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聶娉舒 惠蕙 朱玉帆



摘 要:地方標準作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補充,是我國新型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促進經濟社會發 展、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隨著地方標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對地方標準的現狀進行分析有助 于其更好地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本文通過對歷年來西安市地方標準的發布數據進行統計梳理,簡要分析了西安市地方標 準發展現狀及不足,并提出了地方標準發展建議。
關鍵詞:地方標準,發展現狀,發展建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15
0 引 言
地方標準作為地方政府主導制定的滿足地方自 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的特殊技術要求[1],是重要的 地方創新資源,是我國新型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 分,對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近 年來,西安市以實現“標準立市、質量強市”為總體 目標,積極探索標準化發展實踐路徑。2018年,西安 市政府出臺《西安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規范地方 標準的制定、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之后,《西安市 標準創新獎管理辦法》《西安市養老服務標準化項 目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頂層設計逐步 搭建,為地方標準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經費保障。
1 西安市地方標準現狀
西安市自2005年開展地方標準工作以來,累 計組織制定并發布地方標準389項,從初期的農業技術規程到目前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以及社會 事業等多個領域。本文以西安市自2005年1月1日至 2023年10月14日共計389項現行有效地方標準作為 研究樣本進行分析。
1.1 歷年來西安市地方標準發布數量
據統計,2005年至2023年,西安市歷年發布的 地方標準數量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西安 市地方標準發布數量呈逐年上漲趨勢,并在2018年 以后呈現出倍數增長的態勢。2005年至2017年期 間,主要集中在農業領域,2018年之后地方標準工 作在各個領域全面展開。
1.2 標準歸口部門分布情況
西安市現行有效的389項地方標準分別由26 個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歸口,其中農業農村部門歸口 管理199項,占比51%;其次是商務部門,歸口管理 38項,占比10%;市場監管部門歸口管理26項,占比 7%。部分行業主管部門歸口管理標準數量分布情 況見圖2。
為充分發揮市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全市 標準化改革創新中的支撐作用,西安市于2023年初 印發了《西安市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 目前已建立品牌、工業信息化、融軍通用、養老、物 業、洗染服務六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此可 見,市級標委會還處在逐步布局階段。因此,西安市地方標準的技術歸口目前是以行業主管部門為主。
隨著市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建立完善,標委會在 地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中的作用也將逐步發揮。
1.3 標準行業分布情況
按照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 389項西安市地方標準的標準化對象進行歸類,如 表1和圖3所示,現有標準中農、林、牧、漁業地方標 準共209項,占比53.7%;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共 30項,占比7.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標準數量 排第三位,共22項,占比5.7%;其次水利、環境和公 共設施管理業地方標準也是22項,占比5.7%;公共 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標準21項,占比5.4%。 農業類地方標準制定工作開展較早,故累計數目最 多,目前已構成相對完善的農業種植、養殖標準體 系。為突出地方特色、傳承傳統小吃制作工藝,西安 市早在2015年率先組織開展地方小吃的標準制定工 作,目前已形成28項傳統特色小吃制作技術規程, 此類標準占據了住宿和餐飲業標準的絕大部分。
1.4 標準功能類型分布情況
就標準功能類型來看,如圖4所示,制定的規程 類標準最多,共205項,占標準總數的53%;其次是 規范標準,共137項,占比35%;指南標準27項,占比 7%;其他類型的有19項,占比5%。其中,規程類標 準中農業領域占比最多,共165項,占比80.5%。說明 在農業領域,標準制定需求以過程方法居多,需要 對種植、養殖過程及程序進行明確規定。
1.5 標準起草單位分布情況
就標準起草組成員數量來看,起草組為1~2 個單位的有266項,占比68.3%;3~10個單位的有 112項,占比28.8%;10個以上單位的有11項,占比 2.8%。
2018年之后,起草組成員單位數量在3個以上 的占比60.6%,起草組成員單位的廣泛代表性和社 會參與度有了明顯提升,地方標準公共屬性的特性 更加明顯。
就第一起草單位性質來看,如圖5所示,西安市 地方標準主導起草單位主要是科研院所、企業、政 府部門、檢驗檢測機構、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參 與地方標準制定的次數最多,其作為第一起草單位 參與的標準數量共計166項,占標準總數的43%;其 次是企業,共126項,占比32%;政府部門78項,占 比20%;檢驗檢測機構12項,占比3%;高等院校最 少,僅6項,占比2%。
根據以上數據統計及分析,可以看出科研院所 在標準的起草單位分布中占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在 農業、環境、能源、衛生等領域,科研院所的參與度 很高。標準的制定是以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先進的 管理理論和方法、實踐經驗為基礎,正是有了科研 機構的技術支撐,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才更 加凸顯。
