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董翠香



摘? ? 要?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是確保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的關鍵舉措和重要保障。《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改革提供了依據。在系統分析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內涵和應然價值取向的基礎上,以評價三角理論為理論基礎,構建了認知、觀察、解讀、運用“四位一體”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實踐框架,其中學業質量標準是認知框架設計的依據,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是學習評價的具體內容,而基于證據推理的過程模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基本范式。
關鍵詞? ?義務教育;學業質量;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評價框架;評價范式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學科代碼:040303? ? ? ?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4.02.008
Abstract?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is a key measure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22 Edition) has developed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s, 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learning of physical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ed 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normativ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 based on academic quality, with the evaluation triangl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learning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is constructed that integrates cognition, observ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 i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cognition framework,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and the evidence-based reasoning process model is the basic paradigm for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academic quality; learning evalu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evaluation framework; evaluation paradigm
教育部于2022年印發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了學業質量的內涵,并規定了學生在完成4個水平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應達到的學業成就表現,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雖然其可以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提供直接的依據,但是如何科學和有效地開展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是當前評價改革面臨的一大難點。同時,當前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評價立場功利、評價體系不健全、評價方法單一等[1-2]。因此,如何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還需要澄清相關問題: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內涵是什么?基本價值取向是什么?以及如何科學和規范地進行評價整體規劃和設計?這些問題將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效果,進而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從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視角出發,在系統分析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內涵和應然取向基礎上,依據評價三角理論,試圖構建以學業證據為核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實踐框架,以期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借鑒。
1?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內涵解析
厘清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內涵是深化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前提基礎。其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1.1?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操作性定義
《課程標準(2022版)》將學業質量界定為:學生在完成體育與健康課程某一水平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用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3]107。體現出學業質量是核心素養的具體行為表現,其衡量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達成水平,而不僅僅是對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則是指:通過系統收集學生的課內體育學習態度與表現、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與成效、健康行為等信息,依據學業質量對所反映的核心素養水平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情況進行判斷和評估的教育活動[4]。由此可見,學業質量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學業質量需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來衡量,學習評價需依據學業質量來開展,二者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5]。
鑒于此,結合對學業質量、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界定的理解,將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操作性定義界定為“評價者依據一定的學業質量要求,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收集與分析學生接受課內外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上的變化信息,并依據這些信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行判斷并作出正確決策,旨在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教育活動”。該定義總體呈現的特征為:1)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具有明確的評價主客體(教師、學生、家長);2)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該具有明確的評價內容(體育知識和技能、體能、學習態度、進步情況、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3)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是一種基于證據進行推斷的過程。
1.2?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目的
評價一般包含3種目的:工具性的、概念性的和說服性的。工具性目的以結果為導向,依據評價結果確定需要改進的教與學;概念性目的不是直接改進評價,而是間接影響學生對評價的認知;說服性目的是使學生相信在開始評價之前所堅持的立場是正確的[6]。
