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

摘要: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大前提下,項目化學習的方式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這些前沿的教學理念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不妨去追溯教學的本質,去深耕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位一體的“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指引下,如何通過恰切的學習任務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值得我們探索。筆者以九下詩詞曲五首為例,從項目活動設計的恰切性,項目活動設計應符合語文學科特點以及項目活動應注重多元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項目化學習案例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項目化學習;案例
“項目化學習,是指學生圍繞來自真實情境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項目主題,在精心設計任務與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較長時間的開放性探究,最終建構起知識的意義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1]它打破了傳統課堂中一課一教,知識傳遞的方式,甚至提出了比當前“大單元教學”理念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大單元教學中已經突破了課與課的界限,嘗試尋找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并以此為切入口完成單元教學目標。那么項目化學習在大單元教學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完成較為具體的項目任務,這種項目任務更注重實踐性和運用性,這無疑是一種較為高階的學習方式,當然也是一種較為高效的教學方式。想要設計好語文項目化學習活動并不易,我們在進行新的教學理念實踐之前必須要做的是厘清這些理念的深層次含義。筆者認為,無論教學理念多么高深難攀,它的根一定是扎在課程標準之中,那么深耕課程標準便能幫助我們抓住項目化學習的本質。
一、深耕課程標準,緊扣核心素養
2022年版新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就提出了“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要求,課標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縱觀整本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要求都指向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淺探,而是深耕,它實際上要求教師退居學生的學習活動之后,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交還給學生。教師站在幕后需要有更高階的教學思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獨到的見解,否則無論是情景的創設還是項目的設置都會有所偏頗,不夠準確。
在課程評價上,新課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能貫徹好新課標的教學設計理念,那么傳統的終端評價已經不能夠達成教學評價的要求。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2],筆者認為,這個要求其實是教學逆向思維的一種表現,是評價標準的前置,當然這種評價標準并非成績評價,而是能力評價,水平評價。學生能根據前置評價來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設計課程評價時,還應該注意評價的多元性以及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到底應該以什么為導向呢?新課標在“核心素養內涵”部分有明確要求。所謂的“核心素養”應該落實到具體培養目標上,從語文學科來說,就是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審美創造。我們在具體教學中應時刻提醒自己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在此大前提下,筆者以九下詩詞曲五首為例,設計了項目化學習任務。
二、項目化驅動任務要恰切
筆者認為所謂的恰切需要符合幾個條件,第一,符合學生的發展認知,也就是說我們在設計驅動任務時不能過度拔高,不能太難,應是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任務。第二,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們設計的驅動任務應是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最好是能夠獲得較為巧妙的教學契機,否則便會嚴重挫傷學生主動學習實踐的積極性。第三,新課標中課程理念的第一部分就提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設計驅動任務時,我們也應適當考慮學科育人的目的。
九下第六單元所涉及的課文多是反映古人的政治、軍事生活,詩詞曲五首也與此相關,恰好我們學習此單元時是12月中旬,12月13日為國家公祭日,以此為契機,開展有關戰爭話題學習活動順理成章。設計在國家公祭日的背景下,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也旨在引導學生根據詩詞曲五首的學習正確認識戰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能夠在具體任務實施和完善中達到更高的思想認知,即能夠完成語文學科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于是,筆者設計了此單元項目化學習的驅動任務:
12月13日為國家公祭日,我校學生會準備舉辦一次“反對戰爭,珍惜和平”的主題展覽,正好近期我們讀到了詩詞曲五首,請以此為內容為此次展覽設計“古代詩歌中的戰爭”板塊。請同學們結合詩詞曲五首完成此項任務。
新課標在課程實施部分明確提出了要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筆者認為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指向是活動任務的必要性,這其實很好地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設計活動任務時的隨意性,理解這一點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進行情境的創設或活動任務的設計。本項目的驅動任務就是在國家公祭日的背景下,完成相關主題展覽部分版塊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根據詩詞曲五首的學習正確認識戰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項目化活動任務要符合語文學科特點
