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曼 宋旭
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促進核心素養落地開花,貫徹國家“雙新”教育改革要求,高中思政課要不斷探索育人新方式、授課新方法、德育新方略。通過情境設計、議題教學打造真實有效的思政課,實現必備知識的學習向“生活回歸”,關鍵能力的生成向“實踐回歸”,核心價值的落地向“認同回歸”。
關鍵詞:思政課;議題式教學;核心素養
議題式教學法是創新思政課方式、提升思政課實效的有效教學方式。通過構建情境形成知識體系,議題探究提升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的“大情境”中辨析、交流、總結,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做到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完成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教學背景分析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第一框的內容,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必修二第一單元闡明了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經濟體制,如何在現有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經濟體制下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是本教材第二單元闡釋的內容。教材第二單元首先交代新發展理念的相關知識,從理論邏輯上看,交代了經濟發展遵循的基本理念;從知識邏輯上看,是有關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知識;從教學邏輯上看,遵循知情意信行的教學規律。本框題既是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必備知識,更為學習下一框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中學段大部分學生雖然對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容有所了解,但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停留在“知”的階段,對新發展理念缺乏系統認識、整體把握、深入探究。基于以上學情,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的教學案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貫穿整個議學過程,探尋案例中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新發展理念。
三、教學目標
通過媒體資料展示、議題介紹與分析、辨析與寫作等教學環節,促進學生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內容及其之間的關系,明確新發展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能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正確認識我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學生思辨思維,激發學生報國動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內容并明確貫穿新發展理念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原則及培養能夠利用新發展理念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激趣啟思
【活動設置】我說你猜
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猜一猜,進而引出本課大情境“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引出總議題“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何以成為大連的一張靚麗名片?”同時,呈現三個議學活動:走近·探秘金州灣國際機場、探究·讀懂金州灣國際機場、助力·發展金州灣國際機場。
(二)議題探究,建構認知
1.議學初探——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體現的建設理念
【議學情境】結合視頻和圖片介紹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情況。
【議學任務】建設理念我明晰: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備受國內外矚目,不少人想了解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的理念。請你為大連代言,結合國家方針政策和對機場的了解,介紹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理念。
【議學過程】
學生1: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應用BIM信息技術模型,體現其創新的發展理念。機場還提出了建設“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四型要求,體現了綠色的理念。機場設計采用國際標準,體現了開放的理念,這符合新發展理念。
教師:為什么新機場選址在金州灣?
學生2:金州地區與大連市區的發展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將機場設置在金州灣,是因為政府旨在促進大連市區與金州發展相協調。
學生3:金州灣機場一旦建成,對于金州的發展、大連的發展都有益處,人民將享受到更先進、更智慧的現代化機場。
【議學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闡明了新發展理念的內容,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杰出力作。可以概括為:革故鼎新,創新引領機場新航向。貴和尚中,協調帶動大連新高度;天人合一,綠色彰顯基建新活力;協和萬邦,開放塑造大連新優勢;民為邦本,共享提升人民幸福感。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圖片等,結合學生對新機場的了解,挖掘其中蘊含的關于新發展理念的知識。第一,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以學生熟悉的事件為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第二,開拓學生善于思考的思維。以材料為依托,以教材為導向,建立起社會問題與政治知識間的聯系,拓寬學生思考問題的維度。
2.議學辨析——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目的
【議學情境】
網友觀點1:這些年金普新區有很多變化,新機場亦是一出重頭戲,這樣的消息讓人又驚又喜。網友觀點2:建設新機場又要花很多錢;對啊,這機場也太遠了,周水子機場多方便,離我家又很近;這個機場也太大了,辦理手續要走很長一段距離。
【議學任務】
百家爭鳴我參與: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呢?你還有其他觀點嗎?