就工具性目的而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目的是幫助教師和學生改進教與學,從而促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達成。具體而言,首先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確定學生已達到的學業成就水平,然后教師和學生需要尋找現有學業成就水平與預期目標之間的最佳差距[7],最后制定科學有效地縮小差距的體育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最終達成全面育人的要求。
就概念性目的而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目的主要包括2個方面。1)評價即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結果不僅能夠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還有可能決定學生的發展方向[8]。2)評價即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不應僅僅是教學過程的附屬品,而應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當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時,他們應該從中學到新的東西[9]。
就說服性目的而言,在傳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中,說服性目的是指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使現有決策合法化,這是一種教師完全控制下的評價方式[10] 。然而在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中,說服性目的主要是指評價過程中的權力平衡。體育教師需要與學生或家長分享評價權力,允許他們在民主與有序的協商中自由表達意見,并共同作出決策。
2?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應然取向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然取向是指評價者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時應堅持的評價立場、評價態度以及所表現出的基本價值取向。其主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然取向應在以下3個方面重新進行定位。
2.1? ?立足系統性,轉變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思維
系統性思維主張看待事物的全貌,強調事物之間的關聯和互動[11]。在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中,意味著要綜合考慮評價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相關性和互動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是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專業的教育過程,主要包括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式以及評價結果的運用3個方面。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容是評價體系的基礎,決定了評價者重視什么,引導學生關注什么。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方式是實現評價內容的手段和路徑,其能夠有效調控評價內容的實現,決定了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運用既是評價活動的終點,也是評價實施的目的。評價結果運用應能夠準確、客觀地反映評價內容的狀態,并對評價方式得出的結果進行解讀與反饋。總之,在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過程中,這3個方面應該被視為一個動態的整體,若孤立地看待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導致學習評價的偏差。這就要求評價者需從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容的設計、評價方式的選擇、評價結果的運用等方面構建一個全面、有機、連貫、科學的評價框架,全面、公正、有效地推進學習者的學習和發展。
2.2? ?以學業質量標準為綱,拓寬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容
我國傳統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主要聚焦于“單一評價內容”,即著重考查學生在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一個階段后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或體質健康的達標情況,從而給出一個明確的分數或等級,難以反映學生體育學科能力發展和進步程度,更忽略了“以體育人”的綜合效應。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堅持把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學業質量標準為綱,勇于突破以往只對運動技術、體質健康等單一維度的評價,積極構建包含知識、能力、態度、興趣、進步幅度、行為、健康、品德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2]。全面系統的綜合評價能夠使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容更加系統、立體和多元,可有效地避免傳統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容的狹隘性和片面性,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2.3? ?以學業證據多元化為導向,變革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范式
評價是基于“證據”的價值判斷。證據的質和量直接影響著評價結果的實際價值[13]。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沿襲著傳統學習評價范式,未能從根本上發生轉變,存在3個方面表現。1)學業證據收集的單一性。簡單情境下的終結性體能、運動技術測試成績始終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重要甚至唯一證據,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的態度、進步幅度、健康行為以及品德方面的測評。2)學業證據分析的單一性。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分數、等級或名次一直是衡量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主要依據,而這種傳統的學業證據分析方式無法全面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3)學業證據運用的單一性。體育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中享有學業證據使用的絕對權力,而學生和家長評價主體的積極性未充分激發,評價作用未充分發揮。這種評價范式導致評價過程不夠公開與透明,也不夠嚴謹,評價結果缺乏科學性與公平性。鑒于此,倡導學業證據多元化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范式,就是強調在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狀況及核心素養水平時,必須建立在全面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與學生學業成就表現密切相關的證據信息基礎上,通過證據鏈推理對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作出價值判斷。首先,在學業證據收集方面,一方面關注體育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證據,及時調節學習過程。動態生成的證據既可以是“同步的”——課堂形成性互動,即“提問—回應—反饋”[14];又可以是“異步的”,即“測試—反饋—調整”。另一方面強調以學生的實際進步情況為依據進行考核的證據,既有關注“進步幅度”的“增加值”,又有聚焦“努力程度”的“凈效應”[15]。其次,在學業證據分析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開發智能化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工具和手段,搭建開放共享平臺和提供服務,科學而全面地分析各類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數據,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水平作出客觀的判斷,從而實現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主義,從模糊走向精準。最后,在學業證據利用方面,倡導構建學生、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共同體,形成家校聯動模式,共同建立多方協商參與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反饋機制。
