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摘要:“雙減”政策的推行落實,對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既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改革機遇,想要全面提升教育的質量,促進小學生的多元能力發展,使“雙減”政策擲地有聲,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不斷創新構建多樣性、層次性及拓展性的體育教學課堂,以此推進小學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從融入游戲元素,學練賽評一體,以及實施跨學科教學等多方面出發,概述了“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體育;創新教學;實施路徑
一、引言
在以往的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的教學并不受重視,且多數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基礎技巧和方法的傳輸,導致體育學科難以發揮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發展的作用。而在“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學受到了愈來愈多關注,其不僅能使學生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充分展示自身的興趣愛好,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還能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膽量,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基于“雙減”理念,積極探尋創新教學的路徑,以此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更多元的學習方法與深刻的體驗。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要點
首先,應把握以學生為本,注重個體差異的教學要點。在“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教育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明確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體育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運動的樂趣。
其次,把握實踐性,注重技能培養的教學要點。體育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掌握運動技能。因此,基于“雙減”的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應強調實踐性,通過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再次,應把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弘揚體育精神的教學要點。體育教育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更是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在“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和公平正義觀念,弘揚體育精神。
最后,應把握倡導健康生活,弘揚體育文化的教學要點。對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進行培養,最為關鍵的途徑之一即體育教育。在“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應倡導健康生活,通過體育活動,讓學生體驗運動的快樂,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弘揚體育文化。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致。“雙減”政策的落實是實現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途徑。而以往的體育教學工作更重視訓練學生的技能,而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愛好的培養。實施創新性的體育教學,可通過引入更多的游戲元素或者創新多元教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體育鍛煉,這不僅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調動學生高漲的學習興致。
其次,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雙減”理念的指導,各學科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而體育教學既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對其協作能力、競爭意識和公平正義觀念進行培養。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積極認真貫徹這一教育理念,立足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創新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可使學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高效發展。
最后,是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各個學科教師均提出了要求。尤其對于當前備受重視的體育學科,其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也應緊跟教育時代潮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通過創新體育教學的方法,強化體育教學的質量,有力推動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
四、“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創新教學的路徑
(一)基于“雙減”背景融入游戲元素教學
“雙減”政策下,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傳統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也阻礙了學生健康可持續地成長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創新豐富的學習課堂,而游戲對小學生來說有巨大吸引力,這時教師應綜合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在教學中有效引入游戲元素,設計一些有趣的體育游戲,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能有效鍛煉身心,掌握根本的體育技能,以此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致,提升學生良好學習的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進行“跑步”這一體育項目教學時,對小學生而言,這一概念并不陌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跑步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運動方式,但對很多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聽后聞之變色的體育項目。究其原因是跑步項目非常消耗人的體力,尤其是快跑,要求學生有很高的耐力以及爆發力,很多學生在進行運動鍛煉時難以全程堅持,會出現中途放棄的情況。因此,在“雙減”視域下,為構建創新性的體育課堂,使每個學生都能喜歡上這一運動,且能自主積極地參與跑步,獲得身心素質的發展,教師就可融入游戲元素,如組織開展“我是黑貓警長”的游戲扮演活動,讓每位學生輪流當一次“黑貓警長”,并選擇一些學生來扮演壞人,分別進行追逐奔跑的跑步活動,這時不僅能使以往枯燥的跑步運動,變得靈活且有趣味,還能有效學生的跑步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此種融入游戲元素,引導學生扮演角色的體育運動方式,能使每名學生在體育游戲中竭盡全力地奔跑,有效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其情感體驗。
(二)基于“雙減”背景學練賽評一體教學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想要基于“雙減”理念實施創新教學,教師不僅要重視融入新的教育元素,還應重視一體化、完整性的教學。而學練賽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其以學生為中心,以練習、比賽及評價為手段,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切實地體驗運動的樂趣,這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與競爭意識,使學生取得更長足地進步和發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把握學、練、賽、評的教學方式,以此才能將其育人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
例如:在進行“耐久跑”這一體育項目教學時,首先,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學。所謂學,即由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這時教師可從追逐跑、變速跑及計時跑等多個方面出發,依照學生的體育能力與特征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擅長的跑步方式。接著,教師就可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述呼吸方法以及耐力跑的正確姿勢,以此激活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致,使學生更好地展示蓬勃的朝氣,有力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
