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方丹 劉晴云
作者簡介? ?李瓊,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方丹,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劉晴云,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基金項目? ?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城市品牌影像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1B0630)階段性成果。
【摘 要】城市品牌的塑造,既能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又能增強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在城市品牌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品牌的傳播也成為重要的議題。新媒體環境下,相比以往的傳播方式,影像化傳播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傳播力,因此成為傳播領域的時代新寵。本文以長沙為例,在文案調查和定量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新媒體對長沙城市品牌的影像化傳播路徑和效果:吸引公眾對城市形象傳播的參與;加深公眾對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解;強化公眾對城市品牌文化的認同。新媒體的影像化傳播推動了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但未來需要在傳播方式和傳播視角上不斷加以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城市品牌;影像化傳播;傳播效果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品牌化和符號化,凝聚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內涵,塑造城市品牌,可以促進城市各行業的發展,吸引外來投資和人才,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社交平臺的崛起,城市形象的宣傳和網絡營銷相結合,帶來新的熱度。以長沙為例,其通過旅游、美食等視頻迅速傳播,成為國內的“網紅城市”,城市形象傳播取得一定成效。
一、新媒體環境下影像化傳播城市品牌的優勢
關于城市品牌的定義,目前尚未有公認的說法,與產品品牌類似,城市品牌是通過發掘城市掌握的各種資源,進行提煉、設計等行為,從而讓受眾形成對城市在功能性、情感性等方面的獨特認知或聯想[1]。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視頻制作的門檻降低,影像傳播日益成為城市形象展示、文化品牌塑造和傳播的有力手段,相比傳統的傳播方式以及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字傳播,影像化傳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傳播主體更多元、傳播渠道更多樣
傳統媒體年代,對城市形象的宣傳,主要是由官媒來主導。隨著新媒體快速發展,移動短視頻成為主流,設備與技術門檻的大大降低,使普通用戶也可以參與到城市空間敘事中,傳播主體更多元,拓展了內容的創作來源。
移動短視頻具有高度互動的社交性質,人們用短視頻記錄城市生活的日常并主動分享,在獲取社交關注的同時,也使得城市品牌廣泛地傳播,城市品牌在多樣化、個性化敘事中更立體、更飽滿。使受眾擁有更多的“代入感”“身臨其境的感受”,更易把視頻中的符號和城市形象關聯在一起。
(二)傳播內容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影像信息具有極強的交互性、開放性等特點,為用戶提供了不同于傳統媒體的新媒體體驗,滿足了用戶不斷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在內容傳播渠道上運用多元化方式,內容簡潔明了,畫面真實感人,讓受眾在感官體驗中增強理解,快速吸引網民點擊觀看,并參與到評論和轉發的行為中。甚至形成“爆款”,從而獲得很高的傳播力。
二、長沙城市形象影像化傳播的效果調查分析
為適應時代要求,傳統媒體積極轉型,紛紛入駐新媒體平臺。以長沙為例,《長沙晚報》入駐抖音平臺,賬號為“掌上長沙”,粉絲量134.4萬,視頻總獲贊量4791.6萬次;中共長沙市委網信辦的官方抖音號“長沙發布”,粉絲量146.8萬,視頻獲贊量5587.9萬次;紅網長沙的官方賬號“網紅長沙”,粉絲量409.8萬,視頻獲贊量1.8億次。
2022年,長沙新聞微信視頻號發布的長沙文旅宣傳片《長沙:常來長往的家》,由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出品,講述了演員左小青回到故鄉,拿著小時候的照片,尋找兒時熟悉的長沙記憶,影片不僅展示了長沙秀麗的山水,更讓人感受到人文情懷的質樸。截至2023年4月8日,該宣傳片獲得1.2萬個點贊,4.3萬轉發,989條評論。
基于以上案例,本文針對“長沙城市形象新媒體的影像化傳播效果”展開了定量調查,在微信朋友圈、小紅書、微博和線下共發布了529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0份,其中參與調查的人員中,69%是長沙本地人,31%是非長沙人。結合文案調查和定量調查結果,長沙通過新媒體進行影像化傳播體現城市品牌方式如下。
(一)吸引公眾對城市形象傳播的參與
新媒體環境下影像化傳播既為宣傳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話語體系”,又為城市宣傳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互的方式,使普通民眾成為城市宣傳的“積極倡導者”。當各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物、娛樂、創意等類型的視頻出現后,大大激發了群眾的溝通潛能和創造性,群眾利用視頻來表達對“我”的認識,以“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城市的了解,更容易使受眾產生共鳴,將城市的形象深深植入大眾心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63%的受訪者參與過長沙城市傳播。其中,新浪輿情通數據顯示,2021年5月1日至5日,“長沙旅游”相關話題在全網的討論聲量達到12.4萬條。小紅書也是“長沙旅游”相關話題的重要傳播渠道,至今已發布超過10萬篇的小紅書筆記?!伴L沙旅游攻略”的關聯筆記已發布有7萬多篇,“長沙美食”“長沙拍照”在小紅書上的筆記篇數分別有14萬+、16萬+。
(二)加深公眾對城市品牌定位的理解
城市品牌的定位會直接關系到城市品牌的傳播,對一個城市來說,準確地進行品牌定位,可以提高一個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過去,提起長沙,人們往往會跟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這類娛樂節目掛鉤;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影像化直觀展示城市形象,長沙的旅游景點、美食、文化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迅速傳播,被公眾認可、接受和喜愛,吸引公眾前往長沙旅游。
