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薇 王炳然 劉 琪 王首力 郭 政 亞 妮 姬佳宇 肖 宇 王 梅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壓力變大,失眠癥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其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更高。有研究指出,中國60周歲及以上社區老年人睡眠障礙的患病率超過40%[2]。慢性失眠常使人沮喪、焦躁,出現疲勞、全身不適感、免疫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多采用鎮靜安眠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長期服用會出現耐藥,且有嚴重不良反應。針灸等中醫適宜技術治療失眠,歷史悠久,且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見效快、不良作用少、易于操作等優勢。本研究對100例老年心腎不交型失眠患者隨機對照分組,采用調神為主針刺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就診于北京市通州區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老年心腎不交型失眠患者100例,年齡61~80歲,病程2個月~10年。采用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5.34歲,治療組平均年齡66.78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參照《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3]中原發性失眠的診斷標準。中醫證型參照《中醫內科學》[4]中不寐心腎不交型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失眠西醫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心腎不交型不寐的診斷標準;③年齡60歲以上并且經SRSS量表[5]評價屬輕中度失眠;④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不恰當的睡眠,發作性睡病,呼吸相關的睡眠障礙,生物節律睡眠障礙;②酒或藥物導致的失眠;③因嚴重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失眠;④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⑤過敏體質或對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⑥1個月內使用過相關治療藥物;⑦其他精神障礙,對自我癥狀敘述不清或無法合作。
1.5 觀察指標2組治療前后、治療1個月后的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6];2組治療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7]。
1.6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毫針針刺神庭、本神、神門、三陰交(雙),治療組加用自制敷貼(肉桂粉與食醋混合制成),貼于雙側足底涌泉。①針灸穴位及手法:使用北京中研太和牌0.25 mm×40 mm的針灸針,穴位皮膚常規消毒速刺進針,得氣后留針30 min。神庭:平刺0.5~0.8寸;本神:平刺0.5~0.8寸;神門:直刺0.3~0.5寸;三陰交:直刺1~1.5寸。②敷貼制作:將肉桂粉與適量食醋攪拌均勻,用壓舌板在空白穴位敷貼上壓制藥餅,直徑2 cm,厚度0.3 cm。貼敷方法:每晚臨睡前清洗雙腳后擦干,將藥物貼敷于雙側涌泉,次日晨起揭下。針刺、穴位貼敷均為每周3次,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2.1 PSQI評分治療4周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治療結束1月后,對照組評分較治療4周時顯著升高(P<0.05)。治療組在治療4周和結束后1個月的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分,
2.2 SAS評分治療4周后,2組患者S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分,
2.3 SDS評分治療4周后,2組患者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SDS評分比較 (分,
失眠,中醫歸為“不寐”范疇,病機主要為陽盛陰衰、陰陽不交。心腎不交型老年失眠,主因老年人腎精不足,真陰不升,無以上濟于心,心火上炎,腦竅不寧,神不守舍所致。長期失眠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緒,屬于情志病范疇。情志過極可使氣機逆亂,導致腦、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紊亂,神無所依,加重陰陽失衡,與失眠互為因果。《景岳全書·不寐》[8]指出:“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靈樞·本神》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神乃形之主”,人體臟腑形體官竅的機能活動及精氣血等物質的新陳代謝,都有賴于神的調控和主宰,神安則精固氣暢,神蕩則精虧氣亂。故針灸治療老年失眠,要兼顧焦慮抑郁等情志因素,選穴應以調神為主。
神庭位于督脈,為胃經及膀胱經交會之處,可疏通整個頭部氣血,為治療神志疾患要穴。研究顯示,督脈經氣運行,能調節腦的興奮與抑制平衡,對焦慮抑郁情緒也有顯著改善[9]。《針灸大成》記載:“神庭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驚悸不得安寢,煩滿”。宋代《針灸資生經·心驚恐》云:“治驚悸不得安寢。腦空、治腦風頭痛。目瞑心悸”。可見神庭主治頭暈頭痛、心悸易驚、失眠等。本神是足少陽膽經和陽維脈的交會穴,居頭部,內為腦竅。本即根本,神即神志,因腦為元神之府,主神志,為人之根本,故名本神。本神主治神志、頭項等疾患。神庭和本神對應著大腦前額葉皮層,而其在情緒加工中起著重要作用[10,11]。神庭和雙側本神即“智三針”,是靳三針療法中治療兒童腦病的主要穴組,用于治療智力低下、精神障礙患兒[12]。可見此二穴確為調神要穴,可用于治療頑固性失眠及各類神志疾病。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門為手少陰之輸穴和原穴,為心神出入之門戶,也是最常用的寧心安神效穴。三陰交為肝脾腎足三陰經交會處,能調補先后天之經脈,使周身得以濡養。神門配三陰交可寧心健脾、柔肝滋腎,使手足少陰經得以交通,共達陰陽平衡。近年的研究顯示,神門-三陰交可能是通過調整γ-氨基丁酸(GABA)、5羥色胺(5-HT)改善睡眠狀況、提高睡眠質量從而發揮穴位配伍效應。而GABA與5-HT是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神經遞質,參與調節睡眠與覺醒,對睡眠的啟動與維持起積極作用[13]。
治療組在雙側涌泉加用了穴位貼敷(肉桂粉與食醋混合制成)。穴位貼敷是中醫外治法之一,藥物經皮膚由表入里,循經絡傳至臟腑而發揮藥效。涌泉是足少陰腎經的首穴,也是人體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氣血下行,為升降要穴。肉桂,《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入腎、脾、肝經。《本草匯·肉桂》指出:“下行而補腎,能導火歸原”。醋為酸性,具有收斂作用,可防肉桂藥力耗散,加強引火下行作用,從而達到滋陰降火、調和陰陽、安神定志的目的[14]。將肉桂制成精油,可作為輔助藥物起到抗抑郁效果[15]。有研究證實肉桂的抗抑郁作用與調控炎癥因子及神經遞質表達有關,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及多途徑的特點[16]。藥穴相配可以達到引火歸元,交通心腎,使氣血調和,陰陽相交,水火既濟,自然神安寐寧。
近年來,失眠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中的社區老年人因睡眠不足、自身活動能力下降、慢性病困擾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有研究顯示,失眠與抑郁、焦慮呈雙向關系[17]。失眠是抑郁、焦慮的前驅癥狀或危險因素,與非失眠癥者相比,失眠癥患者更有可能伴發抑郁、焦慮癥狀[18],這無疑給治療失眠增加了難度。本研究結果表明,針灸治療心腎不交型老年失眠療效確切,不易復發,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其中,針刺聯合穴位貼敷的療效優于單純針刺組,提示中醫綜合治療效果更佳。本組穴位取穴少而精,重在調神, 聯合穴位貼敷,能夠起到疏通臟腑經絡、調和陰陽的作用,具有安全、有效、經濟的特點,值得在社區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