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中華文明的世界意義

2024-05-22 10:04:45汪小洋朱亮亮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體系研究

汪小洋 朱亮亮

朱亮亮:汪教授,近期您主編的《中國美術考古文獻輯要》(12卷本,約500萬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引起了美術、考古以及宗教等各個學科的學者的關注和熱議。這套叢書是目前為止有關中國美術考古專題文獻材料和研究成果最全面、最系統的學術匯集。請問您編撰此書的學科意義和學術價值主要有哪些?

汪小洋:《中國美術考古文獻輯要》(以下簡稱《輯要》)的規模很大,有12卷,歷時十多年。編撰完成后如釋負重,同時又有一種回到動筆之初時的狀態:感謝時代,考古工作者提供了那么多的發掘成果,這方面的成果匯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編寫《輯要》是艱難的,同時又是幸運的。

美術考古是一門新興學科,這是一個研究對象非常明確的學科,就是研究通過考古手段獲得的美術作品及相關材料。就我個人的認識而言,考古報告應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首要位置。考古報告是第一手材料,是研究的起點,這也是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一個指標。

那么,考古報告如何梳理?中國當代考古已有百年歷史,考古發掘的材料成千上萬,并且每年還以成百上千的速度在增加。這樣的梳理,不僅是要梳理以往已經發掘的巨量材料,還要面對未來可以預見的巨量材料,我在這個領域剛剛入門時總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無法兼顧全面。

同時,我還遇到這樣的問題:許多中小型遺存的發掘信息不全,甚至缺失。與大型遺存的完整性不同,許多中小型遺存或因為規模小,或因為保護不好,其本身就有信息不全的先天問題。不過,作為已經發掘的遺存,一定有著我們應當去認識的價值。即使是有一些遺存的信息不完整,現在的條件也無法去確定價值,但是今后科研條件提高后則可能有認識的路徑。那么,能不能構建一個材料梳理結構,保留這些遺存的信息,為以后有條件的發掘而保留線索?

這些想法使我產生了編撰一部工具書的想法,設想一個合理、科學,而又具有操作性的材料結構,然后去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材料、保留信息和提供線索。這樣的想法,是我編撰《輯要》的邏輯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全面”成為一種針對性要求。這樣的要求,應當是《輯要》可能產生的學科意義。

為此,我們嘗試建立一個有著全覆蓋屬性的材料體系:其一,考古材料全覆蓋。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各類發掘成果難以窮盡,但是我們以公開發表的考古報告為對象,這樣就可以劃定全覆蓋的材料邊界,而且這個邊界非常明確。其二,考古信息全覆蓋。大中型遺存中的信息量大,考古報告一向受到重視;小型遺存中的信息量小,考古報告容易被忽視。我們以編年史體例對這些考古報告進行全面梳理,突出重大事件信息,同時也對小事件的基本信息予以保留和呈現,預留拓展空間。其三,考古斷代史全覆蓋。當代發掘成果驚喜不斷,其中的規律如何尋找?我們將圍繞當代考古報告的相關信息盡可能完整收錄,在時間層面上建立邏輯關系,避免碎片化。

這樣的材料體系下,應當有一些初步收獲:其一,提出以考古報告為收集指標的設想,從而獲得材料邊界和操作路徑。其二,以考古報告為指標去全面收集材料,從而獲得可以認識整體面貌的基本材料。其三,梳理各類考古報告的分布和關注度,從而獲得一些體系性的理論認識。

當然,我們做的只是一個初步工作,遠遠談不上“最全面”“最系統”。《輯要》寫作逾時十年以上,十年冷板凳后獲得一些成果,有喜悅,更多是期盼,求教方家。

朱亮亮:我們知道,您研究的方向和興趣是從古代文學中的漢賦到宗教文化再到美術考古的,請問您的研究方向的轉換是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驅使您完成這樣轉換的動因何在?

汪小洋:我大學本科是在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讀書,當時中文系以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立足學術界,唐圭璋、孫望和徐復先生都是名滿天下的學者。我本科學位論文題目是現代文學的茅盾研究,有幸在《南師大學報》發表。工作后領導安排教古代文學,有些突然,但南師大的影響還在,很快轉變。后來,我去武漢大學讀古代文學助教班,師從吳志達先生,他是程千帆先生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吳先生治學領域是明清文學,但他非常寬容,同意我選擇漢賦為研究方向。選擇漢賦是因為我意外在武大圖書館舊書攤買到顧頡剛先生的《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群眾出版社1955年出版,小32開,150頁,我一口氣讀了好幾遍。當時楚文化研究正盛,武大又是處于楚地中心,我很快寫出《秦漢方士與秦漢文學》論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這樣,我就進入漢賦研究領域,后來出版《漢賦史論》,徐復先生為我做序,他是章太炎和黃季剛兩位先生的學生,曾任中國訓詁協會會長,這對我是極大的鼓舞。

