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超聲軟指標與無創DNA檢查在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中聯合應用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榆林市第一醫院進行常規孕期檢查的39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孕婦均接受超聲檢查,對超聲軟指標異常孕婦進行無創DNA檢查并定期隨訪,直至分娩結束。分析超聲軟指標異常孕婦無創DNA檢測結果及其羊水染色體核型結果,記錄染色體異常孕婦的妊娠結局。結果 396例接受超聲檢查的孕婦中24例軟指標異常,異常率為6.06%(24/396);對24例超聲軟指標異常孕婦行無創DNA檢查,共檢出9例(37.50%)高風險胎兒。無創DNA檢測高風險核型與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的一致率為100.00%。9例高危孕婦均行引產;15例低危孕婦中2例流產,13例順利分娩,實驗室檢查顯示新生兒染色體均正常。結論 超聲軟指標聯合無創DNA檢查可提高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檢出率,與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一致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超聲軟指標;無創DNA檢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產前篩查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6.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6.003
產前檢查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且效用最高的預防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方法。有研究顯示,孕婦年齡較大、孕期接觸有害物質、葉酸攝入量不足等因素均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1]。目前,臨床多通過羊水穿刺或絨毛取樣等方法鑒別胎兒染色體異常,但以上方法均為侵入性檢查,具有較高的流產、宮內感染等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2]。近年來,超聲檢查在婦產科得到廣泛應用,其檢測速度快,可重復檢測,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醫師可通過超聲軟指標于孕早期發現胎兒解剖結構的異常變化,并建議孕婦進一步行介入性產前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3]。無創DNA檢查是指通過孕婦外周血液提取胎兒游離DNA并進行相關基因檢測,該方法與傳統血清指標篩查相比,適用范圍較廣,不受孕婦年齡、孕周及體質量等因素影響[4]。因此,本研究分析超聲軟指標與無創DNA檢查在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中聯合應用的價值,為提高產前篩查準確率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榆林市第一醫院進行常規孕期檢查的39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超聲軟指標異常者均配合定期隨訪,直至分娩結束。所有孕婦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0.61±8.93)歲;孕周12~27周,平均孕周(19.45±5.84)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2.13±0.57)次;產次1~3次,平均產次(2.05±0.62)次;孕早期213例,孕中期183例。本研究經榆林市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年齡≥18歲;⑵均為單胎妊娠;⑶孕周≥12周;⑷無家族遺傳病史;⑸可配合定期規律性產檢;⑹臨床相關資料、超聲軟指標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孕晚期者;⑵孕婦本身存在染色體異常疾病者;⑶既往接受過干細胞治療或移植手術者;⑷伴有習慣性流產、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壓等嚴重妊娠期并發癥者;⑸超聲顯示胎兒結構畸形者。
1.2 檢查方法 超聲檢查:所有孕婦均經超聲診斷儀(GE,型號:Voluson E10)檢查,孕婦取仰臥位,將腹部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后將其置于孕婦腹部,確定孕周,記錄胎兒頭臀長度,按頭部、面部、脊柱及胸腹部的順序全方位掃描胎兒,掃描過程中記錄胎兒生命體征(胎心、心率)和生長指標(頭、腹圍度、股骨生長情況、羊水深度)。超聲軟指標評估[5],⑴頸項透明層(NT)檢測:取孕早期孕婦的胎兒正中矢狀面,測量其胎兒頭臀圍度及NT值,重復測量3次后記錄平均值;⑵頸后皮膚皺褶(NF)檢測:取孕中期孕婦的胎兒小腦切面,以胎兒皮膚外側邊緣為起點,中線顱骨外側邊緣為終點,測量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重復測量3次后記錄平均值;⑶鼻骨發育檢測:取胎兒正中矢狀切面鼻骨處,若超聲顯示強回聲則提示胎兒鼻骨發育異常;⑷腸管檢測:若超聲顯示腸管處回聲與胎兒骨組織強度相近并呈現回聲增強則提示胎兒腸管發育異常;⑸臍動脈檢測:超聲探查胎兒臍動脈,若顯示僅一條臍動脈則提示臍動脈缺失;⑹心室檢測:超聲若顯示心室內存在強回聲光斑則提示心室發育異常;⑺側腦室檢測:超聲探查單側或雙側側腦室寬度,若為10~15 mm則提示側腦室擴張;⑻腎盂檢測:超聲顯示腎盂前后最大徑增加或內無回聲或無明顯回聲,則提示可能存在腎盂分離;⑼股骨檢測:計算胎兒股骨長徑與正常孕周胎兒比值,若結果低于兩個標準差則提示胎兒股骨短。
