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比努爾·阿布都熱依木 羅瑾琰
摘要:以培養“干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 “健康守門人”為目標,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進醫學發展、促進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貫穿于醫學生在校及實習整個培養過程。本課題對上海健康醫學院400名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深入研究,對醫學生實習階段的思想狀況進行排摸,分析現況,提出對策,進而為醫學院校實習就業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方案、思政教育方式等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實習就業基地;思政教育;現況對策
引言
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我國未來十五年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詳細的規劃部署。在健康事業發展進程中,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進醫學發展、促進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醫學生在建設健康中國進程中,擔負著發展醫學科學、傳承醫學教育、做好醫療衛生工作、更好地保障與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特殊職責與使命[1]。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著“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教育理念為導向,貫穿于醫學生學習、生活的整個過程。思政教育工作在實習就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成效有待進一步考量。
一、研究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線。醫學院校承擔著我國培育醫學人才的重任。醫學生作為我國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強大后備軍和中堅力量,思想水平、職業素養關系到我國整體衛生行業的思想政治水平。醫學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教學,開展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強化,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實習培養方案上側重醫學學科教學,普遍采用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等板塊式課程體系進行授課。學校的教學設置,大二后通常未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
二、研究目的
學校與實習就業基地聯手發揮思政育人功能,不僅是提高醫學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滿足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人才的需要,更是改進和加強學生管理實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對實習就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深入研究,對醫學生實習階段的思想狀況進行排摸,分析現況,提出對策,才能有理論依據,有針對性地協同政府機關、醫療行業等實習就業基地明確育人方向,共同服務醫學生思政教育,切實發揮育人成效。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期刊、網絡、書籍等文獻進行研究,了解實習基地開展醫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
(二)問卷調查法
對我校實習對口的周浦醫院、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醫藥企業、醫療器械公司等14家實習就業基地正在進行實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上海健康醫學院7個專業,共計400名本、專科實習生為調查對象。為了解實習生在實習階段的思想意識情況,深入了解學生需求,在問卷設計中設計部分內容了解學生真實狀況,包括學生個人信仰、學習目的、學業規劃及可以接受的思政教育方式等。
(三)實地調研法
對實習就業基地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參與實習及教學環節,了解實習基地思政教育模式及醫學實習生日常行為表現,體驗、感受及摸排思想政治教育現況。
(四)訪談法
主要通過對醫學實習生和有關帶教老師進行訪談,獲取第一手資料。
四、研究結果
明確研究方向及內容,完成調查問卷的編制,形成《實習就業基地開展學生思政教育的現況調查問卷》的定稿;在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生中抽取不同專業實習生400人作為正式施測對象。通過問卷初步了解實習就業基地開展思政教育現況、育人成效及學生思想狀況等。最后,隨機抽取不同醫院、不同專業師生進行訪談,用以對問卷調查結果的補充和豐實。對問卷調查結果和訪談結果進行分析,確認調查和訪談的信度和效度;并對比結果和研究假設,確認整個研究的效度。通過集體研討、專家咨詢等方式,針對結果分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提出具體建議;召開實習就業基地教師及學生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和完善建議,最終形成研究報告。
(一)文獻研究結果
通過文獻查閱,國內針對醫學生思政教育的目的、方法、路徑等均有研究。國內文獻報道中,強調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醫德醫風教育對全面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衛生人才具有重要意義[2-3]。文獻中針對實習就業基地思政教學建設及醫學生實習階段思政研究現狀研究較少,涉及的思政教育理念及方法普遍側重于在校生教育,針對性不強,缺乏實操參照性。
(二)問卷、調研及訪談結果
1.問卷結果
統計問卷結果:個人信仰91%選擇信仰馬列主義;學醫目的54%選擇治病救人;實習期學業規劃:64%選擇實習、考研、就業同時準備;思政學習方式73%選擇網絡學習;思政學習內容:38%希望增設國內外先進的醫學倫理學、人文知識及典型事跡。
從學生角度了解實習就業基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況,針對實習就業基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67%選擇有必要加強;61%表示對實習基地行業風氣較滿意;就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9%選擇傳統醫德教育,是否需要開設思想政治教育,67%人選擇需要;實習階段帶教老師思想引領作用,48%選擇學習的引導者和思想的啟發者;對實習就業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效果整體評價57%選擇滿意;實習就業基地醫德醫風建設37%選擇現在基地不重視醫德醫風;85%選擇先進典型模范值得學習;實習期和輔導員溝通次數:每月至少一次占總人數52%;實習就業基地帶教老師應具備素質,28%認為醫學人文素養有待提高;53%認為實習就業基地培養職責包括實習生思想政治教育。
2.實地調研
對實習對口的周浦醫院、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醫藥企業、醫療器械公司等14家實習就業基地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企業類基地普遍除實習前相關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外,未針對性安排過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醫院實習基地,教學科管理范疇有出勤率、在院表現情況、相關教學安排等,未在實習生相關檔案中獲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除專業培訓以外,進行最多的德育教育為“醫德醫風”學習;極少開展思政教育學習;走訪校內學院進行了解,因學生分散實習,校內組織的活動、講座等多以在線形式要求學生參與和學習,但學習成效無法考證。實習階段的預備黨員、積極分子等,學生實習期思政教育以學校相關安排為準,會進行定期的學習、交流,但別的實習生很少有機會返校開展思政學習。學校、醫院及企業都無法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掌握,也無法進行及時地強化教育。
