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林 代曉冬 王錚潤
摘要: 隨著我國課改推行力度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已經在不同的學科教學中逐步涌現,并且對于學科教學的不同科目和課程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國著名語文教師竇桂梅老師提出了“主題教學”的理念,并且將語文主題教學與日常語文課程教學科學、優質、有效地進行了融合,使得語文教學出現了主題化的形式。本文立足“竇桂梅主題教學”,通過分析語文教學主題化的效果,對語文教學主題化的積極作用加以研究和論證,力求為語文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新思路。
關鍵詞:竇桂梅;語文;主題化;教學
引言
作為一名中國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竇桂梅老師,她開創的主題化教學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我國的一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并且收獲了眾多好評。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就要向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和看齊,本文通過對竇桂梅老師的主題化語文教學加以分析,全面對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進行歸納總結,力求為語文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新思路。
一、竇桂梅主題教學詳述
在竇桂梅老師提出的“主題教學”語文教學理念中,其主題教學思想和所具有的超越其他語文課程教學理念的優勢都是十分值得研究和認可的。
(一)教學的“主題”性
在竇桂梅老師提出的語文“主題教學”中主要包括了“識字”“誦讀”“講讀”“閱讀”和“作文”五個核心主題,這五個主題不僅是對整個語文課程教學理念的凝練,而且對語文課程教學起到了有效的指導作用。
1.“識字”主題
在“識字”主題中,竇桂梅老師將識字教學劃分為字理識字、韻語識字、隨文識字等板塊,不僅要讓學生會認、會寫這些字,更要能夠感受到漢字中的歷史與文化魅力。譬如,竇老師會從造字的角度去拆分和整合一些生字,以幫助學生對一個字加以深刻地理解和記憶。在講解漢字“裕”的時候,就會引用《說文解字》的釋義:“從衣谷聲,衣物饒也”,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裕”的含義,那么一個家庭里面衣服多、糧食谷物多那就是富裕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十分容易理解和記憶這個“裕”字[1]。
2.“誦讀”主題
在竇桂梅老師的課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對于語文課文朗讀和誦讀的熱情。確實,一篇白紙黑字的課文即使配上了些許插圖也難以讓人感到有溫度和色彩,但是當學生們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一些精彩的段落和篇章時,文學的字、詞、句的美感就會變得鮮活起來,整個語文課堂氛圍也就更加濃烈,而這也就是竇桂梅老師為何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都會十分重視對段落和課文的誦讀,這一語文課文的學習形式確實能夠帶給每一名學生更加積極和沉浸的體驗[2]。
3.“講讀”主題
所謂“講讀”,就是指在語文課上邊讀邊講和邊講邊讀。在竇桂梅老師的語文課上,“講讀”主題是五個主題版塊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尤其是遇到需要精心講解和重點探究的課文,更是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充分備課并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十分精彩、精妙、精確地講解出來,并在帶領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有側重地去講解,在講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的去朗讀,如此一來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篇課文的主題思想和深刻含義,才會使得每一堂語文課的學習更加科學、優質、有效[3]。
4.“閱讀”主題
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閱讀課文環節十分重要,對一篇課文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格外花費心思的一個環節。為此,竇桂梅老師在訓練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時特意提出了關于“閱讀”這一主題的研究思路,以帶領更多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能夠明確方向,不走偏路。
5.“作文”主題
作文,實際上是語文學習的一個綜合體現。在中考和高考語文試卷的最后一道大題就是考核每一名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可以說,當一個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作文水平時,那么這個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是較為不錯的。而想要具備較高的作文水平自然離不開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科學、優質、有效的作文訓練。竇桂梅老師十分注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訓練與提升,為此也制定了關于作文板塊的教學方法,力求幫助每一位學習語文寫作的學生能夠在作文環節有更好的個人表現[4]。
(二)教學的“超越”性
