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培 司桃 李慧嫻 范曉莉
[摘 要] 白癜風屬于皮膚科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病癥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黏膜、毛囊當中的黑色素細胞脫失,并形成白色斑塊形狀的皮損,患者的皮損嚴重程度可伴隨病情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加重。白癜風會對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產生嚴重影響,患者于治療期間極易出現心理障礙。心理護理通過評估患者的心理活動、心理問題等,落實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的護理工作,可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況,消除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本文對白癜風患者的心理特征、治療及護理現狀、心理護理進展情況等展開綜述,以期為臨床護理方案的選擇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白癜風;心理護理;心理特征
[中圖分類號] R758.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08-0195-04
Research Progress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Vitiligo
PEI Pei, SI Tao, LI Hui-xian, FAN Xiao-li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Dermatology Hospital, Nanjing 210042, Jiangsu, China)
[Abstract] Vitiligo is one of the diseases with high incidence in dermatology department.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the loss of melanocytes in skin, mucosa and hair follic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white plaque-shaped skin lesions, while the skin lesions will gradually aggravate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Vitiligo can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patients a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during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not only regul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but also promote patients to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by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ith planned and purposeful nursing work.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nursing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progress of vitiligo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rograms.
[Key words] Vitiligo; Psychologic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白癜風(vitiligo)是一種由于皮膚黑素細胞被破壞導致皮膚因黑色素缺乏而出現白斑的疾病,為皮膚科臨床常見的皮膚疾病,其特點為皮膚出現白斑,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度提升,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亦受到關注[1]。心理護理即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和技巧,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和疏導,幫助患者調整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白癜風患者面臨著外貌的改變、自尊心受損、社交困難等問題,因此對其開展心理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關于白癜風患者心理護理的研究獲得了新的進展。臨床相關研究表明[2],通過心理干預和心理支持,可改善白癜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落實白癜風患者的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咨詢、心理教育等工作,可幫助其改變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增強自信心,減少焦慮和抑郁情緒。此外,有研究表明[3],家庭支持對于白癜風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可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減輕心理壓力。為此,家庭成員的參與和支持亦為白癜風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進展情況展開綜述,從白癜風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現狀、白癜風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方面展開分析,以期了解白癜風患者的心理狀況,尋找適合患者的心理疏導方式,幫助其更快、更好的恢復健康。
白癜風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及外科手術等。藥物治療主要包含外用藥、口服藥,其中外用藥包含激素類藥物、免疫調節劑和維生素D類藥物等,上述藥物可促進色素恢復;口服藥物包含免疫調節劑,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治療白癜風。然而,藥物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藥物不耐受或治療效果欠佳情況[4]。光療為臨床廣泛應用的白癜風治療方法,包含紫外線照射治療、激光治療,其中紫外線照射治療可刺激黑色素細胞的產生,從而恢復皮膚色澤;激光治療則為通過激光的作用,促進黑色素生成。光療治療的效果良好,但需要長期治療,對患者依從性要求較高。中醫治療白癜風主要通過調整患者的體質狀態,以獲得疾病治療效果,通過中藥內服、外用中藥熏洗等途徑改善疾病相關癥狀[5]。然而部分患者中醫治療后可能出現效果不理想情況。外科手術治療對于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效果不佳的穩定期白癜風的療效確切,主要方法包括自體表皮移植術、皮損切除術、自體黑素細胞培養移植法等,上述治療可促進患區皮膚顏色和外觀恢復,但表皮移植手術治療可能導致供體部位的色沉和瘢痕,且移植皮片邊緣不易成活,術后需開展精細化護理。由于患者對于白癜風相關知識的認識不足,多數患者通常僅簡單地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對皮膚日常防護未予以重視,且未詳細了解正確護理白癜風病變部位的方法、技巧等[6]。加之白癜風所致的外貌改變可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壓力和困擾,甚至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為改善白癜風患者的護理狀況,需加強患者的護理意識和護理知識宣教力度,通過為其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和指導,并加強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環境。
