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知名作家湯朔梅之邀,日前赴奉賢莊行踏青賞花。櫻花勝雪,桃花如丹,菜花似金,朔梅帶我看桃花。朔梅的朋友有桃花八畝,望去已經蔚然成云,徜徉其間忽然想到李白汪倫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家”的故事,覺得哪里不對勁。
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唐天寶十五載,五十五歲的李白在皖南一帶游歷。安徽涇縣的前縣令汪倫重交游,喜詩賦,非常仰慕李白,很想和他交往。某日,汪倫聽說李白正在皖南盤桓,便寫了一封信相邀。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收到汪倫的信,便欣然前往,見了汪倫,汪倫解釋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大笑起來。汪倫款留李白數日,并贈送李白八匹名馬和十匹官錦。李白走時,汪倫親自送行,依依不舍。李白有感汪倫的盛情款待,作《桃花潭絕句》相贈:“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段佳話,千年以下人們一直津津樂道,可惜硬傷很多,難以自圓其說。
可惜硬傷很多,難以自圓其說。
首先,李白原先和汪倫并不認識,這是公認的。偏偏李白是出了名的飄忽不定,居無定所,不像他的老友,道士吳筠長期定居當涂橫望山,古時交通本來就困難,涇縣乃皖南山區,信息一向閉塞,汪倫怎么可能預知李白何時到何地,又恰好能接到他的邀請信呢?類似的狗血,早已頻頻發生。作為頂流級偶像的李白,“繡口一吐,半個盛唐”。他眾多的死忠粉里有個叫魏顥(原名魏萬)的,天寶十二年(汪倫邀請的前三年),為了一睹偶像風采而千里追尋李白。最先聽說李白在河南,就立刻騎馬從家鄉出發,帶上背囊,和他焚香沐手抄錄的李白詩卷,日夜兼程,趕到李白所在的嵩州,也就是今河南登封市,卻撲了個空,獲悉李白已下了江南。魏顥再次馬不停蹄地沿著李白漫游的路線一路追去,一路經會稽、明州、天臺、永嘉、縉云等地。歷經半年,跋涉三千里,才終于在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蘇揚州追上了李白,并激動地奉上了他四十八韻的長詩《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可見,追星之事,古今做起來都困難。此乃第一大疑。其次,朔梅兄的朋友有桃園八畝,遠望紅云靄靄的氣勢,汪倫所謂“桃花十里”,舊時當以方圓計,那么“十里方圓”等于多少畝呢?約3.75萬畝。故李白再傻白甜也不會相信有“3萬畝桃花”在等他,且不論涇縣乃小邑,就算皇家園林也從未見記載“三萬畝桃花”的,李白除非是白癡,否則就是假裝相信。再次,汪倫的“萬家酒店”,以彼時的經濟規模,偌大長安有沒有“一萬家酒店”都是極可疑的,古時“萬戶”即為大邑、大縣,涇縣就算是大縣,難不成“家家都是酒店”?似此忽悠(盡管善意),想那李白乃帝都長安大市面混過3年,“天子呼來不上船”之人,豈會如此輕信呢?!
朔梅兄聽來不禁撫掌大笑,說,看來盡信書,果然“不如無書”。這件公案,要么是袁才子編造的,后人寧信其有,不忍證偽;要么是汪倫忽悠,李太白明知有詐,而姑妄信之,不掃朋友雅興矣!
遺憾的是,太多的人把它當作信史來讀了,這才可悲。
其時酒上來了,我倆一口悶掉。連呼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