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
1引言
母語是指每個人最早接觸和學習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會影響人的思維。母語是一個人思維的第一語言反應系統,也是在沒有受任何其他語言系統的影響下形成的。但二語習得系統與母語有所不同,二語習得系統是在母語系統已經建立,母語的思維能力已經形成的條件下建立起來的,所以二語的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也是與母語的學習方式有所差異的,因此,人們進行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會自然將自己的母語與二語結合。
2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2.1語言遷移現象
語言遷移可能會發生在所有語言層面,包括語音、詞匯、句法、語用。
2.1.1語音遷移
語音遷移是語言學習中一個重要概念,在母語遷移和二語習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語音遷移指的是學習者在習得第二語言時,受到母語語音系統的影響,導致在發音和語音習得方面出現偏差或誤區的現象。這種現象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在語音遷移的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會用母語的音系和語音習慣來替代目標語言的語音系統,導致發音不準確或不符合目標語言的音系規律。這種現象在語音教學中尤為突出,因為語音是語言的基礎,發音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交際的清晰度和流暢度。
就讀音方面說,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之間更多的共性。第一,英語的音節中不能缺少元音,就像漢語的音節中不能缺少韻母一樣。第二,在單個音上也存在很多的共性。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在選擇發音的方式和發聲部位上有著極大的相似性和共性,比如,漢語和英語大多都是用嘴唇、舌尖、口、鼻部位進行塞、擦、送氣或者是阻氣的方式。除此之外,漢語的聲母和英語的音標也存在著語言遷移的表現。漢語聲母有鼻音m、n,邊音l和翹舌音r等,英語輔音也有相對應的音。還有諸多的元音和輔音在中文中也能找到相對應的聲母和韻母。這表示中國人可以比較輕松地掌握英語音標的學習和發音。
2.1.2 詞匯遷移
在英語中有而漢語中沒有的,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新項,在漢語中有而英語中沒有的,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缺項。母語遷移在新項的情況下表現得更為明顯。例如英語名詞的復數一般需加-(e)s,而漢語名詞的復數通常為零標記,因此我們的學生交際時時常會忽略英語的復數標記。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言系統,漢英的詞匯項目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很多學生誤以為漢英單詞相對應,內涵和外延上完全相等。在漢語中,“看”可搭配“看電視”“看書”“看醫生”等多個意思,而在英語中這些“看”卻是不同的,正確的搭配應該是watch TV, read books, go to see doctors。
漢語和英語詞匯的共同點表現在詞性與詞義上。這兩種語言的詞匯都可以分成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介詞等,而且很多詞匯在詞性上是對應的,如:鋼筆—pen,蘋果—apple,樹—tree,書—book,雪—snow等。又或是英語單詞的構成也可以利用漢語學習中的形聲字構字的方式來進行理解和學習,如:詞根、詞綴等等。這樣的方式可以避免我們在學習英語時的不理解而死記硬背的現象,并幫助我們進一步充實我們的英語詞匯量。
2.1.3 句法遷移
在英語的學習中句法的負遷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第一,寫出缺少銜接的句子:It must be snowing, it is so bright outside. 還有漢語中的連詞是成對出現的,如“即便……但是……”“一邊……一邊……”。所以中國學生常寫出詞類句子:Though he loves her, but they don't get married. 第二,中國學生因母語思維習慣的影響,在表達外語時還會可以回避與母語的語言表達結構差別較大的句子。例如,中國學生在外語表達中很少使用關系從句,這是因為在漢語語言體系中沒有這一類表達。第三,這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形式的差異又常常導致漢語的負遷移。英語是有標記的語言,有名詞、代詞的數和格、動詞的時態變化,而漢語則是無標記的語言。第四,漢語的語序表達存在很大的靈活性,往往可以根據句子的意思來靈活調整主語和動詞的次序,但英語的語序多為SVO,具有嚴格性。而靈活性和嚴格性具有可遷移的性質。但是,漢語和英語在句式的結構上雖然有很大區別,但在具體的陳述句的表達上,漢語和英語的語序大體上是相同的。
2.1.4語用遷移
語用的負遷移,即已有的語用知識對新語用知識的獲得和跨文化交際的進行所起的干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中國學生很可能用“Where are you going?”或“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來表達對以為正要出門的外國朋友的友好。但對外國人來講,不但不構成問候的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另外,在英美文化體系內,英國人和美國人用“Thank you”來回答別人對自己的能力肯定的贊美,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謙虛作為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這也造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造成了語用的負遷移。
2.2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2.2.1教師充分利用母語遷移的積極作用,創造有利于二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母語遷移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在外語教學中,了解學生的母語背景和遷移現象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克服母語遷移所帶來的障礙,提高語言習得的效果。
2.2.2母語遷移可以對二語習得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不要盲目用全英文授課。有時候,學習者會將母語的語法結構、詞匯或語用習慣直接應用到目標語言中,導致語言輸出不符合目標語言的規范。因此,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逐漸減弱母語遷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目標語言的自然感知和習得能力。
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學生的母語遷移現象,既糾正其負面影響,又發揮其積極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習得目標語言,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理念和策略將為外語教學帶來新的啟示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