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光
(福建省平和縣蘆溪中學,福建 漳州 363700)
基金項目:平和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 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課題“教學中有效運用作業、練習分層設計的研究”(立項批準號:2022PHKYKT088).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出自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闡明了孔子“教育應當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的觀點.而針對“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不妨實踐孔子的教育思想,運用分層設計作業與練習的方法策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群體,采取差異化的設計策略,迎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精簡數學作業的數量,提升數學作業設計的質量,繼而實現數學作業設計的“提質增效”.但是由于傳統數學作業設計理念根深蒂固,致使部分學生的作業設計訴求難以得到滿足.對此,筆者結合個人對“雙減”政策的認識,以“提質增效”為導向簡述個人的觀點見解,以供參考.
初中數學作業與練習設計運用分層策略,有利于其貫徹實踐“雙減”政策.因為“雙減”政策的實施需要教師控制數學作業與練習的數量,提升學生作業練習的質量,使學生能在既定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收獲[1].而分層作業設計主要通過將學生分層、作業分層等多種策略,精簡作業設計的數量,避免過多的數學作業增加學生的壓力,并借助層次化的作業設計模式提升作業與學生知識技能發展的契合度,大幅度提升作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效果,而這恰恰能滿足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故分層設計策略有助于初中數學教學落實“雙減”政策.
分層設計策略的運用,有利于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創新賦能.相較于傳統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模式,分層作業設計模式能融合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創新作業設計模式,為教師提供更多可利用的作業設計手段,便于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與之相匹配的作業設計策略,使數學作業設計的應用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教師可通過分層作業設計模式創新傳統數學作業設計模式,賦能數學作業設計工作,以滿足“雙減”政策對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提質增效”的要求.
分層作業設計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運用,有利于翻轉師生課堂角色,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分層作業設計的核心在于學生,所有分層設計工作的開展都是基于學生個人的數學知識技能情況,而教師也會根據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概況,制定科學的個性化分層設計策略,以保障分層作業和練習與學生的發展概況相匹配,繼而充分發揮其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無形中會推動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師生角色翻轉,鞏固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明確的分層作業設計目標,不僅能為初中數學教師實踐分層作業設計模式提供明確的方向,還能為其采取各項分層設計舉措提供必要的參考,確保各項作業設計舉措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掌握學生對不同章節內容的作業練習發展性需求,結合數學課程建設育人的具體要求,設置明確的分層作業設計目標,導向后續各個環節的分層作業設計活動,確保各層次學生差異化的作業設計訴求能得到有效落實[2],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幾何圖形”一課分層作業設計為例,本課作業分層設計的重點是“掌握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轉化方法”“掌握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會用符號表示直線、線段以及射線”“會用符號表示一個角,掌握余角、補角的性質”.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并要求學生課前將其完成,根據問卷情況可以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及對本課知識內容的了解程度,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學情表現以及問卷匯總的學生學情數據信息,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如A組學生的“幾何圖形”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積極且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占全班學生的20%,該層次的分層設計目標可設置為“創新運用本課重難點知識處理問題”;B組學生基礎知識良好,思維活躍程度一般及較為強烈的學習欲望,占全班的60%,該層次學生的分層設計目標可設置為“基礎拓展延伸,強化個人綜合運用能力”;C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學習參與欲望低且思維能力差,占全班學生20%,教師可將分層作業設計目標設置為“基礎鞏固強化,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等.最后教師還需要針對分層結果開展具體的分層作業設計活動,側重性開展分層作業設計活動,以達到落實“雙減”政策下“提質增效”理念的目的.
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作業練習需求、興趣點等,再加上學生之間的基礎知識能力、思維發展情況等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導致他們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任務所耗費的時間不同.這些差異因素都是教師分層作業設計策略運用所需要注意的客觀因素.而分層設計策略的運用應當充分考慮以上的差異因素,契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概況,個性化設計作業以輔助學生差異化發展,提升個人的數學能力[3].對此,教師需要積極落實分層設計策略,針對主題型、情境型、體驗型等不同類型的作業設計需求,積極滲透運用分層設計策略,使其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能力發展需求相融合,助力學生發展個人的數學學科能力.
以《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為例,教師可采取個性化的分層設計策略,如針對A層次學生,由于其分層作業設計目標為“創新運用本課重難點知識處理問題”,故教師可圍繞該分層作業設計目標,聯系本課重點“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設計一些“抽象函數模型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性數學作業,以導向該層次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轉化運用,創新性處理一些實際問題;針對B層次學生,根據分層設計目標“基礎拓展延伸,強化個人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設計以“理解公式及其派生概念應用”為核心的基礎鞏固拓展型作業,目的旨在鞏固提升該層次學生基礎知識能力,同時進一步強化這些學生的延展應用能力.這樣教師就能通過分層作業設計強化作業的個性化,實現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雙減”政策,達到數學作業設計“提質增效”的目的.
分層作業設計手段的形式多樣化,能滿足初中數學不同場景的作業設計訴求,進一步提升分層作業設計手段的場景針對性,有效避免“一刀切”作業設計情況的發生.而現代科學技術在作業設計方面的使用,恰恰能滿足教師課前預習、課堂練習及課后復習等多個環節的分層設計需求,同時兼顧學生課堂內外的分層設計需求,為其提供更多的分層設計手段.對此,教師應當積極推進現代科學技術在分層作業設計中的運用,依靠大數據、在線問答、線上問卷以及隨堂小測等方式創新分層作業模式[4].
以“勾股定理”一課為例,為更好地發揮分層作業設計的“提質增效”作用,教師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形式創新,如可先借助在線問卷進行課前導學分層作業的設計,利用不同問卷作業內容指導不同層次學生預習思考“勾股定理”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而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則可借助在線問答技術、隨堂小測技術等,在線問答用以幫助C層次學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幾種證明方法;隨堂小測技術用以幫助A層次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熟練運用勾股定理根據直角三角形的任意兩邊求第三邊;針對B層次學生的分層作業設計,教師可借助隨機抽答設備,利用簡單直接的師生對話互動來考查學生的分層作業參與狀況,發揮教師對B層次學生的分層作業應用促進作用.這樣教師就能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創新分層作業的設計形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設計訴求,繼而達到分層設計創新模式,實踐“雙減”政策.
學生作為作業分層設計的主體,其參與熱情決定教師分層手段運用的實效性,影響著教師能否通過分層作業設計實踐“提質增效”理念.而學生參與分層作業設計,不僅能深入了解不同分層作業設計運用的主題思想,激發其參與分層作業設計的熱情,還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對分層作業的觀點,便于教師后續靈活調整作業設計的策略.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在合適的時機邀請學生參與分層作業設計,允許學生結合作業設計主題及自身的學情,自主參與分層作業的設計,完成相關作業設計任務.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分層作業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身作業分層設計實踐“提質增效”思想的主導者,發揮學生對初中數學實踐“雙減”政策的助力效能[5],提升其學習主體地位.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運用分層設計策略,不僅能推動數學作業設計模式機制的創新優化,滿足所有層次學生的作業設計訴求,還能調動學生作業設計參與熱情,提升其對數學作業的認可程度,減輕作業練習負擔,實現作業設計的“提質增效”.對此,初中數學教師自身應掌握“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學實施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概況,通過分層目標設置、分層設計策略、分層設計模式創新等多種手段,積極落實分層作業設計,最終達到“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練習設計“提質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