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治偉 張曉燕 劉淏偉



摘? ? 要?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的基礎和優勢,目前已由頂層設計階段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基于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旅游資源點和文化資源點的類別、地理條件等方面的數據,運用核密度分析、緩沖區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探究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區(縣)在未來如何協同發展。分析結果表明:1)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呈現北京與張家口兩地分布差異顯著的特征,北京地區“冰多雪少”、張家口地區“雪多冰少”;2)北京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呈現“多區少核”的分布特征,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呈現“少區少核”的分布特征;3)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性較強。提出建議:1)優化冰雪體育資源空間布局,打造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樣板;2)增強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旅游資源點之間的空間關聯度,打造“冰雪體育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三位一體的冰雪體育旅游發展新模式;3)促進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助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區(縣)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冰雪體育資源;空間分異;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2?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4.02.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has entered the substantive implementation stage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stage. Based on the data of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attributes of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of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and buffer zone analysis, and explores how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zone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ijing and Zhangjiakou, with more ice and less snow in Beijing and more snow and less ice in Zhangjiakou; 2)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in Beijing show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areas and fewer cores, while the ice and winter sports resources in Zhangjiakou show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areas and fewer cores; 3) The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in the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have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with 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1)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and create a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2) to strengthe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d create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ourism, which is a trinity of“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 cultural resources + tourism resources”; and 3)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and Cultural Tourism Belt.
Keywords?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Tourism Belt;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spatial differenti
-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2019年發布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都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冰雪產業”[1]。2022年發布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中提出,打造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名片。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一脈相承,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2022 年冬奧會不僅促進了北京與張家口兩地經濟的聯動和提質增效[2-3],而且促進了運動休閑產業[4]和旅游業的發展[5],還推動了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務[6]與冰雪體育賽事的協同發展[7-8]。
產業融合是實現中國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9-10]。體育產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具有天然耦合性,是實現融合發展的優勢[11-14]。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未來將形成“條帶狀”產業資源集聚區[15]和“北京-延慶-張家口”區域冰雪旅游產業核心區[16],有望成為具有持續旅游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型旅游目的地[17]。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區在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即使同一地區內的不同區(縣)的發展也不均衡,亟需探究如何促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的協同發展。現有研究較少探討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賽后場館利用以及如何調整不同層級行政區的冰雪體育資源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基于此,本研究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理論視角,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為研究區域,綜合分析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的空間分異特征及其與旅游資源點、文化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以期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協同發展提供參考,同時也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各區(縣)制定冰雪旅游發展策略、調整冰雪體育資源的空間布局和冰雪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域