【議學過程】
學生1:我認為第一種觀點和第二種觀點都有道理。從整體角度來看,對于莊河、普蘭店的居民來說,與新機場的距離相比,周水子機場更近,因此有建設的必要。但是政府確實要多聽聽群眾的意見,解決群眾的困難,比如,網友提出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太遠的問題,政府應該完善機場周邊的交通設施,給人民群眾帶來便利。
學生2:我支持第一種觀點,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建設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會帶動金州地區的經濟發展,會吸引各地游客甚至是國外游客來到大連旅游,有利于拉動大連的旅游業。同時,周水子機場離市區太近,住在周圍的居民受其噪聲影響,無法好好休息。
【議學總結】
同學們無論支持哪一種觀點,都是從人民的角度出發,考慮人民所需所想。從第二部分網友的觀點中,更可看出貫徹新發展理念需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建設機場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并且已經預留了地鐵線路,將有大巴車、公交車從市區直達新機場。我們可以知道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交流、充分辨析、議學提示,探尋學生“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自行梳理并明確建設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背后的真正受益群體。以網絡上的反面觀點為突破口,在破與立中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政府在經濟發展中作出的決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
3.議學拓展——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未來的發展建議
【議學情境】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大連“兩先區”“三個中心”建設的重點項目,同時,國家設立金州灣臨空經濟區,助力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設與發展。
【議學任務】建言獻策我先行:為推動大連當好東北振興的“跳高隊”“排頭兵”,結合本節課所學,為金州灣臨空經濟區建設建言獻策。
【議學過程】
學生1:正如前面對網友觀點進行辨析時所說,大連新機場的建設應多關注群眾的需求,對機場的交通建設、內部設施進行科學規劃,方便群眾出行,也能夠讓外來旅客感受到現代化的大連機場。
學生2:大連新機場的建設理念非常清晰,在建設和使用的過程中能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值得關注。比如綠色理念,在建設機場的過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利用環保材料,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議學總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探究了新發展理念的內容、貫徹新發展理念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結合所學,同學們對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希望同學們今后持續關注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和大連“兩先區”“三個中心”的發展。
設計意圖:以“為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為議題,引導學生將自身所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真正做到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通過思政課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以思想交流促進思想融通,以思想引領提升青年覺悟。
(三)議思升華,明理導行
本節課,我們共同領略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魅力,新機場航站樓建設效果圖生動表達出向海而生、鯤鵬騰飛的美好寓意,象征著大連經濟的發展趨勢向好、東北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做好“跳高隊”,不是一人跳起,需要每一個大連人攜手奮力跳躍。當好“排頭兵”,不是一時興起,需要每一個大連人始終奮勇前行。在跳高隊中跳得最高的,在排頭兵中排在前面的,必然會有同學們的身影。
六、教學反思
(一)創設大情境,構建情境與教材知識的橋梁
選取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作為教學大情境貫穿教學始終,能夠充分引發學生思考,以大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有助于引導學生構筑起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這一框題完整的認知體系。第一,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對于思想政治課來說,應該關注學生主體的思想動態,只有吸引學生主動思考,才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與教材相聯結的正確軌道上。第二,充分挖掘情境中蘊含的知識。構建大情境的目的是與教材知識相聯結并將知識滲透到學生心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找尋情境中與知識相貼合的要點,打通情境與知識之間的橋梁。
(二)巧設分議題,促進政治認同素養落地開花
依托大情境,設置分議題,開展合作探究、辨析觀點等活動,努力將思政課真正打造成活動型課程。第一,啟發思維,自主明晰政治理念。通過對情境的分析,學生自然探究出情境中所蘊含的政治理念,在活動中體悟,在議題中明晰。第二,辨析觀點,堅定維護國家政策。學生在辨析中表達觀點,教師能夠抓住學生在思想觀念中擬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正確引導,并使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培養其大局意識和集體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政治思維、提升公民素養。
(三)發揮主體性,實現理論與實踐應用的關聯
議學探究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歸宿是實踐。思政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教師可通過議題式教學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給予關注并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第一,關注主體對理論的理解程度。是否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可以靠實踐來檢驗。設置議學任務,是檢驗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方法。第二,關注主體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把握。將理念真正應用到實踐中,不僅依靠對理論的理解,還需要學生關注時事、觀察社會現象、體察群眾的所思所想等,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性,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七、教學評析
(一)從情境出發構建知識,讓必備知識的學習向“生活回歸”
思政課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的課程。本課從情境出發,在情境中生成學習內容,實現“生活回歸”,依托金州灣國際機場的建設來構建情境,將新發展理念的必備知識貫穿其中,同時,又引導學生將必備知識應用于情境中,實現情境與必備知識的雙向互動。通過情境設計,學生不僅對思政課內容入腦、入心,還從情境中發現、總結,將必備知識應用到觀察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中,向生活回歸。
(二)從活動出發構建任務,讓關鍵能力的生成向“實踐回歸”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學生在課堂培養中形成的關鍵能力,最終要回歸到實踐中,因此,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符合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規律。將思政課打造成“活動型學科課程”,需要實現課堂活動與教學內容的貫通。教師可設置議題在課堂上開展探究研討,幫助學生培養問題意識,養成思考習慣,形成核心價值,進而塑造關鍵能力,第三個議學活動“為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建言獻策”,旨在實現關鍵能力指向社會現實,向實踐回歸。
(三)從小我出發走向大我,讓核心價值的落地向“認同回歸”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價值引領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本課教學設計通過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展開情境,觸發學生感受,充分挖掘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的情境內容,使學生從對新機場的了解轉化到探究新機場建設的目的、理念、發展前景。逐步揭開情境面紗,逐層分析情境內涵,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調動學生理解知識到激發學生樸素的家國情懷,再到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向認同回歸。
參考文獻:
[1]冀沁珍,張成堯.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推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29).
[2]王德清,杜秀娟.高中思政課公共參與素養培育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3).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