我讀博士時,很自然選擇了漢畫像石為研究方向,也得到導師阮榮春老師的認可。我當時認為漢賦是漢代最好文學樣式,漢畫像石是漢代最好的美術樣式,兩者有許多相似的創作環境和審美追求。受漢代方士研究的影響,我關注漢畫像石的宗教信仰。漢畫像石是描寫墓主人對死后世界的想象,這是一個描述彼岸的藝術形式。那么,彼岸思想是什么?很遺憾,那個時候不容易找到答案。當時成果一般不涉及宗教思想,只從美術作品出發。如果涉及宗教,或認為是佛教影響,或認為是道教影響。佛教在東漢中期傳入,道教在東漢后期產生,而漢畫像石在西漢后期已經出現,說佛教道教影響顯然有所欠缺。我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漢畫像石宗教思想研究》,目前看可能還有許多不足,但把當時的國家宗教、黃老學說、方士信仰等可能性的影響都梳理了一遍,還是有了一些針對性的探討。

研究漢畫像石時,我意外發現一個現象:當時學者們或在漢畫像石領域里著力,或在漢墓壁畫領域里耕耘,跨界的研究似乎不多。能不能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研究?我博士后的出站報告就選擇了漢墓壁畫的宗教思想研究,合作導師張道一先生也認可。這個領域對我特別青睞,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薦我的《漢墓壁畫的宗教信仰與圖像表現》報國家后期課題并入選,出版后《中國社會科學報》領導安排在二版專訪,后來還獲得江蘇省哲社成果一等獎。

經過這些努力后,我有了一個大的想法:能不能寫一個“中國墓室壁畫史”方面的書?前面是斷代史,現在是通史,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我又開始艱辛的寫作。好在時代對我又一次青睞,不僅考古材料非常豐富,而且許多重要的斷代史已經被其他學者寫出,大的現象他們都有探索和取得很好成果。這個時候,我遇到兩個大問題:一是墓室壁畫能夠貫穿兩千年和幾乎遍布于全國各地,那么支持它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一是墓室壁畫的遺存與石窟等遺存比較不易保存,那么考古材料應當怎么收集和認識?

對于墓室壁畫的宗教信仰,我嘗試提出了重生信仰:重生信仰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生死轉化的一個信仰體系,以魂魄觀念和祖先崇拜為核心觀念,并包含了禮制、孝道、等級觀念等傳統文化內容,其終極實在是依托墓葬建筑而完成的生死轉化。這是一個“死即長生”的宗教體驗,接受儒教的“事死如生”觀念,與道佛有別,在漢代形成,漢以下歷代沿革,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并對儒教有所補充的信仰體系,同時在禮儀制度、民間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等傳統文化中產生了一直延續至今的廣泛影響。

對于墓室壁畫的考古材料,我認為對材料的全覆蓋是一條有效路徑。墓室壁畫遺存的保存條件先天不足,但墓室壁畫遺存的整體數量很大,目前有一千多個考古報告,幾乎各個時期、各個地區都有對應的考古報告。所以,在某一個墓室壁畫遺存信息不完整時,我們可以通過同時期和同地區的其他考古報告來進行共時性的分析,獲得一些信息補償。有其他考古報告的幫忙,這是墓室壁畫遺存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前提是要對相關遺存全覆蓋。

經過幾年努力,我完成了《中國墓室壁畫史論》的編寫,這個選題入選國家哲社研究一般課題,出版后又入選中華外譯重點項目。

在中國墓室壁畫通史的寫作后,我對中國宗教美術史有了進行整體性探討的想法。命運再次青睞,我和團隊經過幾次努力,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中國宗教美術史》”。這是一個更加艱難的寫作過程,儒教美術、佛教美術、道教美術之外,還有民間宗教美術和少數民族宗教美術,這些領域已經有很多學者深入耕耘,成果豐富,但是在一個框架下展開系統性的研究,并且是在通史性層面上展開,這是第一次。

我從漢賦研究轉到了宗教美術史以及美術考古,不知不覺已經有了20多年,其中的一些方向轉移、重心轉移可能與客觀條件有關系,具有偶然性,但是文學帶來的推動力還是非常明確的,特別是古代文學對“史”的重視,所有作家、作品無一例外都要從知人論世入手。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所以從文學出來后就一直對史的研究體系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斷代史、通史的寫作都是這樣。因為是寫史,所以要有一個全面的視角;因為是寫史,所以對材料要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也因為是寫史,所以就要有一個符合歷史邏輯的全面思考和描述。