調查結果顯示,50%的受訪者對長沙的城市定位是旅游文化城市,26%的受訪者對長沙的城市定位是娛樂追星,16%的受訪者對長沙的城市定位是宜居城市,6%的受訪者對長沙的城市定位是工業化城市,2%的受訪者對長沙的城市定位是其他。目前抖音平臺話題“長沙旅游”播放量達到15.2億次,“長沙旅游攻略”播放量達到9.5億次,從地理位置、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來看,綜合長沙的文化和商業優勢,長沙的城市品牌定位是以旅游文化為重點。
(三)強化公眾對城市品牌文化的認同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與氣質。長沙是第一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瀟湘洙泗”“屈賈之鄉”的美譽,凝聚著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胸懷天下、勇于開拓”的長沙精神,積淀著深厚的人文底蘊。
影像化傳播加深了人們對長沙文化的了解,形成對長沙的正面認知。對長沙城市文化的認同度調查中,66%的被調查者對長沙文化表示認同。長沙城市品牌影像化傳播生動講述長沙故事,傳播長沙城市文化,拉近城市和公眾間的距離,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使公眾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長沙城市文化的了解,形成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推動城市形象的塑造。
(四)推動長沙城市經濟的發展
由于碎片化閱讀習慣,人們會因為一個城市影像的內容或是畫面,搭配的音樂等各方面因素迅速被一座城市所吸引,通過社交平臺的迅速傳播,人們會對這個城市心生向往,該城市的知名度也會迅速提升。
在“長沙城市影像宣傳是否增加到長沙旅游的可能性”一項調查中,77%的受訪者選擇“是”,說明新媒體環境下影像化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吸引人們前往長沙旅游。據湖南省文化旅游行業統計監測顯示,2024年春節(2月10日—17日),長沙市納入監測范圍的26個景區8天累計接待167.53萬人次,同比增加11.84%;8天累計營收5342.27萬元,同比增加9.56%。長沙旅游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長沙經濟的發展。
三、長沙城市品牌新媒體影像化傳播存在的不足
(一)對城市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播力度不夠
據調查,26%的受訪者認為長沙對傳統文化宣傳較少,外地民眾對長沙的第一印象便是美食,其中“小龍蝦”已經成為長沙美食的代表。傳播內容側重于游戲和娛樂消遣,對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和“湖湘文化”的人文精神缺乏深入地挖掘;對于擁有千年歷史的岳麓書院,人們一般只會打卡照相游覽,而對于它所包含的“唯楚者,故其昌盛”這一內涵卻知之甚少;湖南省博物館以漢墓聞名,但人們對它的歷史背景、漢文化等也了解甚少,長沙深厚的傳統文化有待進一步挖掘和傳播。
(二)傳播內容同質化,傳播形式單一化
據調查,33%的受訪者認為長沙城市傳播的內容同質化較嚴重,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視頻網站,關于長沙的話題很一致,都是以“三天兩夜逛遍長沙”之類的文字為主題,大多是打卡長沙熱門美食和景點,會讓人覺得刻板。在傳播的內容上,缺少自主創新,內容主題一致,甚至視頻文案標題也相差不大,會使用戶產生審美疲勞。
四、完善長沙城市品牌新媒體影像化傳播的路徑
(一)深入挖掘城市文化,體現城市溫度
城市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靈魂,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現代大都市,必須要將其與城市的歷史文化聯系起來,刻畫出獨特的城市性格,弘揚其優秀的文化精神,并在繼承的基礎上,與當下的時代特征相融合,為其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文化內涵,從而打造具有鮮明個性的城市形象。
長沙是湘楚文化的發源地,至今已經有3000余年的歷史。因賈誼和屈原曾在此地活動,長沙又被稱為“屈賈之鄉”[2]。北宋時期建立的岳麓書院,至今仍保存完好,被稱為湖湘文化的搖籃。長沙要充分利用好“大數據”和“自媒體”這兩個新興的平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政府在文化領域的信息資源,使其實現與社會的文化資源共享;充分調動公眾挖掘文化價值的積極性,將城市故事講好,打造出一個具有豐富文化色彩的城市品牌形象。
(二)整合多方傳播力量,提高傳播效率
城市形象的建構需要政府部門和大眾的共同努力,在這個短視頻流行的時代,由政府、媒體和民眾組成的傳播主體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它們共同形成了一種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的火熱景象[3]。
政府是城市形象的定位者、宣傳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動者。首先,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掌握城市形象建設的宏觀框架,將其核心特征凸顯出來,以獲得最佳的城市形象建設效果[4]。其次,要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讓公眾對城市的認同感得到提升,從而滿足他們的獲得感,將城市形象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最后,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讓大眾來建構并傳播城市形象,形成全民參與的新模式,共同塑造一個多元化、豐滿立體的城市形象[5]。
五、結語
城市品牌營銷將城市作為一個“虛擬產品”,以產品化的角度來審視其視覺符號系統,向社會公眾展現良好形象,帶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整體來看,長沙城市品牌形象通過新媒體的影像化傳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傳播內容和形式上都還存在進步的空間。在新媒體的海量信息里,有深度、有溫度的內容加上新穎的傳播方式和手法,才能讓受眾叫好又叫座。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傳播渠道逐漸多元化,城市應重視自身形象建設,提升傳播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打造文化品牌,推動城市進步和經濟發展。潮
參考文獻
[1]王曼.城市品牌的整合營銷傳播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3):209.
[2]鐘傳康.長沙城市形象構建及推廣[J].城鄉建設,2020(15):40-41.
[3]李愛哲,遲曉明.新媒體環境下城市形象傳播主體行為特點[J].青年記者,2019(36):61-62.
[4]張曼.短視頻時代的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研究:以抖音“網紅城市”西安為例[J].聲屏世界,2022(19):114-116.
[5]石明.新媒體環境下渭南城市形象傳播策略[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2(4):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