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年前,他帶領團隊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自此開啟中國太空時代。幾十年來,他的名字與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他就是共和國勛章、“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1929年4月,孫家棟出生于遼寧省復縣(今遼寧省瓦房店市)。他從小勤學好問,成績一直很優異。
1950年1月,正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書的孫家棟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募通知,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就這樣,他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名身穿藍色軍裝的空軍戰士。在部隊,他因為成績突出,被派往蘇聯學習飛機設計。幾年后,他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并獲得了學生們夢寐以求的“金獎章”。
1958年,回國后的孫家棟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事導彈研究。盡管從未接觸過導彈專業,但他依然滿腔熱血地投入了工作。9年后,他被時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欽點為“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負責人,從此與航天結緣,跟衛星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就在“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后不久,孫家棟帶領團隊開始研制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
1974年11月5日下午,“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帶著返回式遙感衛星起飛??蓛H僅20秒后,火箭就突然失去控制,摔了個粉碎……孫家棟走出地下指揮室后,看見冰天凍地的西北戈壁灘上,已是一片火?!敃r,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他和同事們冒著嚴寒,含著眼淚,在戈壁灘上尋找火箭、衛星的殘骸,就連一個小螺絲、一根小線頭都不放過。后來,他們經試驗發現,是一截外表完好、內部斷開的小導線導致了這場事故。
孫家棟和團隊從失利中總結經驗教訓,突破技術難關。1年后,“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帶著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沖出地球。衛星在太空飛行47圈后,順利返回祖國大地。這標志著中國成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此后40年,孫家棟帶著團隊把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等成功送入太空,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4年,中國啟動探月工程,已經75歲的孫家棟再次受命,擔任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很多人不理解孫家棟為何要接受這項充滿風險的工作,他若是失敗了,輝煌的航天生涯將就此蒙上陰影。孫家棟卻表示:“國家需要,我就去做?!?/p>
2007年是中國探月工程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78歲的孫家棟多次進入發射場,參加了近百個會議。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同年11月5日,當“嫦娥一號”衛星繞月成功的信號傳回指揮中心時,大家歡呼慶祝,而孫家棟卻獨自走到僻靜角落,掏出手絹,擦去眼角的淚水……
孫家棟曾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造一輩子中國衛星。他說到并做到了?!氨倍芬钪?,東方星車聯,圓我中國夢,無悔華夏人!”孫家棟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他深深的愛國之情和對航天事業的執著追求。
以孫家棟爺爺為代表的老一輩航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紅粉”學習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