從竇桂梅老師的語文主題化教學理念來看,所謂“教材”其實就是教學所使用的一個材料而已,這份材料更多的是具備了工具屬性,卻不是唯其不可的。因此,竇桂梅老師始終堅持“鉆入教材”卻也要注意“跳出教材”,認為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站在高于語文課本的角度去看待、解剖和使用教材,千萬不能陷入“唯教材論”。這種超越教材的思想理念也是竇老師的語文課堂與其他老師的語文課堂大不相同的主要表現之一。
此外,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堅持認為一堂語文課雖然時間有限但是內容可以無限地拓寬;雖然容量有限但是思想卻可以無限地延展;雖然素材有限但是思路卻可以不斷地打開。所以雖然竇桂梅老師的語文課是和學生們一起坐在教室里學語文,但實際上竇老師已經帶著她的學生們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的語文世界里,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身在課內、心在課外的極其不同的語文課堂學習體驗,這樣的語文課堂自然超過了其他的語文課堂甚至是其他的學科課堂,這也是竇桂梅老師主題化教學的一大特色[5]。
二、主題化教學的含義
想要對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理念有著更為深刻地認識,首先要明確主題化教學的含義,即什么是“主題”以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主題化”。
(一)什么是“主題”
在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教學理念中,并不是指一個標題或者一個所謂的中心思想。結合對其他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竇桂梅主題教學”中的“主題”指的是文本的核心。譬如,在語文教材中關于表達“父與子”真切感情的課文《我爸爸》就是以“父子情深”的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敘述和描寫;而關于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則能夠體現在課文《秋天的懷念》當中;至于通過文章的敘述和描寫表達出“愛國愛民、自強不息”的主題的課文則是一篇名為《圓明園的毀滅》的優秀文章,讀來令人深思并值得反復咀嚼。這些文章都能夠提煉出一個精確的、凝練的“主題”,抑或被稱之為是“核心”“靈魂”的詞語,這些詞語能夠發人深省,讓每一個學習這一篇課文的學生都能夠有著屬于個人的思考和較為深刻的感悟,從而使得整個的課文學習過程更加的具有內涵和深意。
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提出的“主題教學”絕不僅僅是一個能夠概括全文的關鍵詞,更多的是不僅能夠將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加以提煉,更能夠在情感和意識上對每一名學習這篇課文的學生起到一個啟發、刺激和喚醒的作用,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所謂一個尖銳的詞語就能夠達到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何以“主題化”
在“竇桂梅主題教學”的理念中,始終圍繞著語文教學的主題化進行剖析和研究,那么,語文教學是如何實現“主題化”的呢?
“所謂‘主題教學,竇桂梅老師是這樣闡釋的:立足于語文教材,并從文本的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中,獲取具有促進兒童生命成長價值的核心‘語詞即‘主題, 其體驗、發現的過程稱之為‘主題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整個語文課程的教學步驟實際上就是對不同教學環節的羅列和簡單又重復的累加,雖然能夠保證完整、全面的教學流程,但是實際上整個教學的深度和力度都只是停留在一個十分基礎、沒有高低層次的平面上,更談不上所謂的深度和力度。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就往往喪失了其應該具有的吸引力,學生自然也就不會十分的喜愛一堂缺乏深度和力度的語文課。
由此可見,想要實現語文教學的“主題化”,不僅需要對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做到橫向的、平面的、具有延展性的剖析,更要透過平面縱向深挖,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更加深刻的主題內容和思想感情,并且對每一次深挖所探索到的語文主題思想加以總結、歸納和合并,最終將這些碎片式的思想精神凝練成一個整體,繼而形成了一個具有豐富精神內核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就是一堂語文課的核心思想和原始動力。通過這樣的反復剖析、探究、總結、歸納、凝練和提升最終獲得的就是語文教學的“主題”。
三、語文教學主題化的積極作用
竇桂梅的“主題教學”由主題出發,構建起一個個知識網絡,所選內容材料都是服務于主題的。通過主題來整合課內外文章,統籌學習,高效利用信息資源,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這無疑是為語文教育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
(一)教學主題化有利于明確教學思路
在竇桂梅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主題化”的教學理念十分有效地將一堂語文課、一冊語文教材甚至整個語文課堂都串聯起來,成了一個橫向極具延展性、縱向極具伸拉性的立體的語文立方體,在這個語文教學的立方體中,每一次課堂教學都能夠具備極為清晰、準確、明了的教學思路,對于每一位語文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都有著極為有效的指導作用。
教師在講解某一單元的時候,就要緊緊圍繞某個主題對教學思路進行教學設計,使得這些文本既能夠起到順序上的前后呼應,又能夠在內容、題材、形式和敘述方式上相互補充。讓學生們在學習這些圍繞著主題所展開敘述的文本中不僅體會到文章的主題思想,更能夠從作者的寫作手法、文本的表述角度以及教師的講解方式等多個維度上更加立體地去學習和理解這些與主題有關的課文。從而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能夠跟上語文老師的教學思路,逐步對課文有著更加深刻地認識,甚至開始建立自己學習語文課文的立體框架,全面提高對語文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水平。
