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超 郭新淼
(1 承德醫學院蠶業研究所 河北 承德 067000; 2 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 ~2022)》,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1]。鄉村振興是一項重要的、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產業、人才、生態等多個方面,其中作為主要實施者的人才是關鍵因素。但是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優秀的青壯年由農村轉入城市,僅靠剩余的“農民”群體,難以擔當鄉村振興的重任[2]?!爸袌赞r民”的出現,給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力量,他們思想活躍,具有一定的引領性。
在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有了非農就業機會。承德地區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山區,具有農村人口多、土地總面積大、耕地面積小、耕地總體質量低、農民耕地收入水平偏低等特點。且承德市與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接壤,務工機會多,故外出務工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農民的居住場所也逐步由農村向城市轉變,從而導致農村出現“空心化”現象,即農村常駐人口在不斷減少。在這種背景下,依舊有一部分人愿意“回家發展”。他們回鄉“創業”“就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也就是“中堅農民”[3]。
“中堅農民”是城鎮化和農村農業發展共同催生的一個新興社會階層,屬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階層超越傳統農民,又不同于工商資本。中堅農民是農民流動過程中形成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村農業,其收入并不低于外出務工,使外出務工與回流務農實現動態平衡,緩解農村“空心化”困境。這部分群體構建了中國特色的漸進城鎮化秩序,有利于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協調發展[4]。
2.1 中堅農民來自于農村。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青壯年農民工選擇進城務工經商發展,享受城市優質物質、教育資源的同時,逐步在城市買房定居。但是也存在部分青壯年農民,他們對自己所在的鄉土有著深厚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他們愿意回歸鄉村,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業種植的同時還從事一些副業,獲得額外的務工收入。加之農村的生活成本支出很低、生活壓力較小,能夠滿足他們在農村體面的生活。因而,中堅農民多是來自本村的農民,他們不僅在鄉村開創了自己的生產事業,發展了社會關系網絡,還收獲了家庭生計所需的經濟來源,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繼續扎根農村。
2.2 中堅農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中堅農民并不是單指回鄉工作的青壯年勞動力,不能簡單的以年齡來劃分。中堅農民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具備一定的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通過農業經營活動建立較豐富的社會網絡,對市場機制較為了解,且收入不低于進城務工所取得的收入。
2.3 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中堅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中堅農民要能夠有效地承接各種制度資源,能對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有所了解,能充分利用本村的各種資源進行特色的農業、產業開發與建設,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其次,中堅農民要能夠帶動小農戶從事相應的農業產業。由于大量青壯年涌入城市,傳統的耕種模式得不到及時更新,農民依靠傳統機械手段在自家田地上進行精耕細作,收益回報率太低,所以急需中堅農民的引領帶動,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加收益[5]。最后,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立足農村農業的發展,也要重視將各種優質的資源引入農村,這就需要中堅農民具有較高的協調能力,能充分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引領鄉村經濟的發展[6]。
3.1 政策引導,加強中堅農民的引進和培育。通過走訪研究承德地區農村的發展現狀,發現目前農村中堅農民的數量不多,難以擔負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任務。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工商資本下鄉享受著國家大量補貼,這與中堅農民之間形成潛在的競爭關系,中堅農民的利益受損,導致人才的流失。二是部分中堅農民在農村得到相應的利益后,轉移到城鎮中生活,也就是農村對于中堅農民的吸引力不足。所以要加強政策引導,對中堅農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培訓,提供其發展的空間,增強其留在鄉村發展的黏性。
3.2 鼓勵支持中堅農民參與到鄉村治理工作中。中堅農民多生活在農村,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且對鄉村穩定發展有著強烈的期望。應增強政治引領作用,讓中堅農民參與到農村發展建設中來,使他們在參與的同時增強歸屬感、責任感。
3.3 加強農村相應配套設施的建設,為中堅農民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承德地區以山區為主,道路交通不方便,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農村建設難以進一步發展。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作物的生產、運輸提供保證。以相應配套設備為連接紐帶,立足本村的特色,引進新型項目,讓中堅農民帶領小農戶參與到項目建設中,為中堅農民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從而加速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鄉村振興靠的是人,尤其是具有一定能力并愿意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的中堅農民。加強政策引導,對中堅農民進行培訓,為其在農村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可靠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