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趙微 熱孜宛古麗·伊敏 古麗巴哈爾·托乎提 孫鵬


摘 要:本文對GB 19082—2009《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進行了概述,將標準中老版方法標準與現行方法標準進行 比較并進行討論,分析了檢驗方法中新舊兩標準的主要差異,初步探討檢驗過程中試樣調濕與環境調濕是否存在必要性,為 國內相關檢測機構和生產銷售企業提供新的技術指導和方法參考,為其正確理解和運用標準、準確判斷產品質量提供幫助 和指導。
關鍵詞:標準,方法,差異,調濕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20
0 引 言
醫用防護服作為醫務工作人員暴露在易感染環 境下的必需品,它能夠阻隔來自患者的血液、體液、 分泌物以及空氣中的飛沫和顆粒物等,為醫務工作者 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醫用防護服廣義上分為醫用 一次性防護服、隔離服和手術衣等[1]。但我們通常所 說的醫用防護服是狹義上的概念,指的是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材質決定了其防護 質量的好壞,目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大多采用復合材 料制成,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紡絲成網非織造布與透 氣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織造布復合,或采用水刺非織 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復合,或采用木漿復合水刺非織 造布。我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采用的是由原國家質 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的標準GB 19082—2009《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 求》,該標準規定了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要求、試驗 方法、標志、使用說明、包裝和貯存等內容。適用于為 醫務人員在工作時接觸具有潛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 體液、分泌物、空氣中的顆粒物等提供阻隔、防護作 用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以下簡稱“防護服”)[2]。
1 GB 19082—2009中方法標準的引用
在GB 19082—2009中,規定了醫用一次性防護 服的液體阻隔性能、微生物指標、力學性能以及接 觸舒適性等性能指標和測試方法,并且還對醫用一 次性防護服的結構款式和外觀要求進行了規范。其 中引用方法標準的具體性能指標要求見表1。
2 GB 19082—2009中引用方法標準 的新舊差異
在GB 19082—2009中,抗滲水性、透濕量、表面 抗濕性、斷裂強力及斷裂伸長率及抗靜電性檢驗方 法所引用的標準均已作廢,已作廢標準(以下稱“舊 版標準”)與現行標準(新標準)區別如表2所示。
2.1 抗滲水性
舊版標準GB/T 4744—1997抗滲水性與現行標 準GB/T 4744—2013的調濕一致(22℃,65%,未規 定時間),試驗方法一致,GB 19082—2009引用標 準GB/T 4744—1997修約結果為整數(范圍+平均 值),而現行標準GB/T 4744—2013修約結果保留 一位小數(范圍+平均值),主要區別為結果修約不 同。對于抗滲水性而言,結果修約更加精確,側重于 試驗數據的準確性。
2.2 斷裂強力及斷裂伸長率
舊版標準GB/T 3923.1—1997斷裂強力及斷裂 伸長率與現行標準GB/T 3923.1—2013斷裂強力及 斷裂伸長率調濕條件一致(22℃,65%,24 h),試 驗方法一致。舊版標準GB/T 3923.1—1997修約結果為:(1)<10 N修約至0.1 N;(2)10 N<x<1000 N 修約至1 N;(3)≥1000 N修約至100 N。而現行標準 GB/T 3923.1-2013修約結果為:(1)<100 N修約至1 N;(2)≥100 N,<1000 N修約至10 N;(3)≥1000 N修約至100 N,主要區別為修約結果不同。對于斷 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而言,現行有效標準相對于舊 版標準更加寬松了,結合日常防護服斷裂強力的檢 驗,我們發現縱向拉力時常達到100 N以上,而標準 限值為45 N就能滿足日常防護需要,因此修約至10 N只要滿足性能即可,更加科學。
2.3 透濕量
舊版標準GB/T 12704—1991與現行標準GB/ T 12704—2009透濕量主要區別為調濕預處理、 平衡時間以及結果修約的不同。舊版標準GB/ T 12704—1991透濕量沒有調濕,而現行標準GB/T 12704—2009透濕量增加了調濕(20℃,65%,未 規定時間),應是基于試驗數據與實際使用情況發 現,在實際潮濕的環境中對于防護服的透濕量的 大小會有一定影響;舊版標準GB/T 12704—1991 平衡時間為0.5 h,現行標準GB/T 12704—2009平 衡時間為1 h;另外舊版標準GB/T 12704—1991透 濕量結果修約到10 g/(cm2 ·d),而現行標準透濕 量結果修約為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4 表面抗濕性
舊版標準標準GB/T 4745—1997表面抗濕性調 濕預處理為(22℃,65%,24 h),而現行標準GB/T 4745—2012表面抗濕性調濕預處理為(22℃,65%, 至少4 h),試驗方法一致。而試驗結果沾水等級評 定中舊版標準GB/T 4745—1997中沾水等級評定為 5個等級,而現行標準GB/T 4745—2012表面抗濕性 增加了0級以及半級,沾水等級評定增加至10個等級 更加細致嚴謹。