筆者研究的部分課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拍攝微電影的活動,但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僅提到老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微電影的拍攝和展示,最契合語文學科特點的學習活動丟失,不免令人遺憾。我們其實可以將微電影的拍攝細化為語文能力提升點,如微電影劇本的撰寫,微電影觀后感的寫作等,這樣便能做到用語文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那么回到課標的要求中去,在語言運用部分,課標明確提出了應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能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有效交流溝通的要求。在思維能力部分,又提出了培養學生聯想、探究、分析、歸納等能力。據此,筆者將此語文項目活動細化為以下任務:
任務一:學校希望在導覽語音中插入詩詞曲朗誦音頻,請你選擇詩詞曲五首其中一首進行朗誦設計,并說明設計思路。
任務二:研讀詩詞曲五首并結合拓展閱讀資料,小組合作完成探究任務單,并根據探究內容和結果設計主題展板。
探究任務單:
探究方向一:你從詩歌中讀到了怎樣的戰爭?探究提示:可從《十五從軍征》內容和主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景色以及場景描寫入手。
探究方向二:人們為何而戰爭,如何面對戰爭?探究提示:可從《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有懷》《過零丁洋》的主題入手。
探究方向三:人們如何看待戰爭?探究提示:可從《山坡羊·潼關懷古》以及拓展資料等內容入手。
任務三:請你根據以上探究內容,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一份200字的倡議書,要求與此次展覽主題相呼應,附于展板上。(提示:全員創寫,小組評價擇優討論再改,并附于展板上)
后續任務: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探究內容,完善一份小組展板設計。
2.班級內先進行展覽,根據設計的展板評價表選出其中最好的一份,再班級討論提出建議修改,選出全班最優并在走廊進行“古代詩歌中的戰爭”板塊展示。
3.對本次展板設計活動任務你的參與,小組的合作以及最后的呈現進行總結反思,撰寫學習心得。
我們知道,“任務”主要是指“做什么”,是一個不依賴教師的講解而進行的學習行為,要做到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我們就可以依賴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討論、交流、探究、思考、歸納、創新中提高素養。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部分新課標要求我們注重整合聽說讀寫,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提升審美能力。本課為古詩詞曲更應注重誦讀,任務一筆者設計導覽語音錄制的活動即符合驅動任務的要求,又能讓學生再次回顧古詩詞誦讀的要求,并借助于誦讀設計思路,完成對詩詞曲的初步賞析,并對作者的情感有初步認知,為下一步探究做好鋪墊。
任務二為該項目學習的主要內容,通過探究任務單的設計,讓學生在鑒賞、分析和探討中獲得對戰爭的具體感受,并能夠有所收獲,總結歸納出探究成果,從而完成展板的主體設計。當然,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更深入思考,可以提供一些助讀拓展資料。(如詩人的寫作背景,或者提供現代生活中離戰爭較近的事件,如中印邊境沖突等)
新課標在表達與交流部分提到學生應能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任務三的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這是展板設計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創意表達的一部分,更是學生在有所感悟后的一種終端體現,符合驅動任務要求。不難發現,無論是任務一的導覽語音設計誦讀,還是任務二的鑒賞分析探究,任務三的創意寫作,這些細化的學習任務都緊扣語文學科能力提升的要求,也就是說,我們在設計項目化學習活動時一定要牢牢記住體現語文學科學習特點,在解決具體問題中能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四、項目化活動過程,應注重多元評價
不同于傳統的終端評價形式,項目化學習本就是一種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解決問題中收獲的過程,所以在實施項目化學習時,我們應該隨著活動的生成隨時進行過程性評價,筆者在設計此項目化學習活動時,設計了以下評價體系:
任務一評價形式:請在小組內進行朗誦展示,并由組內同學依據評價表(評價表提前討論定稿)進行打分。選出每組評分最高的同學利用朗讀亭進行朗誦錄制。
任務二評價形式:
1.過程評價
2.終端展示評價
班級內先進行展覽,根據設計的展板評價表選出其中最好的一份,再班級討論提出建議修改,選出全班最優并在走廊進行“古代詩歌中的戰爭”板塊展示。對本次展板設計活動任務你的參與,小組的合作以及最后的呈現進行總結反思,撰寫學習心得。
此項目化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主要由學生自主評價,事先下發評價表,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并且能夠學會自我評價,這其實也是對他們活動實踐的一種正向引導。當然,在學生進行課堂活動的同時,教師也需要參與課堂,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和評價。也就是說,在項目化學習中,我們應該多元化地去設計學習評價。
五、小結
在本項目活動任務的設計中,筆者將主題定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在探究表格設計中以“戰爭是怎樣的?人們為何而戰?如何面對戰爭?如何看待戰爭?我們的探究結果”來引導學生去認識戰爭,反思戰爭,學生在完成一系列探究任務后,不僅能夠達成提升語文學科素養的能力,更是在這一主題的引領下,提升了自身思想文化修養,達成了更高的學習目標。當然,對于初中語文項目化學習的探索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關注,比如在設計項目任務時,如何關注項目的完整閉環,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優化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相信只要我們能堅持探索,勇于實踐,一定能有更好的突破。
注釋:
[1]吳辰怡.初中語文項目化學習實踐與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