朱亮亮:美術考古作為交叉學科在中國從建設到發展已經日趨穩定和成熟。您作為長期致力于該學科領域研究的學者,曾提出“二次審美”“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體系構建”等重要觀點,請您詳細談談這些觀點于美術考古學科體系的構建與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汪小洋:我進入美術考古,最初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宗教美術運用的材料幾乎都是來自美術考古,這樣的學科關系帶來了進入美術考古的自覺性,這是一種必然性。當然,這也是一種幸運,因為當代的考古材料特別多。

從美術考古材料發掘層面看,“二次審美”“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體系構建”之間是存在著邏輯關系的。因為有二次審美現象的存在,所以文化遺產保護就有了落實的可能,也因此而需要建構對應的研究體系。

從材料獲取層面看,獲取材料的路徑主要有發掘體系與傳世體系。美術考古提供的材料是通過當代考古發掘而獲得,屬于發掘體系;傳統文獻材料是通過歷代的傳承體系而獲得,屬于傳世體系。這兩個體系的獲取路徑不同,材料分析上就有了不同的側重。傳承體系要梳理各種版本和辨析真偽,然后才能運用于圖像研究;發掘體系則以考古報告為第一手資料,直接進入圖像研究。兩個體系資料的結合,常常可以帶來創新機會,現在學術界流行的以圖證史、圖文互證等方法,都是源于兩個體系的結合。

發掘體系和傳承體系使我們關注到不同的材料獲取路徑,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到材料的存在狀態,也因此而關注到封閉狀態帶來的審美特征。發掘體系獲得的材料,一般是處于遺存之中,需要通過考古活動才能獲得,所以在考古活動前一般處于封閉狀態。對于美術作品而言,封閉狀態與開放狀態的審美特征是不同的。美術作品一旦進入封閉狀態,其審美活動就停止了,需要依靠考古發掘等工作才能恢復審美活動,初始審美與中斷后的審美之間可能有聯系,也可能沒有聯系,或者要重新建立聯系。美術作品如果沒有進入封閉狀態,那審美活動是連續的,初始審美與之后的所有審美都是有聯系的。因為宗教美術的作品大多數來自考古活動,所以我們需要對封閉狀態之中的審美活動有特別的關注。質言之,美術考古面對的作品,審美活動是會中斷的,中斷之前的初始審美是一次審美,中斷之后的審美就是二次審美。

一般而言,封閉狀態的美術作品需要考古手段獲得,而封閉狀態一旦打開,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美術作品的原貌,所以美術考古也涉及到了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二次審美的概念,也就是明確提出了一個學術分工,一次審美由考古學者完成,二次審美由其他領域學者完成。這樣的描述,為我們強調考古報告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明確的邏輯關系。當然,我們要建立對應的體系。在二次審美的活動中,應當強調全覆蓋的要求,去收集相關信息,以巨大的信息覆蓋面來獲得研究空間和路徑,建立一個“不到現場”的研究體系。我個人也對遺存保護有著特別的敏感,盡量不重復去遺存考察,而是更加關注完善二次審美方法,并嘗試建立對應的研究體系。

這方面的認識下,我帶著自己的研究生編撰了《中國美術考古文獻輯要》(12卷),并且完成專著《中國宗教美術考古編年史體系研究》,探討全覆蓋材料的路徑和相關理論。這本書申請國家哲社成果文庫成功,得到初步認可。

我們這個時代,各種理論和方法蜂擁而來,創新的好條件前所未有,每一個人都會有創新的努力。這些努力中,新興學科方向得到了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這樣看來,我是受益者。

朱亮亮:中國的墓室壁畫歷史久、分布廣,具有極強的宗教性和藝術性。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墓室壁畫和宗教美術的直接關系?

汪小洋:近幾十年來,墓室壁畫與宗教美術的關系已經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有了許多成果。我最早是從邏輯關系層面上開始關注墓室壁畫的宗教信仰,墓室壁畫描述墓主人將要去的另一個世界,墓主人希望將這一個世界的地位、財富、家庭等都帶到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信仰支持下的行為,所以墓室壁畫具有宗教美術的屬性。在宗教美術視野,許多與宗教信仰聯系的現象會浮現出來,給我們帶來研究張力。其中,以圖證史最為明顯。

