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紅霞 王學軍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愈發重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有助于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本文圍繞如何構建小學高效數學課堂這一主題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一、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高效的數學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知識。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去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閱讀相關書籍來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教師還應當積極參與學校教研會,通過學習優秀教學經驗和先進理念等來探索出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式。教師還應當創新教育模式,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多提問,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而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師應當將抽象化的理論為直觀的呈現,便于學生理解。比如在教授《1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系,比如“1”是一根棍子、“2”是天鵝,“3”是耳朵等,通過圖像聯想加深學生的記憶。此外教師還應當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打造高效課堂。
二、優化練習設計
老師需要優化練習設計,實現練習精而優。對于課堂練習,老師應當做到當堂練習當堂完成,以敦促學生及時鞏固課堂知識。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數學練習設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練習形式多樣化。同樣數學練習也要靈活多變、具有思考性,做到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老師要準確了解學生的知識接收情況。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練習題,教師應當開拓思維,打造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例如在學習《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一件家具的長度,并用厘米作單位記錄,然后再將得到的數值進行單位換算,加深對不同單位的理解和記憶。又比如在學習《圖形和拼組》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見到的圖形,并將其畫在練習本上做好記錄,最后比一比誰找到的圖形種類更豐富、更準確。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來進行分層設計,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有效鍛煉。
綜上所述,要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和自身職責,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趣味化設計,有效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練習,幫助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