其次,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練習,有效遵循連貫和層次性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向學生傳輸基礎的動作要領,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訓練。仍以“耐力跑”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依照學生的體育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并為各梯度學生設置不同的練習任務,將耐力跑區間設計在30—60米之間,還可在學生練習時,讓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變速跑練習,以此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
再次,在學生完成學和練的學習任務后,教師應組織適當比賽,明確“雙減”理念,“減”的關鍵在于“增”,即增效率,增質量,比賽是一種有效減負提質的學習方法,這時教師可設計“100米短跑”“計時跑”等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體育教學做到練中有賽,賽中有練,賽練結合。
最后,則為評,評能起到反饋、引導、激勵等作用,應是教師最為重視的環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綜合性評價,還應增加評價主體,讓學生反思自評,或者讓生生互評,以此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發展。此種學、練、賽、評融為一體實施體育創新教學的方式,可讓更多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受益。
(三)基于“雙減”背景實施跨學科的教學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教育的多元化和綜合性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跨學科教學的理念也得到了廣泛認同和應用,其是一種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所強調的是知識的交叉融合和綜合運用,也是實施創新式教學的有力途徑。因此,在“雙減”視域下,體育教師想要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更好地幫助學生減負,可有效實施跨學科的體育教學,這不僅能強化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進行聯結整合,從而獲得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升。
例如:學校準備開展各班級的體育運動比賽時,體育教師可與美術學科結合,實施創新性教學,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現象力,以3-5人為一小組,分別設計本班級體育隊的徽章、海報及橫幅等,用畫筆彰顯班級的體育光彩,并評選表現最佳小組給予一定獎勵。同時,體育教師還可與音樂學學科結合,在體育鍛煉中學唱與體育主題有關的歌曲,也可以將一些體育課程中的指令,如“稍息、立正、向前看”等編寫成繞口令,在訓練時能依照口令進行有效運動。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可與數學學科結合,如“三級跳遠中,跳遠軌跡的曲線是哪種?”來關聯學生的學習認知,使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有效理解和學習體育運動的技能。此種實施跨學科創新教學的方式,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邊界,使學生更好地汲取體育知識,也為體育教學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四)基于“雙減”背景下校攜手同頻共育
想要讓“雙減”理念更好地落地實施,教師必須明確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與家長有更為密切的關聯,只有家校同頻攜手,才能為學生的成長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在“雙減”政策下,體育教師想要創新教學方式,可綜合學生體驗綜合水平,設計親子類體育活動,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與學生共同享受這份樂趣,這不僅能激活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致,也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為家庭教育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靈活性。
例如:在教學完“跳繩”這一體育項目時,體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學校進行練習,還應將這項運動遷移至家中,有效推廣“家庭一分鐘跳繩比賽”的活動,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帶領學生到空曠的地方,為孩子進行精準計時,錄制其一分鐘內跳繩的視頻,并將其發送到班級群里,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跳繩的經驗,使學生能明確自身跳繩的薄弱之處,從而逐漸改正。同時,家長也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當好孩子的“首席陪練”,利用休息和閑暇時間,與孩子一起做“跳繩”運動,這在監督孩子跳繩效果的同時,也能有效鍛煉自己的身體,增進親子之間情感的交流。此種家校同頻共育的教學創新方式,既能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讓“雙減”減負提質的教學目的高效完成。
(五)基于“雙減”背景借助先進技術教學
科技的發展已深深地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更多發展的可能,因其信息儲存量大,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且能將體育知識分步驟直觀詳細地呈現,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不僅能給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情感體驗,還能激活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因此,基于“雙減”視域,實施小學體育創新性的教學時,想要促進學生多元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教師可有效借助先進技術設備,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將體育知識內容以動態化的方式呈現,這不僅能帶給學生與眾不同的體驗,還能深化學生的理解認知,也能起到提質增效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基本體操”這一體育項目教學時,通常體育教師都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解,其中勢必會有部分學生左顧右盼,不耐心聽講,且缺乏學習動力。這時,為使每名學生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狀態,教師就可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設備實施教學,可基于教材中“基本體操”的知識內容,為學生動態化呈現體操的具體動作,分解步驟等,并運用慢放鏡頭將動作的細節呈現在學生眼前,來深化學生對基本體操動作的掌握,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動作的要領。此種借助先進技術創新教學的方式,為體育課堂注入了勃勃發展生機,也減輕了學生以往“灌輸式”學習的負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基于“雙減”創新體育課堂,以創新為中心,以強化學生身心素質為目標,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載體,可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體育鍛煉,這既貫徹了“雙減”的落實理念與目的,也能展現體育教學的新樣態。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尋“雙減”下體育教學的路徑,通過融入游戲元素,實施學練賽評一體教學,進行跨學科教學,家校攜手同頻共育,以及借助先進技術設備輔助教學的方式,有力提升體育教學的品質,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獲得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曹衛文.雙減政策下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的理性思考[J].田徑,2023,(04):75-77.
[2]劉佐林.雙減政策下關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考[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廣西梧州市藤縣第八小學,2023:5. DOI:10.26914/c.cnkihy.2023.003888
[3]張婷.轉向·轉變·轉型:“雙減”政策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策略[J].教育界,2022,(30):71-73.
[4]肖洪恭.“雙減”政策背景下創新小學低學段體育教學的實踐對策[J].名師在線,2022,(08):2-3+72.
[5]李玲莉.“雙減”政策背景下創新小學低學段體育教學的實踐對策[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2021教學改革成果交流暨專業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基礎教育).江蘇省南京市小營小學,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