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瓊
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巧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尋找新的路徑來幫助學生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探究的方向。筆者通過對“以讀促寫”策略的探析,結合新課標背景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著眼于如何有效開展“以讀促寫”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對閱讀與寫作教學認識不到位,對閱讀與寫作很少進行整合教學,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寫作教學中往往注重佳作背誦,缺乏運用指導,沒有充分發揮教材對寫作教學的支架作用。大部分初中學生由于詞匯和句型等基礎知識積累較差,用漢語的邏輯思維構建英語語序,語篇組織能力差,不能根據所給信息進行思考和寫作。其次是忽視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和對語篇理解能力的培養,常常偏重詞匯及語法教學,把完整而有意義的文章分解成若干個零散的知識點來講解。
二、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的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讀的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對寫的要求:“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等”。閱讀與寫作均是交流活動,寫作是作者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一種創新方式,是閱讀的提煉升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技巧,逐漸通過理解將其內化成表達思想的寫作能力。當寫作與閱讀利用共享知識和認知加工時,讀寫就結合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也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技能。“以讀促寫”有利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拓展詞匯量,激發寫作興趣,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三、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及案例分析
1.研究文本特點,注重文本教學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初讀文章了解其大意,再讓學生分析閱讀文本、清楚文本體裁及段落間的結構,最后完成目標詞匯的學習,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有效提升,為后面的寫作任務做好鋪墊。學生逐漸掌握常見文體的寫作思路、謀篇布局、寫作技巧等,從而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2.課文仿寫推動以讀促寫
模仿是寫作的基礎,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學習精彩的閱讀文本時模仿其寫作技巧、篇章結構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挑選出有意義的句型和段落進行模仿,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講解閱讀文本時,也要準確把握讀與寫之間的關系,推動讀與寫的有效銜接。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the world?中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對文章中有關描寫山脈景色的語句進行重點標注并仔細品讀,如:thick clouds cover the top;snow can fall very hard;Even more serious difficulties include 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 and heavy storms。學生可基于這部分語句的寫作方式來展開構思和仿寫。
3.課堂閱讀中滲透以讀促寫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是以讀促寫教學方法滲透的前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詞匯或短語,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如何將其應用在寫作中,引導學生將其積累下來并學會運用,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豐富了閱讀。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Unit1 Whats the matter?這一單元時,出現了很多關于病痛的詞匯,例如have a bad cold(重感冒),have a sore back(背痛),have a stomachache(胃痛)。學生學會并掌握這些病痛詞匯的用法,以豐富閱讀輸入和寫作輸出。此外,還會出現一些短語,例如to ones surprise(使……驚訝的是),be used to(習慣于……)。掌握這些短語的用法,能夠提高整體寫作質量,避免重復出現簡單的詞匯,使文章更具有新意。教師利用這一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還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日常寫作訓練,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4.搭建寫作支架,“閱”中見“寫”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復述、縮寫、仿寫、改寫、續寫等來搭建寫作支架。復述是對材料的內化,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一種再加工,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種鍛煉;縮寫是對閱讀材料進行濃縮、提煉,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及總結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訓練;仿寫是對優秀作品進行研讀,將值得借鑒的內容進行提取,謀篇布局,構建寫作框架;改寫是對閱讀篇章透徹理解之后再進行自我創作,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續寫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對結尾留白的閱讀篇章,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對其進行續寫。例如,講授到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1中Changes in Beijing這篇課文時,可以Changes in Beijing為題對文本進行提煉和總結進行課文縮寫,根據語篇的結構以及傳遞的理念和價值觀以Changes in my hometown為題進行仿寫或者改寫,也可以Changes in Beijing in 2035進行讀后續寫。
5.推動“以讀促寫”的課堂實踐探究
以讀促寫的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在課堂中的應用主要分為閱讀材料、指導與總結兩部分。例如,對閱讀人教版九年級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中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這篇課文時,探究如何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加強對文章閱讀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寫作。在對文章進行接觸的初始階段,首先要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和主旨大意進行理解。一般而言,英文語篇的主題句或者主旨段落會傳遞作者的思想,這部分具有標志性的語句大多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學生如果能充分把握語篇的主題句或者主旨段,則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進行加工豐富。如,文章開頭處講出:I did not like my English class,末尾處講出:Now,I really enjoy my English class。文章正是基于變化產生的原因和如何一步一步地促成變化,直到達成最后的結果進行闡釋。正因為是這種結構關系,文章用了許多連接性的詞語,例如last year,then,now等。尤其是在寫敘事性文章時,學生如果能夠將本篇文章中所學到的連接性詞語充分地應用到所寫作的文章當中,就可以加強整篇文章的連貫性,對寫作具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