1.6 標準涉及領域分布情況
就標準涉及領域而言,如圖6所示,農業領域涉 及標準最多,有209項,占比54%,其次是服務業領 域,共124項,占比32%,工業、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 分別占比9%和5%。
2 存在的問題
2.1 標準化協同推進力度不夠
《標準化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本行政 區域內的標準化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 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 業的標準化工作[2]。隨著新《標準化法》《地方標準 管理辦法》的頒布,行業主管部門參與標準化工作 的意識逐漸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行業主管部 門,認為標準制定工作就是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的 事情,和行業主管部門無關。還有一些涉及兩個以 上行業主管部門的項目,歸口管理較難協調。跨部 門、跨領域、跨行業協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2.2 重研制輕實施
近年來,西安市地方標準的申報數量逐年上升, 社會各界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熱情不斷上漲。但是 目前行業主管部門以及標準起草單位大多“重研制、 輕實施”。標準發布之后,只有部分行業主管部門或 者起草單位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培訓宣貫會、發放 宣傳冊等方式開展標準的實施宣傳工作,對標準實 施的監督檢查和效果評估工作也未全部有效開展。
2.3 復審的重視程度不夠
對復審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西安市現行的地 方標準里存在很大一部分標齡超過5年仍未進行過 復審的標準。因地方標準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不夠 健全,開展復審工作時未和實施評估情況相結合, 標準的閉環管理還不是很完善。一些起草單位“為 了制定標準而制定標準”,未運用PDCA的原理發揮 出標準的最大化作用。
3 對策建議
3.1 構建市級行業/領域標準體系
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 會的作用,從上而下,統籌布局,構建科學系統的市 級行業/領域標準體系以及發展規劃,聚焦重點、立 足需求、引領發展,對現存標準、待制定標準做好 規劃和計劃,為市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地方標準 立項工作提供行業發展前瞻性、方向性建議。
3.2 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標準化工作職能
2017年西安市成立了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 促使全市標準化工作由市場監管局“單打獨斗”的 情形向“市場監管局統籌安排、行業主管部門分工 管理、區縣政府監督實施”的多元共治良好局面發 展。市級標準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定期召開標準化 聯席會議,對標準化政策法規進行宣貫,對標準化 重要工作進行安排布局。標準化行業主管部門在 地方標準制定中應結合行業發展實際,在提出立項 建議、報送立項申請、征求意見、標準宣貫、實施監 督、標準評估等各個環節積極作為,充分發揮“標 準化+”效應。
3.3 開展地方標準實施評估
科學客觀的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可推動地方標 準制定工作的進一步完善。鼓勵相關行業主管部 門對本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重點標準,圍繞 背景情況、標準概述、實施效果評價方法和指標體 系、實施效果調研統計分析結果、實施效果評價結 論等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工作[3]。將實施評估作 為復審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分析和解決標準實 施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利因素,不斷改進地方標準預 研、制定、實施和管理,提升地方標準研制的質量 和水平,促進標準效益最大化,強化標準閉環監督 管理。建立完善地方標準制定實施全過程追溯、監 督和糾錯機制,實現地方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
3.4 加強市級標準化信息平臺的建設
加快標準化信息平臺建設,逐步開展地方標準 信息查詢、標準制定全流程線上審核、標準實施效 果評估、標準信息反饋等工作。改善標準化信息傳 播不及時、標準實施監督反饋無渠道、標準化項目 管理過程繁瑣、標準化成果展示無平臺、標準宣貫 查詢解讀不暢通等問題,是對政府數字化轉型、優 化營商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有力支撐。而建 立信息系統可通過便捷的網絡技術手段來擴大受 眾面,有效通過信息系統實現高效、透明、公開的 標準化項目全過程管理,從而提高地方標準化工作 效率和服務質量,建立健全統一協調、運行高效、 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
4 結 語
地方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補充,更 能夠體現地區特有的需求和特色。本文通過對西 安市現有地方標準數據進行分析,從歷年發布數 量、歸口情況、行業分布、功能類型、起草單位分 布、涉及領域分布等方面進行統計,通過分析問題, 給出對策建議。旨在推動西安市地方標準的研制和 實施工作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地方標準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6 號)[Z].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主席令第78號)[Z].
張曼莉.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方向[J].中 國質量監管,2022(4):58-60.
作者簡介
劉欣,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
聶娉舒,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研 究工作。
惠蕙,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理論研究 工作。
朱玉帆,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理論研 究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