相較于始終堅持傳統語文教學的絕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們,竇桂梅老師始終堅信要走在語文教師隊伍的最前沿,要成為語文教師隊伍的發聲者。竇桂梅老師從不認為教師是高于學生的,是純粹指導甚至指責學生的,而是應該培養在語文課上勇于質疑的學生,這樣才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具備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這樣的語文教師在我國龐大的教師隊伍中并不常見,所以竇桂梅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不同于人的教學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
(二)主題化教學有利于優化教學模式
在竇桂梅在推廣“主題教學”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即“預學——共學——延學”。這三個教學環節的設置,是緊緊圍繞著教學主題進行的。通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會對教學進行步驟上的設計,但是這些設計有的時候并不能發揮其切實有效的作用。但是,在竇老師的教學主題化理念中,三個教學步驟都是對教學過程能夠起到明確的指導和幫助作用的。
讓學生們能夠帶著一個明確的、清晰的問題去學習的時候,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就會更加濃烈而投入。事實上,每一個學生對于文字所勾勒出來的世界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但是有的時候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講解過于簡單和蒼白,就會破壞這種難以言說的美感,從而打消學生們對于語文課的熱愛和好奇心。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有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卻常常苦于沒有學習方向和學習方法而最終出現盲目學習甚至無效學習的情況。但是,竇桂梅老師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根據問題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而且還是需要理解、思考、探究、總結和提煉的答案。那么這個時候就能夠看出來竇桂梅老師拋出來的這個具有引導性的問題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絕非浮于文章表面能夠一眼就看到的字面意義的答案。
通常,在學生們的語文課上,更為常見的教學是語文教師通過對語文教材進行講解,幫助每一名學生從最基礎開始學起。通過“掃盲”的形式幫助每一名學生認識和掌握更多的漢字和詞語,繼而過渡到遣詞造句、閱讀短文、看圖說話和文字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去。而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往往和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可以說,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能夠憑借其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帶給學生們充分的知識營養,還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有著與文化學識交流的良好體驗感。這不僅僅是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提出了雙重的要求,更是對教授不同學段的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不同的考驗。可見,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絕對不是憑借著滿腔熱情就可以成功的。
結語
在當代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國著名語文教師竇桂梅老師提出了“主題教學”的理念,并且將語文主題教學與日常語文課程教學科學、優質、有效地進行了融合,使得語文教學出現了主題化的形式。本文立足“竇桂梅主題教學”,通過分析語文教學主題化的效果,對語文教學主題化的積極作用加以研究和論證,發現一線語文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理念能夠極為有效地將語文教學歸納為五個主題,其語文教學的思想更是切實超越了課本、超越了課堂和超越了絕大多數語文教師,其先進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和語文課程教學理念給予每一位語文老師和即將成為語文老師的在校生們極為重要的啟發,對于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成長和進步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賈蘇洪. 中學語文教學中邏輯教學法的有效實踐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3.
[2]孫爽紅.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然追求[J].林區教學,2023(04):104-107.
[3]張曉倩,邵瑞霞.用文學教育啟蒙心靈——從竇桂梅名著導讀課看文學教育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8(05):69-72.
[4]汪苗.中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文本主題教學淺析[J].才智,2017(22):201-202.
[5]溫儒敏.把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當作語文教學頭等大事[J].語文建設,2016(25):4-8.
(作者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