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珍 申棟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打開了新局面,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為我們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國內國際相互激蕩的思想文化形勢,面對嚴峻復雜的文化挑戰,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推陳出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和規劃。新征程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標志著我們黨深化了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必須充分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的創新。“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1](P1-2)。我們黨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再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無不彰顯了我們黨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大勢和文化發展方向。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諸多特性,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之“矢”去射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文化發展之“的”,科學系統地回答了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建設的諸多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2](P349)。文化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內在因素。文化建設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導,更離不開緊密結合實際的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等,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都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客觀上要求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和守正創新,必須自覺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我們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3](P309),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把文化自信融入民族自信和國家自信之中。要以中國共產黨人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加強現代文明的互相交流、學習、借鑒,秉持著“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黨對文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的歷史起點上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4](P19)。新時代新征程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作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明確了路線圖和任務書,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必須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緊緊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牢記“七個著力”“九個堅持”,不斷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力量注入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也是彰顯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斷走向世界的關鍵所在,突出表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實現途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嵌入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當前和今后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必須把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復興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提供了鮮明的實踐導向,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重中之重、怎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黨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總結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結晶。要科學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內涵,把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的必修課。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闡釋了意識形態和黨的全面領導問題,為新征程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證。舉什么旗、走什么路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不可撼動的根本。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明確提出的“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領導權在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果,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和正確方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闡釋了文化的傳播問題,為新征程上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文化這個軟實力的支撐,文化既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又是國家精神內涵的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加強自身文化軟實力建設和加強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統一于習近平文化思想之中。一方面,“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能夠始終確保國內文化傳播的正確方向;另一方面,“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能夠使中華文明走出去,在積極借鑒吸收國內外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從而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闡釋了“兩個結合”問題,為新征程上提升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供了價值遵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文化思想將“兩個結合”上升到了黨的使命任務和關系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闡釋了“兩個結合”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地位。“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必然,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擔負起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這一使命任務。一方面,在“第二個結合”的過程中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同馬克思主義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激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從而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創新和創造活力。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闡釋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關系,為新征程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同步促進物質的豐富和精神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建設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具有強大的物質文明作為保障;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提供了動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推動全體人民在堅定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一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總的來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見證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力源,也是中華民族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締造者。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強調了我們的文化是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最終目的是服務人民和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社會主義文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結合,是指導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方針和總依據。新時代新征程上,習近平文化思想已經為黨和國家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道路。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把習近平文化思想學深、悟透、學懂、弄通并融入實踐之中,是一項無比光榮的政治任務,必須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篤定初心使命,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提高黨性修養。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人民至上,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和創新創造的理論之所以能保持鮮活生命力,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始終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并不斷從人民群眾之中汲取智慧并反哺于人民群眾。“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黨性的修養離不開人民性的滋養,不斷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人民性去鍛煉自身黨性修養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要不斷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就要自覺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中去,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洗滌思想上的塵埃,把黨的創新理論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緊密聯系起來,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和自覺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黨員干部必須帶頭自覺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用黨的創新理論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凝心聚魂,站穩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秉持使命擔當,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錘煉品德修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道德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道德建設戰略部署,推動我國社會道德水平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邃理解,既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觀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融合了,又把中華文化同中國精神緊密結合在了一起。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激活了中華民族道德觀的思想精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觀積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之中,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支撐。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離不開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離不開強大的精神力量。必須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秉持使命擔當,自覺“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人民群眾、全社會、全民族一道建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行的道德認同,不斷錘煉自身的品德修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秉持開放包容,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發揚斗爭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鍛造過硬本領。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的滋養,也需要偉大斗爭的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激蕩復雜的意識形態斗爭局勢,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對意識形態工作作出重要戰略部署,推動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同時必須看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仍然長期存在,風險挑戰仍然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面對世界思想文化的激蕩和腐朽思想的侵蝕,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保駕護航,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一方面,要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上下功夫,不斷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激蕩交鋒的思潮中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敏感性和尖銳性并存,必須發揚斗爭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著力提升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敢于、善于同錯誤言論和思想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