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達



摘? 要:比賽是檢驗球類運動學練成果最直觀的方式,為了讓學生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效掌握足球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足球比賽能力,本文以水平二(四年級)第一學期《小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活動方法及綜合活動》大單元教學設計為例,構建以發展比賽能力為核心的足球大單元教學體系,探索讓小學足球教學培養比賽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比賽能力;足球;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4-0070-03
筆者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設計了以發展比賽能力為核心的水平二(四年級)第一學期《小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活動方法及綜合活動》大單元,目的在于以連續18課時的體育課提高學生的足球專項比賽能力,讓足球運動成為學生們真正“拿手”的運動項目。
一、以“從比賽中來,到比賽中去”為設計思路
提高比賽能力是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基本要求,對于球類運動來說,比賽也是最直觀的展示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所有球類運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完成比賽,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的訓練課經常以一場15分鐘的小型比賽作為開頭,在15分鐘比賽內暴露的某個問題將成為這一堂訓練課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經過一系列的專門訓練后再次進行比賽,檢驗訓練課成果,也就是看關鍵問題是否被解決。體育教學亦可如此,在課堂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比賽,讓學生適應比賽的節奏,熟悉在比賽中使用腳內側傳接球技術的感覺,學生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比賽情境中參與了大量的實戰比賽,才有可能學會解決運動項目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運動項目的比賽能力。
二、依托“核心素養三維度”制定教學目標
依托《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需要著重培養的三大核心素養,本足球大單元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制定教學目標。
(一)運動能力
重點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及肌肉力量,能在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中達到“良”以上標準。90%的學生能說出所學傳接球技術的動作名稱、觸球部位和動作要點;在行進間狀態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將球傳至同伴腳下10次能成功7次以上,接(停)球10次成功7次以上;在出現局部2v1的機會時,運用墻式、背套配合5次能至少完成突破2次。在比賽中,能在個人無法突破防守時運用腳內側傳接球技術與隊友控制球權尋找機會,傳接球成功率達到60%以上,出現1v1的機會時與運球、射門等其他足球技術動作組合運用,完成射門。
(二)健康行為
學生能在課前與課后自覺積極地參與熱身、放松活動,建立良好的熱身、放松意識與習慣,以預防運動損傷;能運用所學的足球知識與技能給予同伴建議與幫助;在“學、練、賽”中遇到困難時,能以良好正面的心態面對,通過積極地提問、練習解決問題;能適應不同的對手與比賽環境,敢于在不同對手面前展現所學的足球技術,且在低溫或烈日天氣下均能堅持比賽。
(三)體育品德
學生能與同伴合作完成練習和比賽,遇到困難時相互鼓勵而非埋怨,培養共同爭取比賽勝利的團隊精神;在比賽中能遵守比賽規則,服從裁判的判罰,尊重對手文明比賽;對自己的團隊充滿自信,在賽后禮貌感謝對手與裁判,能正確看待失誤并主動承擔責任,勝不驕敗不餒。
三、以“賽”為基點設置教學內容
如表1所示,本足球大單元根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與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均有涉及。首先進行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練,對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建立動作概念,再通過多種技戰術組合的練習鞏固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動作,增加學生在比賽場景中運用該技術的可能性,并要求學生通過持續時間較長、完成速度較快的專項體能練習與一般體能練習增強體能。而后將更多的課時留給了比賽,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安排了大量接近實戰情境的比賽,對抗強度逐漸增加,體現進階性,讓學生在真實的、高質量的對抗中了解足球規則、學會觀賞評價、適應比賽節奏,切實提高腳內側傳接球的運用能力。
四、以“學、練、賽”為主結構安排各課時計劃
為發展學生的足球比賽能力,本足球大單元基于“學、練、賽”的基本結構設計各課時計劃,通過結構化、系統化的教學加強腳內側傳接球技術能力,且根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在每節課都設計了體能練習,促進學生體能水平的提高為比賽能力做支撐,具體課時教學計劃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五、以“比賽能力”為主導建立評價體系
評價不僅是對教學目標達成的反饋,同時其也統領了整個單元教學過程。本足球大單元以比賽能力評價為主導項,緊緊圍繞三大核心素養建立評價體系。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并根據得到的星級授予“明星”、“之星”與“新秀”稱號,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還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互測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讓每位學生參與評價、了解評價標準,從而繼續改進自身足球比賽能力中的不足,提高核心素養。比賽能力評價標準細則如表2所示,教學評價標準細則如表3所示。
六、結語
傳統體育課堂經常出現“分離式”“碎片化”“雙教材”“小單元”等教學現象,學生們難以從體育課獲得一項拿手且能終身受用的運動技能。本足球大單元從實戰出發進行教學設計,經過結構化、系統化的“學、練、賽”,最后以多元多項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反饋,既能激發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明白自身比賽能力的長處與不足,從而為其指明改進的方向。構建足球大單元的初衷便是希望孩子們能通過體育課真正提高自己的比賽能力,培養對足球運動的興趣,讓足球成為受益終身的運動。當然,學生足球比賽能力的整體提高能讓班級足球聯賽的比賽質量更高,對于提升學校足球氛圍、班隊校隊水平和學生的參與度等都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