2.5 抗靜電性
舊版標準GB/T12703—1991抗靜電性與現行標 準GB/T 12703—2010抗靜電性均不要求調濕,且修 約結果一致,但是,現行標準抗靜電性相比于舊版 標準,在試驗方法中增加了50℃預烘。在檢測抗靜 電性的方法中,現行有效標準對防護服試驗前的預 烘做了要求,高溫情況下對防護服的抗靜電性能有 一定影響,在北方夏天干燥高溫環境下日常使用中 這個指標也是很有必要的。
總的來說,GB 19082—2009中的試樣調濕、結 果修約要求在現行方法標準中有所變化,這些變化 使測試結果更加得準確科學,提高了測試的可靠性 和可重復性。
3 討 論
目前檢驗檢測機構在進行監督抽檢時均按照 GB 19082—2009及企業產品技術要求進行檢驗,而 GB 19082—2009中部分檢驗項目則采用過期作廢 標準,通過對作廢標準與現行有效標準進行對比分 析,兩者間存在部分差異,抗滲水性[3]、斷裂強力及 斷裂伸長率[4]的方法中主要是結果修約存在差異; 抗靜電性[5]方法中,現行標準對防護服試驗前的預 烘做了要求;而透濕量[6]的方法比較存在較大差 異,不僅是結果修約,在試驗調濕預處理以及平衡 時間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作廢標準并未對防護服進 行調濕預處理,但當相對濕度一定時,織物的透濕 量基本上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當溫度一定時,織物的透濕量基本上是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而 減少[7],為創造不利試驗條件,保證醫用防護服透 濕量達標,所以現行有效的標準中需要對試樣進行 調濕預處理;而在表面抗濕性[8]的方法中,無論是 現行還是作廢標準都需要調濕,但在調濕時間上做 了微調。
GB 19082—2009中引用方法標準中有要求按 GB/T 6529中規定的標準大氣(溫度20.0±2.0℃, 相對濕度65.0%±4.0%)[9]進行試驗,GB/T 6529根 據國際標準ISO 139:2005重新起草[10]。而新疆乃 至國內中西部省份均為較干旱地區,室內濕度大都 在30%以下,基于實際考慮,上述濕度較難達到并 穩定控制,由此因標準要求給檢驗機構和生產企業 帶來較大困擾。而且GB/T 6529—2008中的“特定 標準大氣”,既不是標準大氣,也不是“熱帶標準大 氣”,又不能包含全部棉紡織品方法標準中特定的 溫濕度要求,將“特定標準大氣”列入“紡織品 調濕 和試驗用標準大氣”,是不嚴謹的[11]。
針對環境溫濕度的問題,可以考慮采用以下 措施:
對于檢驗機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室內 濕度,例如使用加濕器、空調等,以確保試驗環境 達到標準要求。此外,也可以考慮采用其他替代標 準方法,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
對于生產企業,在GB 19082—2009所引用的 方法標準中可以發現,抗滲水性、表面抗濕性的調 濕預處理和試驗溫度中提出“常規檢驗或另有協議 可在室溫或實際條件下進行”,可在出廠檢驗時根 據實際溫濕度進行檢測,并在產品說明書中注明適 用范圍,以避免因氣候條件不同而引起的爭議;對 于抗靜電性、透濕量要求的試驗大氣溫濕度可以達 到便不再考慮;而對于斷裂強力及斷裂伸長率要按 照標準試驗中大氣溫濕度(20.0±2.0℃,相對濕度 65.0%±4.0%)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產品標準中提 出適應不同地區氣候條件的試驗方法。
同時,建議相關標準歸口單位在制修訂標準 時,應該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并對標準進 行相應的修訂和完善,以避免給檢驗機構和生產企 業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參考文獻
栗曉蕾,單毓馥,錢曉明,等.國內外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標 準對比分析[J].棉紡織技術,2023,51(6):29-34.
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 19082—2009[S].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靜水壓法:GB/T 4744— 2013[S].
紡織品 織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 的測定(條樣法):GB/T 3923.1—2013[S].
應樂,黃海燕,黃文斌,等.紡織品靜電性能檢測結果的影 響因素分析[J].中國纖檢,2022(3):83-87.
紡織品 織物透濕性試驗方法 第1部分:吸濕法:GB/T 12704.1—2009[S].
楊建忠,王新艷,李波.醫用防護服織物在不同溫 濕條件下透濕量的研究[J].紡織高?;A科學學 報,2005(4):389-394.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沾水法:GB/T 4745— 2012[S].
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T 6529—2008[S].
Textile—Standard atmospher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ISO:139—2005[S].
趙桂安,田金家,趙宸悅.淺析棉紡織品試驗與標準大氣 [J].中國纖檢,2019(2):122-125.
作者簡介
李洋,本科,實驗員,研究方向為醫療器械檢驗。
孫鵬,通信作者,副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醫療器械檢驗。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