本研究中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包括北京市的7個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石景山區、昌平區、延慶區)和張家口市的10個區(縣)(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崇禮區、張北縣、懷來縣、涿鹿縣、赤城縣),總占地面積為24 800 km2。
1.2? ?數據來源
1)從業內訪問量較大和評價較好的旅游信息服務平臺搜集和整理民宿數據,搜集時間截至 2023 年3月31日,共獲取6 643條民宿相關信息(北京地區的民宿信息為4 972條、張家口地區的民宿信息為1 701條),主要對樣本民宿的地理位置(經度、緯度)進行了詳細統計;2)利用地圖軟件檢索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文化旅游資源點、冰雪體育資源點和旅游資源點,以及由人工進行重復數據刪除和修正,最終獲得8 403個資源點信息,其中包括文化資源點3 057個(北京地區的文化資源點為2 918個,張家口地區的文化資源點為139個)、體育資源點3 218個(北京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為2 854個,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為364個)、旅游資源點2 128個(北京地區的旅游資源點為2 006個,張家口地區的旅游資源點為122個);3)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網站收集整理得到北京市A級景區數量(A級景區有116個)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經度、緯度)、星級酒店的數量及其分布(星級酒店有311個),以及 6項世界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從張家口文化和旅游局網站收集整理得到相關信息,其中包括張家口A級景區35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2項、星級酒店67個;5)從地圖軟件獲取北京地區和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的地理位置(經度、緯度)并進行了統計,共獲取186條冰雪體育資源點信息,其中:冬奧場館有25個(競賽場館有13個、非競賽場館有12個)、北京地區有民營冰雪場館80個、張家口地區有民營冰雪場館10個、北京地區有滑雪(滑冰)裝備店30個、張家口地區有滑雪(滑冰)裝備店41個。
1.3? ?研究方法
針對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的點要素、線要素和面要素,本研究主要采用核密度分析、緩沖區分析等方法對相關信息進行了預處理和融合處理。
1)核密度分析(KDE)。該方法能清晰地反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的分散和聚集特征,核密度值越大,說明冰雪體育資源點分布越密集。其計算公式[18]如下。
f (x)= k( )/(nh)? ? ?1),
式中:f (x)是在點 x 處的估計密度,n是樣本中數據點的總數,xi是樣本中的第 i個數據點。k( )為核函數,h(>0)為搜索半徑, x-xi表示x到xi的空間距離。
2)緩沖區分析。該方法是分析某一地理位置的建筑物對其周圍地物影響的空間分析方法,主要是確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間臨近性或接近程度。其計算公式[19]如下。
B ={x|d (x,O)≤ L } 2),
式中:B是由x構成的集合,即要素O的緩沖區;L為緩沖區半徑,d為平面點x距離要素O的歐式距離。本研究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旅游資源點及文化資源點為分析對象,將冰雪體育資源作為受分析對象影響的客體進行緩沖區分析和空間連接,反映冰雪體育資源點相對于旅游資源點和文化資源點的空間分布狀況和距離可達性。
2?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空間分異特征
2.1? ?北京地區“冰多雪少”,張家口地區“雪多冰少”
近年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數量快速增長。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類型包括冬奧場館、民營滑雪場(館)、民營滑冰場(館)及滑雪(滑冰)裝備店。截至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共有125個冰雪體育資源點,形成了以民營滑冰場(館)、民營滑雪場(館)及冬奧場館(各占比40%、36.2%、23.8%)為支撐的資源結構特征(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個區(縣)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數量的空間分布差異較為顯著,北京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為107個,占比為85.6%;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為18個,占比為14.4%。北京地區冰雪體育資源點的數量空間分布差異也較為顯著。其中:朝陽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數量最多,達到42個;石景山區和西城區相對其他幾個區較少,均為6個。而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有15個,萬全區和張北縣各有1個滑雪場,宣化區有1個滑冰場,懷來縣、橋東區、橋西區、下花園區、涿鹿縣、赤城縣均無任何冰雪體育資源點。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的類型空間分布極不均衡,呈現距離衰減規律。北京地區整體呈現“冰多雪少”的空間分布特征,張家口地區則呈現“雪多冰少”的空間分布特征。北京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類型在3種以上,而張家口市除了崇禮區以外,其他有冰雪體育資源的區(縣)的冰雪體育資源類型均較單一。諸如冬奧場館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朝陽區、延慶區和海淀區。其中:朝陽區有7個冰雪體育資源點,海淀區和延慶區各有5個冰雪體育資源點,石景山區有1個冰雪體育資源點;冬奧場館全部分布在張家口市崇禮區,數量最多,達到8個。有一定規模的滑雪(滑冰)裝備店共有71個。其中:北京市有30個(主要分布在朝陽區和東城區);張家口市有41個(主要分布在崇禮區)。
2.2? ?北京地區“多區多核”,張家口地區“少區少核”
本研究使用軟件“Arc GIS10.7”對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核密度分布情況(見表1)。從表1可知,北京地區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空間分布呈現“多區多核”特征。其中:“多區”是指北京市的7個區基本都形成了冰雪體育資源點聚集高地,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石景山區共享冬奧場館和旅游客源,區位優勢明顯,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聚集的代表性區域;“多核”是指以5個城區為核心(主要包括朝陽區、西城區、東城區、石景山區、海淀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冰雪體育資源“核”,并且上述幾個城區的核密度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為最大、冰雪體育資源點較為聚集、冰雪體育旅游的發展條件優越,昌平區和延慶區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冰雪體育資源“核”,這2個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較為豐富,說明冰雪體育旅游發展潛力大。
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呈現“少區少核”的空間分布特征。其中:“少區”指的是崇禮區冰雪體育資源點最豐富,萬全區、宣化區、張北縣有少量冰雪體育資源點,而其余6個區(縣)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數量則非常少;“少核”指的是核密度最高的是崇禮區,崇禮區的滑雪場如今已經成為張家口市乃至河北省旅游的一張重要名片,是目前國內大型滑雪場的聚集地。崇禮區有多個大型滑雪場,每年冬季都會迎來大量滑雪愛好者。
