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東


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是南方最大的煤炭資源省,素有“江南煤海”之稱,全省煤炭保有資源量約800億噸,居全國第五位。貴州省煤炭資源儲量大、煤種齊全、分布較廣、開采條件總體較好,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40%以上,主要為無煙煤、貧煤、焦煤,分布在全省9個市(州)74個縣(市、區、特區),目前全省49個縣(市、區、特區)有煤礦。
為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勝勢,貴州省能源局堅持“精開”戰略,全力推動煤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
深化精確探礦,全面摸清資源家底。加強煤炭資源規劃管控,留足找礦和開發空間,確保各類規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相協調。強化基礎地質勘探,加大地質勘查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和示范引領,鼓勵社會投資參與地質找礦,重點在“畢水興”地區實施一批煤炭找礦重點項目。督促和支持采礦權人進一步開展生產勘探,提高地質勘查程度,實現生產礦井探采平衡。
強化精準配礦,提高資源有效供給。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引導資源聚集,實行“價+率”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方式。加強礦業權儲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資源要素保障水平。科學合理配置零星資源,支持不同主體之間整合為同一主體、支持優化調整礦界劃分。強化礦業權出讓合同剛性約束,增強政府對資源的管控力度。
推進精細開礦,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礦區總體規劃修編,按照貴州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完成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管理職能的承接工作,建立完善總體規劃審批制度,督促指導地方加快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編制,統籌井工煤礦規模化發展和露天煤礦有序開發,結合實際于2023年11月20日研究印發《貴州省能源局關于做好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黔能源煤炭〔2023〕83號),為便于地方政府部門理解和實施,專門繪制申報審批流程圖,并于12月5日召開政策解讀會,就煤炭礦區總體規劃有關政策進行解讀和下步工作進行部署推進。有序推進露天煤礦開發建設,促進煤炭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推動金沙縣渝南煤礦(90萬噸/年)、鑫達煤礦(100萬噸/年)建成投產,硫磺坡煤礦、紅寨煤礦、楊山煤礦、大灣煤礦、黃家山煤礦開工備案;四海煤礦取得礦區總體規劃批復,正在辦理開工前有關手續。通過項目化、清單化實施煤礦新建、技改、提升、整合、盤活、淘汰等“六個一批”分類處置,全力提升煤礦單礦規模。2023年,通過新建、技改、整合,推動煤礦新開工備案56處、產能3565萬噸/年,進入聯合試運轉28處、產能1630萬噸/年,建成投產42處、產能2345萬噸/年,17處煤礦啟動規模提升至90萬噸/年及以上相關工作、提升后產能2190萬噸/年;通過淘汰一批,推動10處煤礦關閉退出(黔東南州退出煤炭產業)。優化煤礦采掘布局,提升綜合機械化、智能化采掘作業水平,不斷提高煤炭產能產量利用效率,自2017年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以來,貴州省累計建設300余處煤礦完成輔助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目前實現了正常生產煤礦輔助系統智能化率動態保持100%。截至2024年2月底,全省已累計建成投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78個,其中智能化綜采工作面4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33個,加快智能煤礦建設進程。貴州省共計4處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已建成并通過驗收2處,在建2處,到2025年計劃建成50處省級智能煤礦,目前已開工建設65處。同時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持之以恒夯實煤礦安全基礎,不斷提高煤礦本質安全水平。
做強精深用礦,培育集聚高端產業。支持發展煤焦化一體化產業,做大做優冶金焦及焦化副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設煤焦化一體化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煤焦化一體化產業。強力推進煤礦洗選能力建設,加速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現役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及超低排放改造,建設清潔高效煤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