3?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實踐框架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實踐框架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而構成的有機系統,該系統可以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實施提供可操作的路徑。其主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以“基于證據進行推理”的評價理念設計的認知、觀察、解讀“三位一體”的評價三角框架[16] 為理論基礎,構建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實踐框架。其中:認知是指需要評估學生的多維學業成就。觀察是指用于收集有關學生學業成就證據的任務。解讀是指用于分析從任務中產生的證據的方法。盡管評價三角框架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討論,但在《課程標準(2022年版)》背景下,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歷史局限性。根據斯蒂金斯的觀點,促進學生學習的學習評價,不僅要明確學習的評價目標,準確地收集與分析評價信息,還要將評價結果有效地反饋給不同的需求主體[17]。《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也同樣指出,需要不斷完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結果運用的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結果對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引領和促進作用[18]。因此,需將評價結果運用添加到評價三角框架中,以進一步深化評價三角理論。評價結果運用是指有效地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多元途徑。
基于此,在系統分析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涵和應然取向基礎上,依據評價三角理論,試圖構建認知、觀察、解讀、運用“四位一體”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框架,這4個要素形成了一個閉環循環系統(見圖1)。
“認知”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核心,也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實施的基本前提和基礎,而“觀察”“解讀”“運用”將會驗證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具體表現形式的相關認知,周而復始,從而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水平。在該評價框架中,將學業質量標準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認知框架設計的依據,學習評價指標體系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重要內容,將證據收集、解讀以及評價結果運用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基本范式。因此,該評價框架不僅解決了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比較關注的3個問題:認知主要解決“評什么”的問題;觀察和解讀主要解決“怎么評”的問題;評價結果運用主要解決“怎么用”的問題,還搭建起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
3.1? ?學業質量標準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認知框架設計的依據
為了有效地指導教師實施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課程標準(2022版)》制定了不同水平的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和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業質量合格標準。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義務教育各水平目標和學業要求,對學生在完成某一水平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應當達到的學業質量水平的具體描述。學業質量標準起到連接核心素養與課程學習評價的紐帶作用[19]。依據學業質量標準,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綜合考查,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能清晰地知道應該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學生應該學到什么程度,使“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成為可能,并且能提高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可操作性。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嚴格按照學業質量標準制定評價框架和評分標準,確定評價的基本內容與難度要求 。
3.2? ?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具體內容
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是依據學業質量標準,結合體育課程與教學目標、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教材內容特點構建的學業成就測試指標。學業質量標準通常是較為籠統的描述,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描述則相對更加具體,是對學業質量標準的進一步細化。正如于素梅所述,《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關于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評價的結構體系還有待更加具體化,從強調量化評價指標等角度進一步優化[20]。因此,可以運用分解與整合思維,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構建具有較強指向性、操作性和可測性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在邏輯上,存在“一對一” “一對多” “多對一”3種關系。其中:“一對一”是指一條學習評價指標達成一條學業質量標準;“一對多”是指一條學業質量標準需分解成多條學習評價指標才能達成;“多對一”是指將多條學業質量標準進行有效組合、聚焦或聯結形成一條學習評價指標。這3種關系分別對應著3種不同的分解策略:替代、拆解和組合。
替代策略是指根據“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基于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學習目標,將學業質量標準中的一般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題直接替換為具體學習內容主題,形成學年、學期、單元、課時一體化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拆解策略是指根據“一對多”的對應關系,基于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學習目標,將學業質量標準中綜合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題拆解成幾個相互關聯的具體學習內容主題,形成學年、學期、單元、課時一體化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組合策略是指根據“多對一”的對應關系,基于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學習目標,將學業質量標準中具有關聯性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題合并為一條具體的學習內容主題,形成學年、學期、單元及課時一體化的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以義務教育階段水平二“球類運動”課程內容為例,基于學業質量標準構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首先,基于《課程標準(2022版)》中的球類運動項目水平二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結合學情和教材內容特點,制定學習目標。然后結合學習目標,分解學業質量標準。《課程標準(2022版)》將水平二的“球類運動”主題設定了7個學業質量合格標準,標準1到標準7分別側重于評價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3]110。運用替代+拆解策略,可將標準1分解為4個學習評價指標(A1.1、A3.1、A1.2、C3.1)。運用替代策略,可以將標準2分解為1條學習評價指標(A2.1)。運用替代策略,可以將標準3分解為1個學習評價指標(A1.3)。運用替代+拆解策略,可以將標準4分解為3個學習評價指標(B4.1、C2.1、B3.1)。運用替代策略,可以將標準5分解為1個學習評價指標(B2.1)。運用替代策略,可以將標準6分解為1個學習評價指標(C1.1)。運用替代策略,可以將標準7分解為1個學習評價指標(B1.1)。
3.3? ?基于證據推理的過程模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基本范式
評價是一種通過證據鏈推理作出合理價值判斷的過程。以學業證據為核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推理過程模型包括識別證據、創設證據、收集證據、分析證據、解讀證據和運用證據6個方面(見圖2)。