北京地區“冰多雪少、多區多核”、張家口地區“雪多冰少、少區少核”的冰雪體育資源分布特征緣于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條件、政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首先,從地理條件而言:河北省眾多的中低海拔山體坡度不陡,不需要太多整修就可以建成優質的滑雪場,所以從山坡陡緩和海拔高度而言均適宜建造天然滑雪場,而且還能減少滑雪場地建設的資金成本。此外,張家口市與京晉冀蒙交界,冬季寒冷而漫長,積雪時間長達140天,并且冬季平均氣溫為-12℃,有利于存雪,同時也能避免過低的溫度對運動員與觀眾產生不良影響。而北京市主城區地勢平緩,地理條件并不適宜建造天然滑雪場,部分天然滑雪場館主要建在延慶區、昌平區等北京市中心城區周邊的遠郊區,同時北京市中心的冰上項目場館一般是室內場館,建設和維修費用都比較高,從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北京市中心更適于發展冰上項目。其次,從冰雪經濟發展條件來看:北京市發展冰雪運動的基礎較為堅實,冰雪運動項目普及程度較高,冰雪體育資源較為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北京2022年冬奧會結束后遺留的部分冬奧場館主要在延慶區,與昌平區的一些滑雪場恰好形成了集聚性的冰雪體育資源;張家口市崇禮區則依托優勢冰雪資源建造了大量的冬奧場館,為冰雪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再其次,從政策紅利而言:諸如統籌推進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和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規劃建設有序推進等措施逐步消除了北京市和張家口市在自然資源、經濟方面受到的制約,北京市主要推動舉辦與“冰”有關的體育文化旅游活動,而張家口市則主要推動與“雪”有關的體育文化旅游活動,最終形成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的多維度互補狀態,使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從而促進北京市與張家口市的冰雪資源形成“分布均衡、多區多核”的樣態。
總之,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的數量和類型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較大,“核心-邊緣”的空間特征突出,冰雪體育資源核心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集聚效應促進冰雪體育旅游發展的作用明顯,而冰雪體育資源邊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集聚效應促進冰雪體育旅游發展的作用小,應促進核心地區和邊緣地區冰雪體育資源形成彼此依托與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態勢。
3?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性分析
3.1? ?冰雪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空間關聯性
旅游資源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旅游資源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調查數據可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特有的旅游資源主要包括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民宿資源點以及除了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和民宿資源點以外的其他類型旅游資源。深度分析冰雪體育資源與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民宿資源點、除了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和民宿資源點以外的其他旅游資源點的空間關系,既能促進完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交通路線,也能為冰雪體育旅游發展增添更大的動力。
1)冰雪體育資源與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空間關聯性。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共有151個國家級旅游景區,其中:國家1A級旅游景區有1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有19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有7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有5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8個。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其旅游基礎條件好且知名度較高,“冰雪體育+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是促進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旅游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根據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分布的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可進入交通路網的條件,以3 km、5 km和20 km為緩沖區半徑進行分析可知位于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緩沖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數量分布情況(見表2)。
由表2可知:1)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除了北京鳳凰嶺自然風景公園、香山公園和植物園)、朝陽區的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5 km和20 km緩沖區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均在80個以上,石景山區分布的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5 km和20 km緩沖區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均在50個以上,說明這些區域冰雪體育資源豐富,具備發展冰雪體育旅游業的條件;2)距離北京城市中心比較遠的昌平區和延慶區的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5 km和20 km緩沖區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均少于50個,說明這些區域具有發展冰雪體育旅游業的潛力;3)而張家口市的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5 km 和20 km緩沖區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總數均少于20個,說明這些區域也具有發展冰雪體育旅游業的潛力。
2)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旅游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根據與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空間距離將旅游資源點的分布劃分為4個緩沖區(即距離旅游資源點0~3 km區域,距離旅游資源點3~6 km區域,距離旅游資源點6~9 km區域,距離旅游資源點9~12 km區域),并將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旅游資源點的緩沖區進行空間關聯分析。從中可以發現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旅游資源點的緩沖區的關聯。具體是:北京地區的旅游資源點分布非常密集,大部分冰雪場館分布在距離旅游資源點的3km范圍內;而張家口地區的旅游資源點分布較為分散,只集中在幾個區,冰雪場館主要分布在鐵路附近,并且很多旅游景區周圍沒有冰雪場館。產生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北京作為首都和冬奧會主辦城市,其區位優勢和冰雪體育資源優勢突出;二是北京地區一些居民的冰雪體育旅游需求旺盛,所以在北京市的旅游資源點周邊布局冰雪場館可以更好地滿足北京地區游客的需求。而張家口地區的冰雪場館除了供給當地人使用以外,更多的是向外地游客提供滑冰與滑雪服務,所以張家口地區的冰雪體育資源點分布除了與旅游資源關聯以外,主要還與交通路線分布相關。