白癜風患者在面對疾病相關癥狀時,極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特征。由于白斑的出現,患者的外貌發生改變,極易引起旁人的注意、評價等,伴隨個人形象的變化,患者對于自身的形象可逐漸形成負面評價,進而形成自卑感和羞愧感。由于白斑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控性,患者因擔心自身病情的進展與擴散,擔憂外貌、形象等進一步受病情影響而出現緊張感、焦慮感,該類情緒可能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工作。由于外貌的改變和社會對美的標準的影響,患者可能因患病而感到同他人具有較大的差距,無法融入社會,進而形成孤獨感,促使其社交活動減少,進一步加劇其內心的孤獨感和被孤立感。由于白癜風的治療難度較大,臨床中多數患者經過各種方法治療以后,仍未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使得其出現挫敗感,極易形成沮喪、失望等情緒[7]。朱笑等[8]研究表明,白癜風非節段型常見,好發于面頸部,抑郁、焦慮、失眠為常見心理問題。針對上述心理特征,臨床醫護人員需充分重視白癜風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治療工作,幫助患者提高自我接受能力、應對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應對白癜風所產生的心理壓力。
3.1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支持護理 由于白癜風患者受自身外觀改變等因素影響而極易出現自卑和不自信等情況,臨床醫護人員為其開展心理支持護理工作,通過加大與患者溝通交流力度,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幫助其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增強其自信心。李秀秀等[9]研究結果顯示,多維度協同護理可提高白癜風疾病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認為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情緒變化,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告知患者在護理治療工作中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在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予以針對性疏導干預,減少焦慮、抑郁、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臨床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交流并給予其鼓勵等,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社交觀念,鼓勵其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減少患者內心的孤獨感和自我封閉等情緒。白癜風治療過程較為漫長,期間患者需要堅持治療并且維持對疾病有益的良好生活習慣。醫護人員通過落實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幫助其理解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相關注意事項、預期療效等,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張建芬等[10]學者研究認為,針對白癜風患者開展積極的心理支持與分層護理工作,可調節其心理狀態,改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以積極、健康的狀態應對疾病與治療,對其生活質量改善有積極作用。此外,受疾病的不可逆性和治療的不確定性的影響,白癜風患者極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白癜風患者受自身外觀改變的影響,常遭受歧視、被他人排斥等,疾病可限制患者同他人的交往,對其正常生活、工作、社交等均存在不良影響。臨床醫護人員通過同患者交流以及給予其安慰等,幫助其釋放負性情緒,減輕焦慮、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
3.2 白癜風患者的目標性心理護理 目標性心理護理為臨床中的新型護理方式之一,要求臨床醫務人員為白癜風患者落實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精神維度的護理干預工作,心理疏導、情感支持為護理重心。通過落實白癜風相關知識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家屬等對于疾病的誤解和歧視,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交活動,提高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多數白癜風患者受疾病影響而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和樂趣,護理人員通過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及開展積極的心理干預等工作,幫助患者調整心態,通過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提高其生活質量[11]。白亞娥[12]研究發現,在白癜風患者負壓吸皰自體表皮移植術圍術期給予情感護理干預,能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此可見,護理人員通過給予患者、家屬多層面支持,并且采用相關護理手段,減輕其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增加護患溝通力度,提高患者信任度的同時,確保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開展,保證其身心健康;鼓勵家屬、親友等陪伴患者,并給予其積極的引導,使患者感受到被關心、支持等,改善其身心健康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3.3 白癜風患者的階梯式心理護理 階梯式心理護理的第一步即為護患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臨床醫護人員主動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傾聽其內心的疑慮和困惑,期間給予患者積極的回應、支持;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需求等,為后續的心理干預工作的實施提供參考。階梯式心理護理的第二步即為向患者提供信息與教育,醫護人員向患者提供關于白癜風的相關知識,通過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可能性,患者可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身病情,并積極配合治療工作[13]。階梯式心理護理的第三步為情緒支持和心理疏導,白癜風患者受疾病相關治療以及治療效果欠佳等因素影響而出現負面情緒,醫護人員通過情緒支持和心理疏導等方式幫助患者調整情緒,增強自信心,采用認知重構、情緒釋放等心理疏導技巧,幫助患者轉變消極的思維方式,培養積極的心態。階梯式心理護理的第四步即為社會支持和康復指導,醫護人員引導患者積極主動尋求社會支持,同時為患者提供康復指導,幫助其恢復自信,重新融入社會。張金霞等[14]研究表明,以跨理論模型為指導的健康教育聯合治療性溝通應用于白癜風患者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由此可見,階梯式心理護理為逐步深入的心理干預方法,可幫助白癜風患者逐漸調整心態,減輕心理負擔。
