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對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KDOA)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對患者關節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仁慈醫院收治的96例老年KDOA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玻璃酸鈉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關節鏡病灶清理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質量、炎癥因子水平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評分、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和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分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LKSS和SF-36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VAS疼痛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LKSS和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IL-1β、TNF-α和PGE2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在老年KDOA中有較好療效,可恢復關節功能,減輕疼痛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同時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且安全性理想。
【關鍵詞】關節鏡病灶清理術;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6.0071.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6.024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knee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KDOA)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主要特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關節周圍結構的改變,好發于老年群體[1]。KDOA患者隨著病程延長可出現膝關節腫痛、僵硬及畸形,造成關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能無法行走,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針對KDOA的治療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主要為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該法能夠潤滑關節腔、修復軟骨;手術方案主要為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可清除關節腔積液、脫落物等,在關節疾病中的治療效果較好[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對老年KDOA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對患者關節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仁慈醫院收治的96例老年KDOA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0.42±8.22)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8±1.21)年。觀察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0.53±10.08)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4±1.2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徐州仁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參照相關指南確診為KDOA[3];⑵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⑴有膝關節手術史者;⑵合并其他膝關節疾病者;⑶合并惡性腫瘤者;⑷合并其他感染、炎癥疾病者;⑸合并心、肝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⑹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⑺無法耐受手術或對玻璃酸鈉嚴重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哈爾濱譽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J20170211,規格:2.5 mL/支(含玻璃酸鈉25 mg)]2 mL,注射前常規消毒并吸除關節腔內積液,1次/2周,共注射5次。觀察組患者給予關節鏡病灶清理術。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起效后,采取前內側入路,于內側膝關節線上1 cm與髕腱內側緣1 cm的交界處作切口,置入關節鏡——動力系統(美國施樂輝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3012747,型號:Dyonics Power Ⅱ)和操作器械。關節鏡下觀察膝關節內部,清理增生組織及游離體,修整和剝脫不穩定關節軟骨面,清除損傷半月板、增生骨贅,松解髕外側支撐帶,軟骨下鉆孔,清理結束后予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吸除關節腔內積液,確認無殘留軟骨或滑膜碎屑后,縫合切口。兩組患者治療后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控制:疼痛、關節僵硬等癥狀消失,關節功能恢復[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4]評分增加≥90%];顯效:癥狀和關節功能明顯改善(75%≤LKSS評分增加lt;90%);好轉:癥狀和關節功能有所改善(30%≤LKSS評分增加lt;75%);無效:癥狀和關節功能未見明顯改善(LKSS評分增加lt;30%)[5]。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⑵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采用LKSS評價膝關節功能,總分最高100分,分值與膝關節功能成正比;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6]評價疼痛程度,總分最高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成正比;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7]評價生活質量,總分最高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⑶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及6個月,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用離心機離心(3 000 r/min轉速、15 cm半徑)10 min后取血清待測,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⑷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總發生率=[各項并發癥(感染、出血、軟組織粘連和神經損傷)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多個時間點結果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LKSS評分、VAS疼痛評分和SF-36評分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LKSS和SF-36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VAS疼痛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LKSS和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IL-1β、TNF-α和PGE2水平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IL-1β、TNF-α和PGE2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KDOA的主要病理變化是關節腔內軟骨病變、脫落導致炎癥因子水平上升[8]。臨床針對KDOA通常根據患者病變程度給予梯度治療,主要以抗炎鎮痛、改善關節功能為目的。玻璃酸鈉常用于治療膝關節病,能夠保護關節組織、減少摩擦;而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在關節鏡下進行,能夠高效清除關節腔內病變組織,減輕患者癥狀[9]。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關節鏡病灶清理術治療老年KDOA患者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LKSS和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對老年KDOA的療效較好,能夠更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恢復關節功能并改善生活質量。通過關節腔穿刺注入玻璃酸鈉有潤滑、抗炎的效果,減少組織間的摩擦,同時能夠提供細胞代謝的微環境,修復軟骨,可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但有遠期復發的風險[10]。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在關節鏡視野下進行,能夠獲得病灶處全面、清晰的視野,對病灶處病變及脫落組織進行全面、準確地觀察和清除,進而減輕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且關節鏡手術具有切口小、創傷性小等優勢,對患者的后期恢復和疼痛緩解作用較好[11]。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6個月IL-1β、TNF-α和PGE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關節鏡病灶清理術能夠有效減輕炎癥。分析原因,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可對病灶進行徹底清除,消除病變組織等致病、致炎因素,同時術中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能夠最大程度將關節腔內炎癥因子清除,進而大幅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最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在老年KDOA中的療效較好,能夠恢復關節功能,減輕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質量,同時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且安全性理想,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瑩瑩,李旭東,楊佳娟,等.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1, 21(4): 407-414.
魏為,鄒勇.關節鏡病灶清理術對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疼痛程度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 19(3): 166-169.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骨科學專家委員會. 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專家共識(2018年版)[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 13(1): 124-130.
林璐璐,孫寧,王雪蕊,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用評價量表的比較與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8, 24(2): 135-139.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 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 1202-1203.
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楊小湜,王陽,李秀君,等. 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解剖科學進展, 2009, 15(4): 383-385.
馬偲銘,王連成,張偉業.膝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及中醫康復研究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1, 18(3): 194-197.
陸永春,畢波,項永勝,等.關節鏡下病灶清理治療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8, 22(7): 1084-1089.
張衛超,姜磐,崔衛國,等.玻璃酸鈉腔內注射聯合關節鏡清理術治療退行性膝骨關節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 2021, 34(2): 34-38.
賈科江,關津京,宋志勇,等.脛骨內側高位截骨聯合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膝內側單間室骨關節炎[J].臨床骨科雜志, 2021, 24(3): 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