3.3.1? 識別證據:以認知框架為基礎的過程性和結果性證據內容
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應以哪些證據為基礎?對這一問題的明確將直接影響評價者對證據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釋以及運用,進而影響整個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因此,清楚地識別證據是實施以證據為核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首要環節。姚林群和戴根元從素養本位的視角將學習評價的證據內容分為學科知識掌握的證據、學科能力形成的證據、學科核心價值觀發展的證據和學生學習品質養成的證據4個方面[21]。依據這一分類思路,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證據內容應以認知框架為基礎,依據證據產生的時間可以分為過程性學習證據和結果性學習證據2個方面。過程性學習證據主要與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意識表現、活動參與、學習指向)、學習參與(聽講與觀察、練習活動、交流互動)、單元或課時學業成就等過程性表現有關。結果性學習證據主要是學生在某一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完成后所達成的學業成就表現,諸如學期學業成就表現、學年學業成就表現等。
3.3.2? 創設證據:基于真實情境的表現性評價活動設計
創設證據是指通過科學地設計表現性評價活動來引出證據和保存證據的評價過程。表現性評價活動是一種基于真實復雜運動情境系統設計的活動任務,旨在激發學生的運動表現,進而在學生完成各種復雜活動任務中測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情況。表現性評價活動在形式上可以包括結構化活動和生活活動。結構化活動主要由5部分構成:明確的評價目標、豐富的評價內容、復雜的運動情境、多種學練方法以及評價標準。在體育課堂教學情境中,結構化活動包括游戲活動、對抗練習活動、比賽活動或一套完整動作的展示活動[5]。表2以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設計結構化評價活動。
生活活動是以真實生活情境事件為基礎設計的復雜活動評價任務,重點考查學生如何科學地綜合運用健康教育知識以及跨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和意識。例如,為了考查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變能力,可以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情境設計相應的活動評價任務。例如,要求學生制定一份突發疫情時科學合理的居家鍛煉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并沒有否定傳統的、簡單情境下的單一運動技術測試和體質測試,也重視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只是更加強調開展基于真實情境的表現性評價活動,這是未來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新趨勢,也是對傳統測試過于重視運動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學生能力的一種反思和改革。同時,也鼓勵評價者在設計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活動任務時,依據學情、教材內容特點等綜合設計多種活動評價任務,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多層次地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成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傳統測試靜態評價任務設計還是基于真實情境的表現性評價活動任務設計,都應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不僅要考慮與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性和匹配性,還要考慮評價活動設計的科學性(信度、效度)和規范性。
3.3.3? 收集證據:傳統數據采集與智能數據采集相結合的多元數據采集技術
收集證據是指根據不同類型證據內容特點,選擇恰當的數據收集技術進行數據采集的過程。按照數據采集技術的類型,可以將其分為傳統數據采集技術和智能數據采集技術。傳統數據采集技術主要有課堂觀察表、測量量表、成長記錄袋、訪談工具、運動等級測評工具等。傳統數據采集技術具有簡易、易操作、專業技術要求低等優點,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過程中,但其主要依靠人工,數據采集繁瑣,證據存儲不便,導致后續數據分析工作比較復雜,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需進一步論證。
隨著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出現,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減少傳統數據采集技術的弊端創造了契機。使用可穿戴傳感器、全息攝像系統、紅外成像、眼動跟蹤等智能工具,動態采集和管理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多模態數據,諸如言語、行為、心理、生理、腦等方面的數據[23],既可以全面描述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又可以建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大數據平臺,以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體系[24],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的全方位量化評價。
鑒于此,根據證據內容特點以及信息技術資源條件支持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傳統數據采集技術和智能數據采集技術進行融合,可以實現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多維度學業成就證據進行全過程的精準采集、記錄和存儲,為后續科學有效地分析證據、解釋證據和運用證據奠定良好的基礎。
3.3.4? 分析證據:傳統分析與智能分析相結合的多元分析方法
分析證據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審查、匯總、分類、統計和推理,深度挖掘證據的價值并形成評價信息的過程。根據證據的性質,可以將證據分析方法分為傳統數據分析法和智能數據分析法。傳統數據分析法以實證主義為理論基礎,這種方法論指導下的證據分析方法,不太關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性證據,而更加注重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結果性證據進行分析、統計和推斷。該分析方法包括2類:第一類是以經典測量理論為基礎的證據分析法,譬如描述性統計分析(頻數、平均數、方差)、推斷統計分析(方差分析、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和測驗統計分析(信度、效度、區分度);第二類是以項目反應理論、概化理論、認知診斷理論等為基礎的數據分析方法,逐漸被應用于證據分析中,能進一步提高證據分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5]。
考慮到傳統數據分析方法更加注重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預期學習結果的推斷,忽視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非預期學習結果的推斷,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語義搜索、自然語言處理的智能分析方法開始逐漸成為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證據分析的重要方法。例如: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智能化識別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表情、動作等圖像信息[26],分析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度、運動密度和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運用語音識別技術智能化識別學生體育課堂話語信息[27],分析學生的運動認知發展狀況和情感狀態[28];運用腦電感應、眼神追蹤等生理信息識別技術,對學生的眼動、腦電、心率等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可以獲得多樣化的生理反應結果。
以上分析了傳統分析方法和智能分析方法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證據分析中的應用。其實,在分析方法上,并不存在只適用于某一類評價證據分析的方法,評價者應依據證據的類型、人工智能技術資源支持條件以及評價的關注點,綜合運用各種分析方法,以實現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證據的精準分析。
3.3.5? 解讀證據:運用跨學科理論知識和常模參照精準揭示證據所反映的規律
