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旭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發布,帶來了發展“核心素養”的新理念,面對新的教學形式的變革,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都在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新的教學策略,比如從創設生活情境,科學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等形式,來踐行素養理念,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關鍵詞:核心素養 真實情境 信息化
伴隨新版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的發布,如何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了各地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心的話題,也引發了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傳統數學教學過程的思考。為了真正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同時能夠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仔細研讀新課標要求,進一步提煉出適應新課標要求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1]
1 創設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數學概念
閱讀新課標我們會發現,新課標特別重視從真實情境出發,立足學生生活實際,來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就要多多應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教學策略,讓小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來充分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在一堂講授有關“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數學課上,筆者就構建了這樣的具體的日常生活場景。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個精致的“小超市”,超市雖小,但是商品多樣,“小超市”里面放置了學生們提前準備好的一些生活用品,如方便面、礦泉水、奶糖、洗衣粉、洗潔精等等,我按照超市的價簽樣式提前給這些“商品”,模擬打印了價簽,上面明確標示了物品的價格。為了迎合當天的教學任務,我并沒有在價簽上簡單標示價格為整數樣式,而是特意標注了小數樣式,通過這樣的模擬具體生活場景的呈現,讓本班學生開始接觸并認識小數,從而更好地引入新課。通過這一教學實踐過程,結合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從身邊生活場景入手,更好地理解了數學概念,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2]
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助力學生發展數學學科素養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素養,理解現實生活中空間物體的形態和結構,推動小學生形成空間想象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弱,因此他們對于一個類似長方體、立方體以及圓等圖形的轉化和相關計算公式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時候,我們數學教師就要善于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去助力學生直觀感受一些圖形及其動態變換,便于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學科素養。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相關內容時,筆者就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了長方體6個面展開的動態過程圖,通過動畫形式給學生展示了長方體中哪些面的面積是相等的,以及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系等,進而引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讓學生直觀構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再比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的有關內容時,筆者嘗試引入了動畫課件,課件中呈現了唐僧師徒四人分桃子的故事,第一天孫悟空找到了四個桃子,那么想一想他們怎么分才能公平呢?唐僧師徒四人分別分到幾個?第二天孫悟空又找到了三個桃子,那么他們如何分呢?同學們有辦法幫助他們平分這三個桃子嗎?通過這種動畫展示引入新課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他們的數學空間想象力和數學運算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很好。[3]
3 以學生為中心,推進課堂教學過程的進一步優化
新課標中倡導的“素養”教育,強調要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出發點,來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這就要求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的理念,大力推進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提倡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課堂的“主角”真正賦予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演”,而教師則承擔導演和編劇的角色,針對具體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依托數學小組內合作,數學小組間辯論等多重形式,推進課堂教學過程。此時數學教師主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疑難點或提升思路等即可。另外還要注意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優化,改變傳統單一的形式,可通過學生間互評、個人自評、家長評價等多樣化的形式,評價該學生的階段學習效果,同時注意分層教學思想的融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分層教學中得到針對性的輔導,進而增強其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提升各類學生學好數學課的信心。[4]
綜上所述,要想在新一輪的課改浪潮中勇立潮頭,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要勇于去探索適合核心素養教育的先進教學方式,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迎難而上,努力成為課改新時代中的“弄潮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新課改帶來的新“氣象”。
參考文獻:
[1]張冬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成路徑[J].寧夏教育,2022(Z2):106-107.
[2]李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的教學反思[J].新課程,2020(52):26-27.
[3]李幫魁,尹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2(11):52-55.
[4]陸惠英.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 [J].讀寫算,2020(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