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生長在姜堰,但是當別人問我姜堰是一座什么樣的城時,我不知如何回答。詢問外婆,她說:“我們姜堰這個小縣城雖不出名,但也別有一番風韻。想要探尋姜堰的風景,可以走近姜堰的兩條血脈,一條是北大街,還有一條就是溱湖 。”
走在北大街長長的古街道上,感受溫柔寧靜中帶著些煙火的喧囂。穿過古牌坊,進入古老的麻石街區,迎來兩側各式古樸的店鋪。成串的大紅燈籠掛滿了騎樓長廊,諸家店幌、匾額、旌旗相映成趣。
遠遠聽到早餐店里傳來吆喝聲、交談聲,騰騰的熱氣涌上了心田。小店鋪里,一排排木桌旁擠滿了狼吞虎咽的人。西裝革履的小青年,一手握著熱氣騰騰的燒餅,一手撥動著手機侃侃而談;佝僂的老人手持木筷,吃著燙干絲,細嚼慢咽;談笑風生的中學生,光顧著聊書里的人物,一不注意就被剛出鍋的魚湯面燙了嘴……
不時有幾輛自行車穿梭于街道中,發出清脆的“丁零”聲,仿佛帶著我的思緒在老街中穿梭探索。
離開老街,我繼續探尋溱湖。隨著游船緩緩前行,溱湖開闊的湖面鋪展開來。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清澈見底的湖面將青山倒映其中。看著平靜的湖面,我想起了熱鬧非凡的溱潼會船。每年清明節,浩瀚的湖面上,鑼鼓喧天,竹篙林立,千船盡發,好不壯觀!一片溱湖包含了無限風景。
探尋姜堰,北大街如靜脈,古樸而溫和,靜靜地滋養著老姜堰人;溱湖如動脈,奔騰而熱鬧,波濤與鑼鼓聲鼓舞著新姜堰人。親近姜堰的靜脈和動脈,才明白:這個城雖不大,但塵世間的幸福極多。古樸的北大街,因人情而溫暖;浩瀚的溱湖,因包容而深遂。而正是這兩條靜脈和動脈,才凝聚起我們姜堰人的精氣神,成就故鄉最美的風景!
這篇文章結構緊湊、語言質樸、構思巧妙。小作者通過兩條主線展現了故鄉的風景,移步換景,切換自如。此外,小作者由景入情,由景生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生動形象地向讀者展現了故鄉人的精氣神和故鄉獨特的風景。
(指導教師:胥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