3)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民宿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根據與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空間距離將民宿資源點的分布劃分為4個緩沖區(即距離民宿資源點0~3 km區域,距離民宿資源點3~6 km區域,距離民宿資源點6~9 km區域,距離民宿資源點9~12 km區域),并且將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民宿資源點進行空間關聯分析。從中可以發現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民宿資源點的緩沖區的關聯。距離民宿資源點較近的3 km范圍內的冰雪體育資源分布密度較大。由此可以推斷,北京2022年冬奧會帶動了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和鄉村民宿經濟的發展。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鄉村民宿資源不僅能為冰雪體育旅游游客提供住宿服務,還能為其提供特色餐飲等,能極大地促進“冰雪體育+民宿經濟”的融合發展。
3.2? ?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
廣義上的文化資源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本研究使用地圖軟件檢索獲取了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3 057個文化資源點,厘清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的空間分布關系,能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協同發展勾勒發展動能圖景。筆者依據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之間的空間關聯性分析結果,首先根據與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空間距離將文化資源點的分布劃分為4個緩沖區(即距離文化資源點0~3 km區域,距離文化資源點3~6 km區域,距離文化資源點6~9 km區域,距離文化資源點9~12 km區域),其次對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進行空間關聯分析,由此發現:距離北京市6個城區(即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石景山區、昌平區)文化資源點3 km范圍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分布密度較大,延慶區的文化資源點6 km范圍內的冰雪體育資源分布密度較大;張家口市崇禮區部分文化資源點3 km范圍內的冰雪體育資源點分布密度較大,其余區(縣)的文化資源點分布密度較小。
總之,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點均與其附近的旅游資源點、文化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較強,但是也出現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文化資源點和旅游資源點集中分布在北京市城六區和張家口市區,“一軸、三核、六區”的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空間格局目前還未形成,亟需推動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協同發展。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冰雪旅游是總引擎,體育賽事是重要驅動力,冰雪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科技與人才是支撐因素,最終要實現的是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共享資源和協同發展。
4? ?結論
1)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空間分異特征顯著,呈現距離衰減規律,即北京地區“冰多雪少、多區多核”,張家口地區“雪多冰少、少區少核”。
2)“核心-邊緣”的空間結構特征鮮明,北京市的冰雪體育資源核心區域的冰雪體育資源發揮的作用大,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邊緣區域的冰雪體育資源發揮的作用小,亟需促進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
3)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與其附近的旅游資源點、文化資源點的空間關聯性較強,主要聚集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交通路網附近,但是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5? ?啟示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空間分布差異明顯,但是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旅游資源點、文化資源點的空間分布關聯性較強,同時,北京2022年冬奧會紅利和相關政策有利于解決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發展不平衡與不充分的問題,以及有利于促進將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成世界級冰雪體育與休閑旅游的目的地、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樣板。
5.1? ?優化冰雪體育資源的空間布局,打造體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樣板
一是調整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供需結構,使其趨向協調化和均衡化,共建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聯動機制。二是充分發揮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區(縣)的資源優勢和基礎設施條件優勢,通過“冰雪體育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旅游目的地。三是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一軸串聯、三核引領、六區聯動”[20]的空間布局為基礎,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四是以產業融合為抓手,促進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資源、旅游資源及文化資源形成合力,推動“冰雪體育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五是以高質量發展理念構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發展協同體,形成“以冰雪體育為引擎、以文化賦能、以旅游帶動”的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相關區域協同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
5.2? ?增強冰雪體育資源點與文化資源點、旅游資源點的空間關聯度,打造“冰雪體育+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冰雪體育旅游發展新模式
一是依托奧運遺產文化旅游發展核、延慶體育文化旅游發展核和張家口體育文化旅游發展核[20]形成一些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特色鮮明以及知名度大的冰雪體育賽事,以此打造城市冰雪體育主題文化名片,將其主辦城市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冰雪體育旅游城市和國際知名的冰雪體育旅游目的地。二是堅持以創新為驅動,促進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的創新融合、城鄉體育融合、線上冰雪體育與線下冰雪體育融合,完善用于冰雪運動、冰雪旅游等方面的冰雪產品體系,延伸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鏈,建構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集群。三是以冰雪體育帶動旅游業發展、以冰雪體育旅游促進冰雪產業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和體育強國添磚加瓦。四是積極創新體育文化旅游服務,推動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冰雪文化產業、冰雪裝備業、冰雪旅游產業“四大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完善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經濟體系。五是依托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相關資源較強的空間關聯建設亞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和“冰雪體育之城”。