無創DNA檢查:對于超聲軟指標顯示胎兒生長指標異常的孕婦進一步進行無創DNA檢查,抽取其外周靜脈血5 mL,通過大規模基因組測序法的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對血液中游離的DNA進行序列檢測,記錄孕婦血液的無創DNA檢測結果并與人類參考基因進行對比。三體高風險診斷標準[6]:Z=(待測染色體的比例-總體人群比例)/對照組待測染色體的方差。以3分危險程度分界值,若Zgt;3分則為三體高危,Z≤3分則單體高危。
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對孕早期者進行絨毛活檢(穿刺針經彩超引導下穿刺進入胎盤絨毛,注射器抽吸絨毛組織);孕中期者進行羊膜腔穿刺術(局部麻醉后在彩色超聲的引導下,避開胎兒及胎盤,經腹壁穿刺入子宮直至羊膜腔,抽取20 mL羊水,培育7~14 d)收集絨毛或羊水后進行常規檢測,獲得最終染色體核型。
1.3 觀察指標 ⑴分析超聲軟指標與無創DNA檢測結果。⑵分析無創DNA檢測結果與羊水染色體核型結果。⑶對所有超聲軟指標異常孕婦隨訪至分娩結束,記錄其妊娠結局。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
2 結果
2.1 超聲軟指標與無創DNA檢測結果分析 396例接受超聲檢查的孕婦中24例顯示超聲軟指標異常,異常率為6.06%(24/396),對24例軟指標異常孕婦行進一步無創DNA檢查,共檢出9例(37.50%)高風險胎兒,見表1。
2.2 無創DNA檢測結果與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 無創DNA檢測高風險核型與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一致率為100%,見表2。
2.3 妊娠結局分析 9例高危孕婦均行引產;15例低危孕婦中2例流產,13例順利分娩,實驗室檢查顯示新生兒染色體均正常。
3 討論
既往研究指出,而染色體異常是造成新生兒缺陷的主要原因[7]。隨著我國居民對“優生優育”意識逐漸重視,孕前健康檢查、孕期保健指導及產前篩查等已引起孕產婦的高度重視[8]。臨床將羊水穿刺、絨毛活檢等侵入性檢查作為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的金標準,但上述方法會對孕婦造成一定創傷,且存在感染、流產等風險,目前臨床對孕婦是否必須進行侵入性檢測仍存在較大爭議[9]。傳統的血清學檢查受取材時間、孕周等因素影響,檢查的準確率較低,僅適用于大規模篩查,難以精準地識別高危孕婦[10]。超聲在產前篩查中是一項較為簡便且經濟實用的方法,通常在孕11周后,胎兒肢體、器官等組織結構已經基本成型,可通過超聲清晰顯示,因此,在孕早、中期可以通過測定胎兒NT、NF、鼻骨、心室等軟指標,以篩查高危胎兒[11]。無創DNA是一種新型的檢查方式,通過母體血液獲取胎兒DNA,對胎兒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且獲取到的基因半衰期較短,檢測迅速,較為安全可靠[1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超聲軟指標聯合無創DNA檢查在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對396例常規孕期檢查孕婦進行超聲檢查發現,24例超聲軟指標異常,異常率為6.06%(24/396),對24例超聲軟指標異常孕婦進行無創DNA檢查,共檢出9例(37.50%)高風險胎兒,提示超聲與無創DNA聯合應用可進一步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高危孕婦,與吳梓瑛等[13]研究結果相似。NT、NF是胎兒超聲檢查中最具應用價值的軟指標,NT是指胎兒頸部皮下的無回聲帶,正常情況下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變化。當NT厚度超過3.0 mm或孕中期NF超過5 mm時則可判斷為NT厚度異常,且NT厚度異常多與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等其他三體綜合征有關,此類異常將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致畸風險。因此,在超聲檢查顯示NT、NF異常后,醫師多建議孕婦終止妊娠,但是由于早期胎兒的臟器未發育完全,僅依靠超聲指標進行診斷仍存在一定誤診或漏診的風險[14]。本研究將無創DNA與超聲軟指標顯示高風險核型與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一致率高達100.00%,提示超聲與無創DNA聯合篩查染色體異常胎兒的準確率較高。