比如,宗教信仰的階層關系研究一向受到學術界關注,但主流社會文獻之外的材料不足,常常會遺漏一些重要現象,圖像可以作出重要補充。就漢代而言,以往的西王母都是籠統討論,但我們發現兩個西王母的現象:漢畫像石中西王母圖像普遍存在,可是漢墓壁畫中西王母圖像只有幾個。如果西王母圖像是一種信仰的傳播,那么為什么在漢畫像石中有如此熱情而在漢墓壁畫中有如此冷遇?對讀漢代文獻,我們提出漢代西王母信仰存在著主流社會與非主流社會兩個階層的傳播,漢畫像石與漢墓壁畫中因此存在著兩個西王母圖像,也因此漢代存在著兩個有所不同的西王母。

又比如,墓室壁畫對佛教早期傳播的貢獻,以往認識不足。佛教是外來宗教,在傳入之初得到中國本土宗教的支持嗎?幾乎所有學者都認為得到了支持。那么是道教嗎?但道教在東漢后期才出現,時間上看還沒有力量支持佛教。但是,墓室壁畫有這個力量,墓室壁畫在西漢中期后就已經流行,在東漢更是普遍存在,有支持其他宗教信仰傳播的能力。而且,在重慶麻浩墓和山東沂南漢墓中發現了佛像,在江蘇連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發現了大面積的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圖像。從這些遺存看,佛教早期傳播是得到了墓室壁畫的支持。進一步看,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先具有崇高地位,在描述祖先的墓室壁畫中出現佛教圖像,而且是在佛教傳入早期,說明了中國宗教信仰所具有的寬容性和包容性,這也是世界上其他宗教多缺少的一個特征。

朱亮亮:您在宗教美術方面研究的重要領域是中國的墓室壁畫。您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諸多的學術研究空間。最為引起我興趣的是您提出中國墓室壁畫具有“世界意義”這一重大命題。請您詳細解讀一下。

汪小洋:我對墓室壁畫世界意義的最初關注是來自于兩次國際會議。一次是國內的國際會議,一個主旨發言的西方學者討論巴爾干半島的墓室壁畫,他有兩千個樣本,但是這些樣本多為線條類裝飾圖像,敘事不足。我告訴他中國有數千壁畫墓遺存,而且主要是敘事。他對這些根本不了解,這使我產生了宣傳中國墓室壁畫的強烈愿望。一次是美國的國際會議,會議期間與一位澳大利亞教授去大都會博物館參觀,他在金字塔展館里非常興奮,我提醒他,金字塔的壁面上有圖像,巨大的石槨上有圖像,而且金字塔中有木乃伊,所以金字塔中有墓室壁畫,而墓室壁畫中國最多。他思考一下就同意了,很快開始討論兩者的聯系。更意外的是,大都會博物館正在展出瑪雅文明的墓葬,并且有巨幅的剖析圖展示,上面都是壁畫。這一次,我們都意識到瑪雅文明也存在墓室壁畫。

對世界墓室壁畫的分布有了一些了解后,我開始了墓室壁畫世界意義的探討。主要有這樣幾個方向:其一,墓室壁畫是全世界存在的宗教美術現象。從遺存集中維度看,有中國及周邊地區、地中海沿岸地區和美洲地區三個分布區。其二,從遺存內容看,中國墓室壁畫遺存最多,反映的生活內容也最多;其他地區反映的多為中上階層,甚至是法老、國王這樣的最高統治者,而中國各個階層都有。其三,墓室壁畫反映的宗教信仰不同。墓室壁畫是描寫墓主人去另一個世界的,怎么去?各處不同。中國是完整的身體來到彼岸,生命沒有中斷,此岸和彼岸是模糊的;而埃及是木乃伊處理后來到彼岸,生命是中斷后再延續,此岸和彼岸是清晰分開的。從這一點可以延伸來認識中國宗教世俗氣息濃郁的特征。其四,墓室壁畫在文明古國分布多。多數文明古國都有墓室壁畫遺存,而且在絲綢之路上也多有遺存分布。

世界意義的視野,使墓室壁畫有了更加廣闊的研究視野,也提供了一個研究人類文明共同體的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的樣本。

朱亮亮:在結束不久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明確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華文明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的號召。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文化藝術代表的墓室壁畫無疑成了“一帶一路”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溝通媒介。請您談一下墓室壁畫與絲綢之路美術的關系,以及對于推動“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藝術交流與發展的重要意義。

汪小洋:在我準備研究世界墓室壁畫的時候,因為可以參考的成果非常少,許多想法都是第一次提出,所以我跟一些同仁進行了交流,他們幾乎都不贊成。他們就會問:各國墓室壁畫之間有聯系嗎?答案是不一定。在目前的考古成果中,各國的墓室壁畫有一些圖像相似,但并不能說明聯系。如此,他們就不贊成世界墓室壁畫研究的展開。