解讀證據是指對證據分析結果進行全面而深入的闡釋,進而揭示證據反映規律的過程。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能否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能力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證據解讀的深度和廣度。對證據的解讀需要依據某些理論或工具來劃分或描述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水平。
在普適參照層面,可以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學科理論知識或研究成果,系統解讀證據分析結果,實現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發生機制的多學科、寬領域、深層次的挖掘與分析。例如,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與評價的一般標準[29]、基于人工智能的課堂評價新標準[30]、學校評價結果解釋模型[31]、不同視角下的體育運動與腦智提升相關理論[32]等,這些研究成果及相關理論對解讀證據具有普遍的參照意義。
在常模參照層面,盡管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理論能幫助評價者對證據分析結果作出意義闡釋,但是若沒有明確的基準線作為參考,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功能也將無法充分實現。因此,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常模構建將是今后長期以來重點關注的研究焦點。具體而言,以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利用大規模數據,構建不同性別、學段、城鄉和學校的常模,建立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常模數據庫,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提供科學可靠的基準參考,使得評價結果能真正成為未來體育考試改革中可參考的一部分。
因此,基于學業質量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證據解讀應綜合運用跨學科理論知識和各種常模參照標準,實現證據分析結果解讀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從而精準地揭示證據所反映的學習規律,為證據分析結果的解讀在實踐層面的運用效果奠定基礎。
3.3.6? 運用證據:運用評價結果反饋促進學生成長與教師專業發展
運用證據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有效地將證據解讀的結果反饋給教師、學生和家長,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過程。合理地運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反饋,能夠引導學生反思和優化學習策略,指導教師反思和提升教學效果,以及促使家長反思和改進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對學生而言,正確運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反饋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參與度。恰當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反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參與度,學習參與度的提高會使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中獲得更多的運動的機會,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水平。2)促進學習策略調整。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的反饋,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方面的具體行為表現,客觀地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狀況,及時地調整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3)增強學生對學習負責任的意識。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的反饋,能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必要性,形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了解自身哪些方面優秀、哪些需要改進,從而尋求更好的學習方法,并增強對學習的責任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或學校相關部門要減少過去僅提供單一分數作為評價結果的弊端,使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分值表現,獲取更豐富的反饋信息。
其次,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正確運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反饋對其專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1)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反饋可以幫助體育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從而可以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2)有助于提高教學能力。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的反饋,教師可以發現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新進行體育教學設計與教學資源的準備,為后續體育教學過程的改進明確方向,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3)提升學生學習的滿意度。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的正確運用,不僅能優化教學效果,也能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滿意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正如泰勒認為的,持續性的反饋評價實質上是教與學共同成長的過程[33]。
最后,對于家長而言,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結果的反饋,可以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在身體形態、機能、體能、運動技能、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當前狀況,以便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制定健康的飲食方案,設計科學的鍛煉計劃,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運動愛好與專長,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或學校相關部門要豐富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筆者建議采用“分項等級+評語”的方式。也就是說,不僅要告訴家長經過一個學期或一學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后,其孩子在核心素養各維度上的學業成就等級或處于整個群體的百分位區間,還需要向家長提供一份具體的、描述性的學生學業成就發展監測報告。這份報告至少應該包括學生當前的健康質量水平、有待著重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健康促進計劃3個方面的內容。
4? ?結束語
在《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背景下如何依據學業質量標準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是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關鍵舉措和重要保障。本研究在系統地分析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內涵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借鑒評價三角理論,探討了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實踐框架,以期為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課程與健康學習評價工作提供新思路。基于學業質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是一個復雜的任務,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這一實踐框架在實踐層面的應用研究,并不斷地完善該框架,從而促進指向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在實踐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惲敏霞,彭爾佳,何永紅.核心素養視域下學業質量評價的現實審視與區域構想[J]. 教育發展研究,2019,39(6):65-70.