目前,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染色體異常的發生受高齡、不良妊娠史等因素影響,該類胎兒的存活率較低,即使順利出生也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先天智力低下;但由于其結構畸形的表現不明顯,故在超聲檢查基礎上仍需聯合其他指標進行綜合判斷[15]。無創DNA檢查中提取的胎兒游離DNA存活周期長,易被捕獲與分離,其有效基因物質水平高,另配合高分辨率、敏感度及準確率的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可有效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16]。最后,本研究發現,9例高危孕婦均行引產;15例低危孕婦中2例流產,13例順利分娩,實驗室檢查顯示新生兒染色體均正常,提示臨床可結合超聲軟指標與無創DNA檢查結果進一步篩查高危孕婦,及時給予干預措施,防治新生兒缺陷,與陳志丹等[17]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超聲軟指標聯合無創DNA檢查可提高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檢出率,與羊水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一致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陳水蓮,梁志江,黃冠豪,等.廣東省孕前優生檢查對出生缺陷防控作用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 2020, 36(9): 1326-1330.
李喜梅,林麗,毛郁蕾,等.羊水穿刺聯合母血清生化指標在唐氏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篩查中的應用及與染色體異常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18): 3445-3447.
李娟,容亞娟,馬勇軍.鼻骨異常聯合NT超聲在早孕期胎兒染色體異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 2023, 34(11): 1607-1610.
董方,耿雪麗.無創DNA檢測與孕早中期血清學篩查在胎兒染色體疾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性科學, 2020, 29(6): 46-49.
趙萍,宋勇,崔麗清,等.超聲軟指標在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 23(1): 18-22.
毛錦江,甘冰,韋舟玲.無創產前DNA檢測在胎兒非整倍體疾病診斷的臨床應用[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20, 28(2): 161-163, 172.
田美玲,杜立燕,馬國娟,等. 2017—2021年河北省出生缺陷發生率及流行病學調查[J].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2023, 42(3): 199-202.
徐燕紅,沈健,洪紅.早孕期規范化超聲篩查胎兒畸形在孕期保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24): 4800-4802.
紀霞,付曉玲,王燕,等.從不同指征介入性產前診斷的染色體異常核型分布評估NIPT的臨床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0, 26(19): 2900-2903.
羅艷,趙兵依,孫艷美,等. 無創產前篩查高風險胎兒的產前診斷結果分析及妊娠結局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22, 25(20): 2482-2488.
姚妍怡,張成成,宋婕萍.中孕期超聲軟指標與染色體異常相關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 2021, 30(12): 933-936.
陳麗媛,徐詠,王輝,等.無創產前篩查高風險病例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 2020, 36(16): 2285-2289, 2294.
吳梓瑛,黃美珍. 無創產前檢測在不同預產年齡孕婦超聲篩查高風險中提示染色體異常的價值研究[J/CD]. 中國產前診斷雜志(電子版), 2022, 14(2): 63-67.
徐雙,周鋒.超聲檢測胎兒頸項透明層結合血清β-hCG、PAPP-A診斷孕早期胎兒染色體核型異常價值[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3, 31(4): 940-943.
肖偉偉,周雪純,崔冬,等.深圳兒童染色體異常核型變遷情況分析[J].國際遺傳學雜志, 2023, 46(5): 337-342.
何曉俊,馬玉成,冷培.超聲軟指標聯合無創DNA產前檢測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9, 27(5): 620-623.
陳志丹,宋建國,鄭杰輝,等.超聲軟指標、無創DNA產前檢測聯合應用于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效果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 2022, 31(9): 1767-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