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亮亮 漆承肖
漆竹生,江西宜豐人,191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據《江西漆氏考》記載,漆竹生譜名承忠。其父漆璜早年畢業于江西武備學堂,后被選派至日本東京大學學習法律,在日期間加入同盟會,歸國后先后擔任江西、福建、云南、貴州等省的高等審判廳廳長、高等檢察廳首席檢察官、高等法院院長等職。漆竹生自小聰穎好學,在南昌完成小學和初中學業后,于1930年考入當時享有很高聲譽的北平中法大學附屬中學。漆竹生通過學校開設的國文、數學、物理、化學、法文等現代課程學習,打下了較為扎實的文化和法語基礎。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漆竹生積極參與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并下定決心要留學報國,以改變祖國積貧積弱狀況。
1933年,漆竹生高中畢業后,旋即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為盡快適應巴黎的學習生活環境,他抓住各種機會提高法語交流能力。因“漆竹生”三字的法文音譯讀來拗口,有人勸他取一個法文名,他卻自信地說:“還是讓法國人學會讀我的中文名吧!”漆竹生高中期間對化學課程已有興趣,加之懷揣科學報國理想,因此一進巴黎大學,便選修了化學專業。當時巴黎大學化學專業最著名的教授莫過于兩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她指導的后來成為中國核物理學家的施士元恰巧在1933年獲得博士學位回國,而同樣勤奮好學的中國學生漆竹生自然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注意。遺憾的是,漆竹生的父親希望兒子將來也能從事法律相關職業,因此強烈建議漆竹生改修法律專業,漆竹生不得已向學院提交了改修專業申請。申請獲批當天,已罹患重病的居里夫人拖著病體與漆竹生邊走邊談,送他到學院大門口。居里夫人的教誨對漆竹生影響至深,1934年居里夫人病逝后,漆竹生與居里夫人的家人還保持了一生的友誼。
漆竹生改修法律專業后,為又快又好地完成學業,他在學習上“用足全身力氣,不浪費一分鐘”,先后于1937年和1938年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法科碩士學位。隨后,漆竹生立即在巴黎大學法科博士班注冊,在順利通過公法和私法相關專題課程考試后,開始著手博士論文寫作。在導師國際法學家馬塞爾·賽伯特教授的指導下,漆竹生最終確定以當時中國憲法問題作為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漆竹生因身體抱恙,無法正常坐著書寫,他憑著堅強意志用半年時間站著書寫完成了二百四十二頁的博士論文。1940年,漆竹生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巴黎大學法科博士學位,時年僅二十四歲。在巴黎大學學習法律期間,漆竹生始終心系祖國命運,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積極參與巴黎中國學生會的抗日宣傳活動,還撰寫論文指出日軍對中國不設防城市的狂轟濫炸行徑嚴重違背國際公法,并以巴黎中國學生會代表的身份在法國國際法學會年會上宣讀論文,譴責日本侵略者。
1941年,二戰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抗日戰爭也進入艱苦的相持階段,已在法國留學八年的漆竹生毅然決定回國效力。在歸國輪船上,他看到一隊開赴越南西貢的法國士兵在毆打同船中國同胞,當即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精通法語與法律的優勢據理力爭,最終迫使這些法國士兵賠禮道歉并承擔醫治責任?;貒?,漆竹生先后執教于朝陽大學(重慶)和東北大學(四川三臺)??谷諔馉巹倮?,他又前往浙江,先后執教于英士大學(浙江金華)和浙江大學。受聘浙江大學法學院時,漆竹生與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進行了一次短暫面談,《竺可楨日記》中對此還有記錄。在這段輾轉執教的歲月里,漆竹生目睹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腐敗與黑暗,因而更加支持進步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也愈發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漆竹生經過江西八一革命大學的集中學習培訓,于1950年受聘為廈門大學法律學系教授。作為新中國法學教授,漆竹生熱切關心新中國建設。1951年,他在廈門大學法律學系主辦的《學習匯報》刊物上發表文章,對1950年政務院發布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提出完善建議。1953年,因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廈門大學法律學系停辦,學生并入華東政法學院,漆竹生則轉任廈門大學外文系教授,自此踏入法語教育領域。至今,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何勤華教授在其撰寫的《華政的故事:共和國法治建設的一個側影》一書中,對漆竹生等廈門大學法律學系教授當年未能并入華東政法學院一事,仍頗感遺憾。
1956年,更名后的上海外國語學院增設法語等專業,急需法語師資,漆竹生遂奉調前往上海外國語學院,先后擔任西語系、德法語系的教授兼副主任。然而,在不久后的特殊歲月里,外文教育成為受影響的“重災區”,漆竹生也屢遭誣陷、審查和沖擊,教研工作一度被迫中止。
改革開放后,外文教育迎來了事業發展的春天,早已年過花甲的漆竹生重新站上講臺,再次全身心地投入教研工作中。1980年,他的譯著《法國》出版,成為當時中國人了解法國的重要窗口。1984年,他的譯著《當代主要法律體系》出版,又成為中國法學界了解世界主要法律體系的重要窗口,在很長時間內被廣泛參閱和大量引用。此外,漆竹生還組織編纂了《法漢大詞典》,并著手編著《西洋外交史》《民法概要》《經濟思想史》等教材,卻因故未能如愿。
在漆竹生的引領和帶動下,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建設穩步快速發展。1981年,上海外國語學院成立法語系,漆竹生雖已年滿六十五歲,但仍眾望所歸地被推選出任首任系主任,1984年轉任名譽系主任。1986年,上海外國語學院成為我國首批獲得法語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漆竹生成為當時該校法語專業唯一的博士生導師。漆竹生不僅自己指導培養翻譯、語言、國際關系和法國政治等專業方面的碩、博研究生,還推動上海外國語學院在全國首設國際經濟法(法語)專業,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熟練掌握法語和國際經濟法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為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漆竹生還推動上海外國語學院同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巴黎第十大學、巴黎高等商學院等近十所國外高校簽訂校際合作協議,并擔任多所法國高校的客座教授,多次赴法開展講學和文化交流活動。此外,漆竹生還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法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出國人員考試法語命題組組長、全國高考命題法語組組長等多個重要社會職務。在他的提議與推動下,我國法語專業學科開始增設法國文化相關課程。1984年,已近古稀之年的漆竹生終于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數十年來的夙愿。
漆竹生對法語教育、法學教育和中法文化交流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贏得了法國同行的贊譽和信任。法國著名比較法學家勒內·達維德教授在其著作《當代主要法律體系》出版中文譯本前,特地致函中方出版社,強調著作中文譯文必須出自漆竹生之手,理由是“漆竹生在索邦法學院的出色學業和信達雅的完美譯作”。自1978年以來,法國電視臺記者多次到上海對漆竹生進行專訪。1981年,漆竹生赴法考察期間,法國電視臺不僅派攝制組全程跟拍,還邀請他到電視臺做直播節目。除法國電視臺外,法國多家雜志也刊有采訪漆竹生的文章。借助這些法國媒體,漆竹生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1987年春,漆竹生應邀前往巴黎高等商學院講學,其間不幸遭遇車禍逝世,噩耗傳來,師生親友無不驚愕悲痛。上海外國語學院的悼詞中寫道:“漆竹生同志勛勞卓著,德高望重?!比缤渥V名“承忠”,漆竹生的一生是忠于祖國、忠于教育事業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