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 靜
(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腦中風一般指腦卒中(cerebral stroke)、腦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由于腦血管疾病引起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或出血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1]。腦中風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也是導致成年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腦中風常見的后遺癥包括失語、偏癱、認知障礙、情感障礙等。其中,偏癱是最常見的后遺癥之一[2]。偏癱是指身體的一側或某個部位的肌肉失去運動功能,常伴有感覺障礙、肌肉萎縮、痙攣等癥狀。偏癱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均受到較大的影響,需要長期的康復和護理。腦中風偏癱患者的病程長,早期的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其可以促進患者的肌肉恢復和運動功能的改善,同時也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通過早期的康復護理干預[3],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和發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選擇2020 年6 月到2023年6月期間本院康復科收治的腦中風偏癱患者300 例納入觀察對象,開展臨床研究,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腦中風偏癱患者(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擇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間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康復科收治的300例腦中風偏癱患者納入觀察對象,通過數字雙盲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n=150)和實驗組(n=150)。對照組,男98 例,女52 例,平均年齡為(70.35±3.41)歲;實驗組,男99 例,女51 例,平均年齡為(70.43±3.45)歲。患者臨床資料組間比較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 患者均符合臨床對于腦中風偏癱的診斷標準;② 家屬依存性較高者;③ 知情同意后可以配合者。排除標準:① 合并嚴重視聽功能障礙患者;② 不愿配合患者;③ 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④ 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對照組腦中風偏癱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口頭指導、生活指導、用藥指導、定期隨訪等內容。實驗組腦中風偏癱患者聯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 制定康復計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是早期康復護理的關鍵。康復計劃應包括康復目標、康復措施、康復時間等方面的內容。具體的康復措施包括功能訓練、肌肉按摩、康復器械使用等,以促進患者的肌肉恢復和運動功能的改善。
(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和家屬提供有關腦中風疾病的知識,包括病因、發病機制、預防措施等方面的內容。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和家屬提供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和生活指導,以幫助其更好地應對康復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4) 推拿護理:推拿護理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物理療法,通過按摩和推拿的方式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和肌肉松弛。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推拿手法和部位實施護理,以促進患者的康復。
(5) 針灸護理:針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整人體的氣血運行和功能。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針灸穴位和方法實施護理,以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和肌肉功能改善。
(6) 中藥熏洗:中藥熏洗是一種中醫外治法,將煎煮好的中藥液熏洗在患者的患處,起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中藥配方和熏洗方法實施護理,以促進患者的康復。
(7) 藥物管理:早期康復護理中,藥物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護士或醫生要督促患者按時服用所需的藥物,并監測藥物的劑量和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抗凝血藥、抗高血壓藥和抗血栓藥等。藥物管理的目標是控制患者的癥狀,降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
(8) 體征監測:在早期康復護理中,護士會定期監測患者的體征,包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和體溫等。這有助于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并及時發現并處理任何異常情況。
(9) 肢體運動訓練:肢體運動訓練可幫助患者恢復肌肉力量和運動功能。康復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計劃,包括被動運動、主動運動、抗阻力訓練等,這些訓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協調性和運動范圍。
(10) 感覺和平衡訓練:腦中風偏癱患者常常會出現感覺和平衡問題。康復師會進行感覺和平衡訓練,包括觸覺刺激、平衡訓練、協調性訓練等,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對身體感覺的認知和平衡能力。
3.集中體現了現代基層民主政治觀念。社區居民最熟悉社區的情況,也是社區治理完備后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說,社區居民既是主人,也是參與者。社區的事務由社區居民自治,辦不辦、如何辦、辦得怎么樣,都由居民自己說了算,賦予居民參與權利,做到“話由民說、人由民選、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效由民評”。
(11) 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康復師會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如自理能力訓練、吞咽、語言訓練等,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患者重新學習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獨立生活。
(12) 隨訪復查:早期康復護理的最后一步是隨訪復查。康復團隊會定期對患者隨訪,評估其康復進展,并調整治療方案。此外,康復團隊會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應對康復過程中的挑戰。
比較2 組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有效率、心理健康評分、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分、自我管理評分和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得出結果。
(1) 康復有效率:用于評估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程度和治療效果。具體指標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肢體功能的改善程度、行動能力的恢復情況等。可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指標,康復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 心理健康評分:抑郁癥常用的評估工具是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標準一般為0~52 分,根據不同的項目和嚴重程度來評估患者的抑郁癥狀。焦慮常用的評估工具是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分標準一般為0~56分,根據不同的項目和嚴重程度來評估患者的焦慮癥狀[4]。
(3) 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MA 方法評分標準一般為0~100分,根據患者的肌力、協調性和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5]。
(4) 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估常用的量表是格拉斯哥生活質量指數(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評分標準一般為0~100分,根據患者在不同領域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6]。
(5) 自我管理評分和疾病知識掌握評分:由專科護士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判,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高[7]。
研究數據差異性分析由SPSS 25.0 軟件完成統計,如結果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康復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患者的康復有效率比較[n(%)]
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抑郁HAMD 評分和焦慮HAMA 評分有所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患者的心理健康評分比較(±s,分)

表2 患者的心理健康評分比較(±s,分)
?
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肢體運動功能FMA 評分、生活質量GQOLI-74 評分有所提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
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自我管理評分和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均有所提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患者的自我管理評分、疾病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表4 患者的自我管理評分、疾病知識掌握評分比較(±s,分)
?
腦中風的發生演變分為以下4 個階段[8]:缺血性腦中風前期、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缺血性腦中風恢復期和缺血性腦中風后期。在缺血性腦中風前期,患者血管內膜受損,血管壁變薄[9],腦血管痙攣等病理變化逐漸發展。在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患者腦血管內形成血栓或栓子,導致腦部缺血,引起腦細胞缺氧、壞死、水腫等病理生理反應。在缺血性腦中風恢復期,腦組織開始修復和再生,但由于神經元的死亡和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進程較為緩慢。在缺血性腦中風后期,患者可能出現各種后遺癥,如失語、偏癱、認知障礙等[10]。腦中風急性發作常見癥狀包括突然出現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眩暈、意識障礙、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偏癱等。如果不及時治療,腦中風可能導致患者死亡或嚴重殘疾。腦中風的治愈率低、致殘率高,因為一旦腦組織受到缺血或缺氧侵害,會導致患者神經元壞死和功能障礙,難以恢復正常功能。此外,由于腦中風的病因復雜、病情變化多端,治療難度大,這是導致該疾病治愈率低的原因之一[11]。據中國流行病學調查,腦中風后偏癱的年發病率為200/100 萬,約75%的存活者致殘,且5 年內復發率高達41%。偏癱的死亡率雖然呈下降趨勢[12],但總患病率和致殘率逐漸增高。因此,腦中風偏癱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腦中風偏癱對患者身心健康、家庭和社會均有重大影響,嚴重影響其肢體活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甚至導致其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3]。因此,做好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和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早期康復護理的開展相對于常規疾病護理具有明顯優勢,可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及時開展功能訓練、肌肉按摩、使用康復器械等康復措施,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此外,還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方式幫助患者調整心態,增強康復信心和積極性,提高康復效果。未來康復護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14]。隨著醫療技術和護理理念的不斷更新,康復護理將逐步向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康復護理將更加注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康復目標,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同時,未來康復護理還將更加注重科技的應用,通過智能康復器械、遠程康復等方式提高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抑郁HAMD 評分、焦慮HAMA 評分有所降低且低于對照組,肢體運動功能FMA 評分、生活質量GQOLI-74 評分、自我管理評分、疾病知識掌握評分有所提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腦中風偏癱患者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