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延國
《郭沫若年譜長編(1892—1978年)》,林甘泉、蔡震主編,201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其第四卷披露,1955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此前,周恩來總理發表國務院令,公布學部委員名單,共二百三十三人,其中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六十一人。他們是:丁聲樹、千家駒、于光遠、尹達、王力、王亞南、王學文、向達、艾思奇、何其芳、吳玉章、吳晗、呂叔湘、呂振羽、李亞農、李達、李儼、杜國庠、沈志遠、狄超白、周揚、季羨林、金岳霖、侯外廬、胡喬木、胡繩、范文瀾、茅盾、夏鼐、馬寅初、馬敘倫、張如心、張稼夫、許滌新、郭大力、郭沫若、陳伯達、陳垣、陳寅恪、陳望道、陳翰笙、陶孟和、湯用彤、馮友蘭、馮至、馮定、黃松齡、楊樹達、楊獻珍、劉大年、潘梓年、翦伯贊、鄧拓、鄭振鐸、黎錦熙、錢俊瑞、駱耕漠、包爾漢、薛暮橋、魏建功、羅常培。
六十一人中的“黃松齡”(1898—1972),系湖南華容人,著名經濟學家。黃松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共湖北地下省委宣傳部秘書長兼《長江》主編,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兼省委宣傳部部長。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赴延安,任中央財政經濟部指導員、中央黨務研究室財經組組長、晉冀魯豫中央局財經辦事處研究室主任兼北方大學財經學院院長等。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部長、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兼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等。
黃松齡專門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問題,特別是農業經濟的研究,認為以農業為基礎是由農業在經濟上的特殊性規定的,并對農業的特殊性作了系統的歸納,指出發展農業生產,除遵循經濟規律外,還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關于農業發展方向問題,他強調農林牧副漁結合、多種經營、全面發展。他還撰有《讀馬克思恩格斯論農業和農民問題》等著作行世。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黨校和天津社會科學院將他的部分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資料和文章,整理成《黃松齡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遺稿》公開出版。不少經濟學家讀到這本書,看到他的經濟學思想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經濟政策如此吻合,深有感慨地說:“今天新經濟學的發明權,應屬于黃松齡!”
黃松齡亦善詩,如《寄溟社諸友抵雪梨前夕(十五首之一)》:“夸道尋春萬里身,秋風猝地已愁人。膻肴久食思鄉鲙,薄酒初嘗異釀醇。滄海飛鷗隨有日,云間青鳥盼無因。南洲十載羈留后,重聚猶能誦感甄。”又《寄怡保諸友》:“飛航漫詡氣如虹,避暑尋詩百念空。燈外管弦殘臘味,煙中人影暮天鴻。愁深倚枕添秋思,病懶憑欄畏曉風。多謝故人詩一卷,幽懷相伴有詩翁。”細細品讀這些詩行,可以發現,字字句句,無不雄厚深廣,圓潤蘊藉,時至今日,仍然值得人們反復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