡互動關系、推動價值共創的過程以及價值共創的路徑或模式。創業生態系統的研究擴展到多主體視角下協同演化的主體、過程和結果的研究框架。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相關代表觀點具體見表1。

表1 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相關代表觀點
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大的系統,但是里邊包含多個小的服務系統,比如以畢業企業主導所形成的服務系統、以高校主導所形成的服務系統以及以中介機構主導所形成的服務系統等。但由表1能看到,現有的關于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服務系統內部的多個參與主體的價值創造及其價值共創的路徑、模式。
孵化器在我國創業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的構成部分。盡管我國對于孵化器引導的創業生態系統認知起步較晚,但對其了解速度極快,“雙創”浪潮也為孵化器所引導的創業生態系統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資源扶持。從文獻梳理來看,本文得到了以下兩項結論。
第一,從二元關系到服務系統網絡互動關系,學者對于價值共創的概念、參與主體以及理論演進過程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其價值共創理論落腳點在于靜態性,但不管是二元、多元還是服務生態系統之間的價值共創,創業生態系統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價值共創理論是隨著其不同的價值共創目標而動態演進的。
第二,隨著孵化器的不斷發展,以孵化器主導的創業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松散耦合的狀態,其中的價值創造主體不再只是孵化器、被孵企業以及孵化機構的三者之間的價值創造,畢業企業以及高校也在該創業生態系統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但現有文獻很少對此兩種參與主體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價值創造行為進行研究。落腳于創業生態系統的角度,進而研究孵化器多元參與主體價值共創行為正可以彌補孵化器相關研究的理論缺口。
第一,基于服務生態系統視角的價值共創理論,在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方面考慮更加充分,更能與當下生態系統的網絡化和數字化的變化相符合。因此,基于大數據智能化,探索如何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進一步促進價值創造主體在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整合與互動,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二,隨著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處在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其價值共創理論是不同的。換言之,隨著創業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壯大,其價值共創理論在動態變化,與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相輔相成。不僅要研究價值共創理論靜態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其動態演進的特征。
第三,在經濟網絡化背景下,畢業企業以及高校正是連接孵化器與外界相關企業的高效典型的互動平臺,也是創業生態系統中有著重要角色的參與主體,因此如何提升畢業企業以及高校的創業平臺的價值,探究畢業企業以及高校的創業平臺在孵化器創業生態系統中價值共創行為,將是未來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