墓室壁畫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個現象,許多地方都存在,它們之間可能有聯系,也可能沒有聯系,但是它們都屬于墓葬圖像,因此在發展的過程、達到的高度和產生的影響上存在各自的特征,在這個層面上是可以比較的。其中,它們共同的地方具有明確的研究意義,可以說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出現了一個相同的藝術現象,共同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一帶一路”的層面上,墓室壁畫研究的意義是更加突出了。一方面,“一帶一路”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通衢大道,促進了沿路各地的文化交流,這些交流當然也為世界墓室壁畫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另一方面,目前絲綢之路藝術的研究成果極為豐富,但是大多集中于地面的藝術遺存,如石窟和城堡遺址,但是地下的藝術遺存研究成果明顯偏少,而墓室壁畫是地下藝術遺存中的代表類型,數量大,分布廣,研究意義突出。

朱亮亮:最后,我們還是想請您根據自身的學術研究歷程談一下學術創新,特別是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這個領域里如何體現?

汪小洋:學術創新是所有學者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的研究是一個視野更加開闊、各方面投入更大,同時期待值也更高的領域,所以更加需要創新。就我個人而言,學術研究需要避免重復,特別是在一些大家都關心的領域里,成果已經非常多了,如果再重復那就浪費學術資源了。中外文明交流研究是一個受到各方面關注的領域,能不能有一些創新的研究?我覺得文化自信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站得更高一些,避免低層次的循環,有意識去尋找學術制高點。

從我的學術經歷看,我們的文化自信是來自兩條母親河。我的學術起點是中國古代文學,之后是中國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這些都是與傳統文化直接聯系的領域,因此學術指向落在中華文明上,并得到了清晰的啟示。人類發展史上,偉大的文明都是產生于大河流域,但是其他偉大文明都是一條大河,而中華文明是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兩條大河帶來了更多的差異和沖突,也帶來了更多的統一和融合,也因此而帶來了其他文明不能企及的多元文化以及五千年的發展文脈。一言以蔽之,兩條大河帶來了更多的豐富性。這樣的豐富性體現在藝術史的研究中,在世界藝術史的層面上,幾乎所有的現象都能夠在中國找到對應現象。研究中國藝術史,是一種幸運。

在這樣的幸運眷顧下,創新自然會成為一個越來越明確的要求。但是,中外文明交流是一個大題目,難度顯而易見,這就要求學者們有必要的準備,也就是要有選擇大題目的訓練。這使我想到了研究生教育體系,我曾經梳理了20年來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題目,發現題目是越來越小。20年前可能會發現碩士研究生有通史性的大題目,現在博士研究生中都難找到。小題目太多,重復的現象也難以避免,創新難度自然降低。質言之,創新需要大題目,包括研究生階段的訓練。當然,中外文明交流應當強調大題目。

我的幸運是選擇了漢賦和漢畫這個起點,這是一個大題目,因為這個大題目我首先遇到了如何解釋漢代宗教信仰的問題,這是一個巨大挑戰,由此而進入宗教美術,因為宗教美術運用考古材料而進入美術考古。進入中國墓室壁畫史的研究是我的第二個幸運,中國壁畫墓的遺存有一千多個已經發表的考古報告,材料豐富,步步芳草,世界范圍內也是第一。也因此,我把埃及金字塔、瑪雅文明等文明現象納入到研究視野,這些文明古國的聯系又為墓室壁畫研究與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切入點。

從學科建設層面看,宗教美術和美術考古都是新興學科,其中的許多理論和方法都是來自西方,而且學術界曾經經歷了一個熱情引入西方理論的階段。所以,在中外文明交流的研究中,宗教美術和美術考古又有一個建構自己體系的目標。這個體系結構中,中華文明的世界意義有著指導意義。我的學識有限,希望在墓室壁畫研究這個領域做出努力。

概言之,墓室壁畫是一個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的文化遺產,而中國又是遺存最多、研究者最多、研究成果也是最多的國家,建立于這樣的條件之上,希望墓室壁畫的研究能夠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與互鑒的領域中建立中國風格的理論制高點。

(本文由朱亮亮訪談、整理,經汪小洋老師審定。)

猜你喜歡
體系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現代企業(2015年1期)2015-02-28 18:43:18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丝袜精品| 欧美一区国产|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国产免费a级片|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不卡|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三级a|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色老头综合网| 久久精品视频一|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精品老司机|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成人精品亚洲| 欧美黄色a|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18|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另类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青青久久91| 婷婷色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综合色88| 99国产精品国产|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伊人久久婷婷|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四虎永久在线| 色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久久中文电影| 欧美在线黄|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