3.4 白癜風患者的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模式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關注個體優勢和積極情感的心理學流派,強調個體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自我實現[15]。護理人員通過指導患者開展深呼吸、放松訓練等情緒管理技巧,幫助其緩解緊張情緒,提高心理抗壓能力。此外,護理人員可通過引導患者與家人、朋友、其他患者組成支持小組,幫助患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支持,減輕負性情緒的同時,改善其生活質量。黃銀萍等[16]學者的研究發現,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模式于白癜風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可以調節其心理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彈性狀態,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以及不良情緒。故在白癜風患者的護理中,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幫助其更好地應對疾病。護理人員通過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困惑等,鼓勵其發現自身的優點與價值,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3.5 白癜風患者的認知行為干預 調查發現[17],白癜風與各種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臨床診治中需關注患者的社會心理負擔。認知干預為白癜風患者認識和理解疾病重要過程,患者對白癜風相關知識存在誤解,部分患者認為疾病具有傳染性或不可治愈性,導致其出現嚴重負性情緒[18]。因此,臨床醫務人員可通過教育和溝通的途徑,幫助患者正確理解白癜風的病因、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消除其誤解和焦慮情緒。患者極易因外貌的改變而感到自卑和不自信,甚至出現主動避開社交場合的行為,醫護人員通過認知行為療法和行為替代技巧等方式,幫助患者改變消極的行為模式,增強其自尊心和社交能力;同時通過向患者傳授放松訓練、正向思考等情緒管理技巧,幫助其有效應對負面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9]。研究發現[20],健康教育聯合心理指導有利于改善白癜風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同時,也說明加強認知行為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提高治療依從性、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
針對白癜風患者開展合理、規范的心理護理干預工作,可促使其治療的心理適應能力提升,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感,改善其心理狀況,同時將負性情緒所致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低,且對患者疾病相關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等均有積極作用。但是,現階段臨床中尚未針對白癜風患者廣泛開展、普及心理護理干預指導工作,相關研究仍較少,且尚未完全明確闡述心理護理的作用機制,與此同時,臨床中常用的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將執行醫囑作為重點,未充分重視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態。為此,今后臨床還需針對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實施有效性展開更為深入的探析,以完善、調整疾病的護理方案,確保為白癜風患者實施高質量的心理護理干預工作。
[1]薛新國.心理疏導聯合NB-UVB、火針治療面部白癜風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3,18(17):129-132.
[2]張春花,馬梅娟,薛吉蓮,等.心理護理對白癜風患者心理障礙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1):191-193.
[3]王春爽,蘇晨琳,劉春景,等.循證護理干預對308 nm準分子光治療兒童白癜風療效的影響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8):172-174.
[4]Sava? Erdo?an S,Falay Gür T,Do?an B.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vitiligo and alopecia areata and their parents:A cross-sectional controlled study[J]. J Cosmet Dermatol,2021,20(7):2232-2239.
[5]辛俏,楊蜜,劉賢良,等.308 nm準分子激光聯合中醫療法治療白癜風的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3,44(9):88-92.
[6]王榕.互動達標護理干預對白癜風患者負性心理及復發率的影響[J].新疆醫學,2021,51(11):1313-1316.
[7]Pun J,Randhawa A,Kumar A,et al.The Impact of Vitiligo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in a Nepalese Population[J].Dermatol Clin,2021,39(1):117-127.
[8]朱笑,吳春華,馬宏裕.155例圍絕經期女性白癜風臨床特征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22,44(3):255-257.
[9]李秀秀,段艷芳,張瑩.多維度協同護理在白癜風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20,42(3):450-451.
[10]張建芬,張莉,魏蕾.積極心理支持聯合分層護理模式在激光治療白癜風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5):68-70.
[11]王靜.精細化護理干預對308 nm準分子激光治療兒童穩定期白癜風的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3):3512-3514.
[12]白亞娥.心理護理在白癜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甘肅科技,2021,37(17):154-156.
[13]Leighton P,Chalmers JR,Batchelor JM,et al.Prescribing and using vitiligo treatments:lessons from a nested process evaluation within the HI-Light vitilig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Exp Dermatol,2022,47(8):1480-1489.
[14]張金霞,王麗,朱秋霞,等.以跨理論模型為指導的健康教育聯合治療性溝通在白癜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8):2459-2463.
[15]Dabas G,Vinay K,Parsad D,et al.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pigmentary disorders:a cross-sectional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20,34(2):392-399.
[16]黃銀萍,黃尾全,譚建文,等.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模式對白癜風患者心理彈性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皮膚病與性病,2021,43(2):277-278.
[17]張祥月,鄒雪蓮,胡鳳俠,等.白癜風心理健康水平與疾病病情相關性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21,30(8):161-162.
[18]叢艷秋.健康教育聯合心理指導在白癜風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56-157.
[19]楊晶晶,李海波,孫嘉悅,等.健康指導對白癜風患者輔助治療的意義探索[J].廣東化工,2020,47(21):61-62.
[20]袁秀麗.健康教育聯合心理指導在白癜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2024,33(2):161-164.
收稿日期:2024-1-15 編輯: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