3.訪談交流
為深入了解實習期間帶教老師在學生思想政治學習中扮演角色、教育方式、成效等真實情況,與企業、醫院帶教老師及校內輔導員,共計40人進行一對一訪談。針對實習就業基地是否有專門的部門(或專人)負責實習生思想政治教育:35人中僅有8人回答有;62%認為實習就業基地有義務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74%選擇實習基地多數以醫德醫風、實習生入院教育、企業文化和制度學習等方式開展專業外學習,但不會單獨進行思政專題學習;63%的帶教老師認為學校在實習生實習期間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角色作用;78%的帶教老師認為實習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備特殊性,應結合專業學習、職業素養提升、入職相關培訓、規章制度學習,應共同列入實習生最后的學習過程;74%的老師提出學校思政教育在實習期并未跟進,課程思政并未真正得到推進。
為從學生角度全面掌握學生體驗、感受,面對面摸排思想政治教育現況,與60名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訪談過程中,所在的實習就業基地開展過哪些實習生思想政治教育,76%學生予以否定;83%的學生認為實習就業基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一般;43%的學生認為并未在實習后接受學校更多思政指導與強化;74%的實習生認為有必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63%醫院、企業不夠重視、沒有針對性學習、學校缺失跟進等諸多問題;針對實習就業基地應該以何種方式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佳,68%認為與學校共同開展效果更佳。
五、現況分析
依據調查結果可見,多數實習期醫學生信仰馬列主義,對實習期間是否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態度,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在職業技能還是職業素養中,都發揮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同時指出實習期間,實習就業基地及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成效等存在不少問題。對這些問題及原因,課題組成員進行分析與整合,將其分為以下幾點進行論述:
(一)實習基地及帶教老師認知有待提高
通過問卷、調研及訪談分析:在實習期間實習就業基地針對醫學類實習生開展專項思想政治教育情況較少,各實習就業基地對是否有必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有所差異,對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認知、方式方法沒有達成基本的統一共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習過程中并未發揮主導作用。實習生思政教育在專業知識學習與價值引領中作用相對缺失,無法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實習基地與學校建設合力有待加強
通過實地調研及帶教老師、輔導員、學生調研與問卷結果分析,實習基地與學校,在制定實習規劃中,并未對思政教育提出清晰、明確的要求及方案,也未制定思政教育推進體系或課程思政具體要求。學校針對醫學生在實習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存在滯后,缺乏有效監督,尚未形成良好的協同機制;實習基地思政師資力量薄弱,在校輔導員不能對實習生實習期思想政治狀況做到準確把握,實習基地與學校建設合力有待加強。
(三)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模式有待創新
實習生普遍認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普遍單一,大多數也以較為枯燥的講座為主,缺乏多樣化、信息化,并不能較好地吸引學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僅占用實習、求職及考研的時間,對專業學習及職業發展不能提供太大幫助,難以激發學習熱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若想發揮作用,開展模式有待創新。
六、對策及建議
通過對學生調研結果、實地走訪及談心談話記錄的分析,對實習生目前對實習就業基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況有了初步的歸因分析,課題組針對這些問題和原因,經過討論提出了以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與實習就業基地聯手發揮思政育人功能,不僅是提高醫學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滿足人們需求的醫療衛生人才的需要,更是改進和加強學生管理實效的重要保障[4]。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關鍵在于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明確育人目標的基礎上,加強學生愛黨愛國教育、價值引領教育、專業素養教育等。發揮學校及實習就業基地組織、管理作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帶教老師開展主題培訓,嚴格把關、嚴格考核,驅動帶教老師自我成長,在數量和質量上打造高素質帶教教師隊伍,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
(二)創新教育方式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唯有積極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才能抓住學生心理,在教學方法上實現突破與變化。可視化學習方式更易于學生接受,增加學習立體感和趣味性,打破時間、空間的制約,使學生按自己實習、求職及考研的時間規劃安排思政學習,學習內容也便于存儲、傳遞,也更加適合學生的性情與學習特征,必然能達到共情與人文關懷的效果。唯有學生在形式上接受認同的教學模式,才會在內心內化學習內容,最大程度發揮育人成效。
(三)持續價值引領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不僅需校內學習與實踐,更要融匯于后期實習過程中教學環節,每一個實習基地、帶教老師也要參與到育人過程中,形成完整的課程育人體系[5]。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聯系在一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品質、職業信仰上持續進行正確引領,為社會培養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合格接班人。
結語
本文針對實習就業基地開展思政教學現況,從實習就業基地、帶教老師、學校、輔導員、學生等多角度進行深入研究、現況分析及提出對策。實習階段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形成的關鍵時期,而臨床實習也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要實踐途徑。為此,對實習就業基地開展學生思政教育現況及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并探尋提升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進而為醫學院校培養卓越人才提供參考與依據,希望以此提高實習就業基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為學生整體素養提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德國.健康中國視域下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8,41(01):29-32.
[2]肖純凌.將醫德教育貫穿醫學生培養的全過程[J].遼寧教育研究,2008(02):117-119.
[3]肖祥敏.談加強醫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0(10):633-638.
[4]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5]李爽.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8):204-205.
(作者單位:1.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生工作部? 2.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生處武裝部)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