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社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于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為了實際滿足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要求,教師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應用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將積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應用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并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合理性參考建議,希望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疏導|人文關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確的思想意識是當代高校學生綜合素養中關鍵內涵之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漸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是十分重要的。為了加強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政治覺悟,需要注重優化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理融入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實際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全面培養高校學生綜合素養,有助于促進高校學生健康成長。
一、高校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應用意義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期間,應遵循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注重開展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工作,豐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涵,并對教育工作提出更多要求。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同時合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心理品質的鍛煉與修養,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自己與他人,并保持良好心態面對困難與挫折,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逐漸意識到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功能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多關注學生追求的人文價值,并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化解心中困惑,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起到了促進作用[1]。
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路徑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時代環境復雜,同時產生巨大影響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期間會存在著內心糾結、價值觀混亂、面對是非難以做出正確選擇等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應給予更多的指導與幫助。為了促進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應注重開展精神引導工作,結合新環境、新情況,合理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案,確保教育內容實際符合學生身心需要以及學習需求等,有利于提高整體教育效果。基于核心價值觀指引,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中合理融入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突出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并深入了解高校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間,應堅持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觀、道德觀以及政治觀等相關內容,同時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教學方案,貼合學生實際生活,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三、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應用策略
(一)遵循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對于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而言,為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注入更多內涵,與此同時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標準與要求。實際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需要遵循學生成長個性需求,尊重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信心。思想政治教育期間,應展現出人文關懷,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高質量教育與服務。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特點,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現才華舞臺,實際滿足學生精神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加強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關注學生心理發展,通過開展心理疏導工作,積極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2]。
(二)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首先,注重優化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加強培養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以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以愛祖國、愛社會、愛人民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為落腳點。其次,注重開展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責任教育等工作,為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生命觀。最后,結合高校學生實際發展需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加強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拓寬知識視野,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積極探索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新方法。注重開展雙向交流方式,師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合理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培養高校學生創造性能力與獨立性思維。通過實施情感體驗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精神世界,注重對學生感性培養。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活動:藝術團、藝術節、戲劇社等。此外,優化心理咨詢疏導方法。合理運用情感溝通、精神滲透、咨詢指導等方式,對學生開展理論、行為、感化以及啟示等疏導工作,將學生的言行、思想等引入到正確軌道上。
(三)優化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機制
第一,優化信息反饋機制。建立校長、教務處等網絡信箱與實物信箱,使學生有處提意見。并對學生提出和反映的信息進行收集,在此基礎上給學生進行解決與指導。注重信息反饋,充分發揮出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作用,及時上報學生思想困惑、情感變化等信息。結合信息反饋內容,合理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協調小組,遵循統一協調、各司其職工作機制,幫助學生實際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
第二,優化心理疏導機制。學校通過校報、廣播、網絡等方式,為高校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逐漸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并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學校通過合理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熱線等,對存在著心理問題傾向學生開展跟蹤評估、監測等,注重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矯正工作,加強培養學生心理素質[3]。
(四)構建專業化高素質輔導員隊伍
傳統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著單一性特征,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少對實際環境的引導與思考,最終造成教育效果不如預期。注重優化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體系,從多個方面展開,確保構建的教育體系更具系統性、統一性。對于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體系基礎在于:培養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文素養。輔導員與高校學生接觸比較多,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高校輔導員隊伍投入了更多精力。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直接引導者,輔導員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實際生活情況、思想情況,并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思想問題等給予更多幫助。為了更好幫助學生,輔導員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確保輔導員自身專業素養與當前社會發展相互適應。高校合理構建高素質的專業化輔導員隊伍,注重培養輔導員政治素養,對輔導員隊伍開展專業輔導、心理輔導等,通過系統化、專業化培訓,確保輔導員自身專業素養實際滿足崗位要求,有利于科學管理與引導高校學生[4]。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逐漸提高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重視程度,多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及時心理疏導存在著心理問題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有助于加強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期間,積極探索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應用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學習更多知識內容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素質品德,實際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與學習需求,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優秀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 史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2] 葉陽普,胡玲.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一體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3):87-88.
[3] 陶艷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應用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19(1):92-93,75.
[4] 王錸.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探索[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8.
(作者簡介:讓妍,太原師范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學、區域經濟、大學生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