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新課標的背景下,各學段中的每一門課程都要探尋更具有創新性的、更能創造優越性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小學科學課程,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和科學能力,尋求更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科學教育開創良好局面。
部分農村教師不注重科學教育,且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研讀科學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農村小學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展開深度的科學教學思考,利用農村教育的特點和條件,開展符合新課標要求且符合農村特色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
一、提升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育時,要先明確其培養目標。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賦予小學科學新的內涵,既要發展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要加強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其團隊精神、情感表達、思維發散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同時,還應熟練應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二、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思辨思維
農村小學部分小學生的知識面比較有限,部分教師對科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小學生們在科學課堂上表現比較沉悶,學習效率不高。針對這種狀況,農村科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思辨思維,讓他們有充分的興趣和勇氣進行科學探究,積極質疑和思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式”的基本框架,幫助其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循序漸進引導他們去思考,作出判斷的依據。
三、重視小學科學實驗課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理論知識作為學習基礎固然重要,然而實驗探究卻是充分鍛煉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即使農村的教學條件有限,小學科學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周邊環境的作用,無論是在田野中,在樹林里,還是在池塘邊,讓小學生有興趣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對不明白或有爭議的地方產生質疑,針對有爭議或不解的地方進行實踐,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解決困擾自己的問題,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培養敢于嘗試,培養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的宗旨應是以生命為本、以生活為本、以科學為本。教師應踐行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加強小學科學課程的創新設計,要使學生從生活實際中了解到科學,再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使小學生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為其今后更為廣泛與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作為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我們應克服困難,勇于探索新型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積極組織各項科學探究活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