5.3? ?促進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助推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各區(縣)協同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區位優勢和冰雪體育資源優勢,形成“冰雪資源均衡、多區多核”的冰雪產業發展態勢,將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打造成北京冬奧場館賽后利用的國際典范和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二是以冰雪體育資源為基礎、以冰雪文化為內涵、以冰雪旅游為載體構建冰雪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相融合的新發展模式,形成冰雪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三是圍繞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體育文化旅游資源點,優化冰雪體育旅游交通路線,全面構建互連與互通的冰雪體育旅游立體交通網絡,使游客出行更便捷和更高效。四是增加多樣化冰雪旅游服務和產品供給,延伸冰雪體育產業鏈,促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相關產業實現“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五是完善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利益相關者的分配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協同發展有序推進。
5.4? ?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雖然拓寬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點的空間分異特征研究的視角,但仍有一些局限。一是由于能搜集到的數據有限,所以在分析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冰雪體育資源空間分異特征時,對選取的指標的分析有所欠缺,諸如政策因素、部分區(縣)經濟發展條件要素、旅游市場等因素,這些都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二是本研究中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各區(縣)的數據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未來可進一步區分北京市的數據和張家口市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三是本研究重點從空間分異角度展開研究,沒有從時間維度上加以研究,所以下一步可以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前、中、后維度的數據加以拓展研究。
參考文獻:
[1]? 關于以 2022 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EB/OL].(2019-03-31)[2023-07-05].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3/31/content_5378541.htm.
[2]? 倪莉. 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奧運效應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推動效力分析[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6):8-15.
[3]? 阮飛,劉春,林顯鵬. 2022 年冬奧會對京張地區的經濟影響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2):173-180.
[4]? 李少蘭. 冬奧會主辦城市運動休閑產業發展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3):32-35.
[5]? 魏敏,李書昊. 以冬季奧運會為契機助力京張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作用路徑與保障機制[J]. 旅游學刊,2020,35(4):7-9.
[6]? 林志剛,李杉杉,吳玲敏.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務協同發展策略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21,57(9):20-28.
[7]? 陳明輝,王慶偉,張樹敏,等. 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京津冀冰雪賽事協同發展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4):441-448.
[8]? 武雨佳,王慶偉,劉弋飛. 2022 年冬奧會背景下京津冀大眾滑雪賽事協同發展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1,40(5):16-23.
[9]? 李在軍,崔亞芹.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與推進路徑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3):299-307.
[10]? 陳明輝,王慶偉,張樹敏,等.北京冬奧會背景下京津冀冰雪賽事協同發展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4):441-448.
[11]? ?尹宏,王蘋.文化、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理論、經驗和路徑[J]. 黨政研究,2019,(2):120-128.
[12]? 蔣依依,洪鵬飛,謝婷,等.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的使命與路徑[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4):1-12.
[13]? ?武義青,李國平,張強,等. 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筆談) [J]. 經濟與管理,2021,35(9):10-19.
[14]? 王兆紅,羅樂. 促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4):25-38.
[15]? ?宋瑞,史瑞應.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基于游客需求的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4):49-59.
[16]? 於鵬,陳剛,孔景. 北京冬奧會:冰雪文化啟蒙與體育旅游產業推進策略——《體育與科學》“北京冬奧會與中國冰雪文化發展”學術工作坊綜述[J]. 體育與科學,2021,42(6):1-5.
[17]? ?何勝保.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冰雪旅游開發的昂普(RMP)模型分析[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0,36(5):37-46.
[18]? 高彩霞,劉家明,高巖,等.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空間格局及旅游開發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1,37(3):103-108.
[19]? 曹凱,劉青,謝菊英,等. 鷹潭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民宿分布特征和影響因素[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10):246-250.
[20]? 一圖讀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N/OL]. (2022-01-30) [2023-07-05].?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zcjd/202201/t20220130_93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