[2]? 專家組. 雙減”政策與學校體育發展[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11):1-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07,110.
[4]? 季瀏. 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 體育科學,2022,42(5):3-17,67.
[5]? 季瀏. 新版義教課標:構建以核心素養為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6):1-9.
[6]? LAURA R, PECK & LINDSEY M. An evaluation use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ulti Disciplinary Evaluation,2009,12(6):139-156.
[7]? 崔允漷,雷浩. “教—學—評”一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3(4):15-22.
[8]? HARGREAVES 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Thinking outside the(black)box[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05,35(2):213-224.
[9]? EARl L M. Assessment as learning: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to maximise student learning[M]. Thousand Oaks:Corwin Press,2003:21.
[10]? 雷浩.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評價:理論基礎、內涵與研究方法[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9(5):78-85.
[11]? 朱成晨,閆廣芬. 農村職業教育跨界發展的思維范式:系統性思維[J]. 貴州社會科學,2020(6):101-107.
[12]? 于素梅. 基于一體化的體育教育質量評價定位及測評點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5):505-511.
[13]? 何永紅. 智慧教育背景下學業質量評價的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J]. 教育發展研究,2019,39(24):28-32.
[14]? 劉超,董翠香,季瀏.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堂教學行為分析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2):188-197.
[15]? 辛濤. “探索增值評價”的幾個關鍵問題[J]. 中小學管理,2020(10):1.
[16]? PELLIGRINO J W, CHUDOWSKY N, GLASER R. Knowing what students know: The science and design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M].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44-53.
[17]? ?理查德·斯蒂金斯. 促進學習的學生參與式課堂評價[M].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34.
[18]? 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EB/OL].(2021-03-17)[2020-03-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
[19]? 辛濤. 學業質量標準:連接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考試、評價的橋梁[J]. 人民教育,2016(19):17-18.
[20]? 于素梅. 基于一體化的體育教育質量評價定位及測評點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5):505-511.
[21]? 姚林群,戴根元. 論基于證據的學業質量評價[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6):49-57.
[22]? 王暉. 《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業質量和學習評價分析與落實[J]. 中國學校體育,2022,41(6):23-28.
[23]? ?霍波,李彥鋒,高騰,等. 體育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3):233-256.
[24]? 吳丹,馬樂. 基于可穿戴設備的醫療健康數據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研究[J].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8,8(4):15-27.
[25]? 王健,李連杰,單中偉. 基于評價三角理論的學業質量評價設計[J]. 中國考試,2019(1):30-39.
[26]? YUAN M Z. An analysis model of sports human body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tracking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7(4):71-73.
[27]? 吳立寶,曹雅楠,曹一鳴. 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教學評價改革與技術實現的框架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2021(5):94-101.
[28]? 劉超,董翠香,季瀏.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體育課堂教學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3):289-295.
[29]? 劉超,董翠香,田來,等. 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4):427-434.
[30]? 楊曉哲. 基于人工智能的課堂分析架構:一種智能的課堂教學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55-65.
[31]? 王薇,張鑫. 學校評價結果解釋模型的建構[J]. 中國考試,2021(1):89-94.
[32]? 陳愛國,熊軒,朱麗娜,等. 體育運動與兒童青少年腦智提升:證據與理論[J]. 體育科學,2021,41(11):43-51.
[33]? TYlER 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reprint editi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