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
【意象解讀】
月,通常代表著一種思念、思鄉的情感。在古典詩詞中,作者常借“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p>
月也常常被用來象征純潔、高潔的情感。古人常用“月”來形容美人的容貌,如“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等詞,就體現了人們對月的向往與追求。
有時,月還被賦予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在某些神話中有所體現。
此外,月還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暫而月亮永恒,這也是詩詞中最富有哲理意義的思考。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僅使他被世人所牢記,也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哲學真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痹略谠娙搜壑惺怯篮愕?,與人的生命短暫形成了帶有詩意的對照,這種對照讓人們看清了自己,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是人生卻早已不同。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說的也是這樣的道理。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類認知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的解讀和感受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無論是從文化、歷史、科學還是藝術角度來看,月亮都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存在。
【詩歌鑒賞】
鳥鳴澗
◎〔唐〕王 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
《鳥鳴澗》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詩人運用白描手法,寫了皎月倚山、桂樹玉立、鳥驚時鳴、春澗潺溪的景色,構成了一幅明麗幽靜的“有聲畫”,使情與景、動與靜巧妙結合,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歌前兩句將“花落”和“人閑”巧妙結合,后兩句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襯托出了山中的幽靜與閑適。
這首詩不僅描繪了春夜空山幽靜而美麗的景色,更令讀者感受到了盛唐時期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虞美人
◎〔南唐〕李 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絕命詞,寫的是在“故國不堪回首”的境遇下,他愁思難禁的痛苦。
全詞以“問”起,又以“問”結,由仰首問物,到撫心自問,曲折回蕩,如泣如訴,聲淚俱下。詞中運用了反襯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詞人卻怨問其“何時了”;東風帶來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詞人“不堪回首”之念,表達的感情自然更為深刻?!耙唤核驏|流”則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現出愁思如水、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的情感。
小樓春意盎然的景象,勾起了詞人故國愁緒,身居囚室、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而不得不觸景生情,悲從中來,對比之下,愁緒萬千、夜不能寐。詞人真的是很愁啊,他用美好的景致對比自己的囚禁生涯,當然愁上加愁。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鳥鳴澗》擴寫
◎原楚涵
今夜月圓,盈盈月光灑向桌面,桌上的宣紙被晚風拂動,《鳥鳴澗》三個大字躍然紙上,半夢半醒間,恍如一醉經年。
王維負手而立,桂花散落如雨。夜晚的山間漫起了薄霧,灑在桂花上,朦朦朧朧,帶著淡淡的花香,整個山澗顯得分外清幽。
正值初春,松柏蒼翠,山林在月光的洗滌下越發青翠欲滴,猶如名家所作的寫生畫,只此青綠,方能撫慰人心。
月亮從彌漫著霧氣的深澗背后緩緩地探出頭來,如皎皎白玉。森林中棲息的鳥雀被這朦朧的光輝驚醒,發出悠悠的鳴叫,在空曠的山林間顯得格外清晰。但也只是鳴叫,并未飛起,可能是因為此時正值盛世,到處都是和諧寧靜的氣象,山中的鳥雀也被這安寧所感染,所以膽子大了許多。
王維看著這番景象,桂花稀稀疏疏地落在他的衣襟上,那抹金黃與銀白的月光相互輝映著,煞是好看。王維就這么坐著,在這寧靜的春夜里,體悟著大自然的美好。
江南此時正是一副人間仙境的好模樣,踱步其間,讓人恍若身處世外桃源。
秀麗的江南,古往今來便被無數文人偏愛,所以王維來到江南,渴望在江南尋找一隅清幽寧靜之地。此間美景自是撫慰了他的心靈,故讓他流連忘返。
◆點評
桂花、明月、鳥雀等景物渲染了一個迷人的山間環境,從側面體現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文中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令小作者慢慢走進王維內心,體會到他的禪意。習作行文流暢,語言生動優美,遣詞造句貼切得體,為讀者獻上一幅生動傳情的寫生畫。
《虞美人》改寫
◎王若蘭
漫天星河無邊無際地向前延展,漆黑的天幕籠罩蒼穹。皎潔的明月懶散地掛在天邊,將柔和的月光肆意潑灑。樹影婆娑,月色順著天梯照在我的心底,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那年,宋軍的鐵蹄踏破城池,我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被迫歸降。驀然回首,我已在這異國他鄉生活了三年,俯首的群臣、美艷的嬪妃,都離我而去,陪伴我的只有無盡的惆悵與孤寂。
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這種日子什么時候才能到頭?想當初,金錢與權勢握在手中,我乃南唐的一國之君,那時的生活是多么快樂啊。
昨天夜里,小樓上又吹來了溫和的東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誰又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呢?風掀起枯葉,我長嘆一聲,望向遠方,悲傷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順著沾滿冷霜的小路繼續前行,那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經衰老,彈指間,皺紋爬上了雙頰,頭頂也漫上了銀絲。時間如白駒過隙,富宋替代我南唐似乎也是歷史的抉擇。
寒風將我的思緒拉回,我不禁打了個冷戰。抬起頭,我望向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輝煌的日子已經逝去,若有來世,我定要策馬揚鞭,踏破山河,奪回屬于自己的一切。要問我的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如眼前這滔滔春水一樣,翻騰涌動,向東流去。
愁緒萬千,仿佛也都流入這漫長的星河里。我毅然舉起眼前的酒杯,一飲而盡,雙目合上,腦海中浮現出以往的奢靡。只愿午夜夢回時分,能在夢中重現當年的盛世。
睜開眼,我執筆寫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月色蒼茫,雖有璀璨的群星相伴左右,但放眼望去,只有一個孤寂的我,無所依托……
◆點評
習作開篇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月夜思鄉圖,以哀景襯哀情。小作者將自己帶入南唐后主李煜的視角,在夜晚獨賞秋月,回憶起自己在故國的歲月,寥寥數語便將曾經的輝煌與當下的蕭瑟描繪得細致入微,使人心生凄涼。結尾借景抒情,將詞人的失意借江水東流表達得淋漓盡致。
全文語氣連貫,抒發的感情深沉真摯。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也被這份孤寂、凄清的情感所深深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