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
若將此花作傾城,更比牡丹多風情,
若得此花為良藥,女兒春容免蕭索。
—[清] 劉開《城東觀芍藥歌》
詩中的“小黃城”指的就是我的家鄉亳州,因盛產芍藥也被稱為“芍藥之鄉”。這首詩的作者劉開在清代道光年間曾前往亳州編修《亳州志》;居住期間,他被眼前的芍藥花海所震撼,于是寫詩贊美了亳州芍藥的艷麗多姿,同時表達了自己對芍藥的喜愛之情。
正如詩中所言,暮春時節,從田間小徑到專業種植園,遍地芍花怒放,香氣裊裊,風姿綽約,分外妖嬈,爭奇斗艷,燦若云霞,成為亳州一大景觀。據統計,亳州芍藥的種植面積約為35萬畝,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芍藥花田”;芍藥的產量也非常可觀,約占全國市場的70%。芍藥不僅極具觀賞價值,其根還是“良藥”—在百花之中,名字中帶“藥”的也只有芍藥。
今天,在芍藥這朵“五月花神”即將駕臨之際,我們提前觀賞觀賞它。
有趣的民間傳說
東漢神醫華佗慣常在房前種植各類藥草,以作研究之用。這天,他細細研究了友人新贈送的芍藥—對花、莖、葉都進行了研究—過后不禁搖頭:“美則美矣,不可入藥!”
深夜,華佗隱約聽到屋外有哭泣聲。他立刻挑燈出去查看,發現有一美貌女子立在芍藥地;但未及詢問便消失不見了。可是,剛回屋就又聽到了哭聲……幾次三番。清晨,他才意識到這都是夢。他忙搖醒夫人,言說此事。夫人說:“莫不是你沒弄清芍藥的藥效,委屈了她?”華佗搖頭不語。
幾日后,華佗外出期間,夫人突然感覺腹痛,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后試以芍藥根煎水服用,半日止痛,兩日痊愈。華佗得知后,便開始對芍藥根進行細致研究,并發現了止痛益氣等功效,從此將其納入藥材之列。
芍藥的前世今生
“芍藥”二字最早出現在公元前的《詩經》中,《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意思是說:男女交往期間,互相贈送芍藥,以表達情意。在魏晉南北朝《晉宮閣名》中記載:“暉章殿前,芍藥花六畦。”說明芍藥已經開始在宮廷中培育。
到了唐朝,舉國皆尊牡丹為“花王”,而崇芍藥為“花相”,二者并稱“花中二絕”,這一美談素為好事者傳說。不過,也有人為芍藥鳴不平。南宋《通志略》中記載:“芍藥著于三代之際,風雅所流詠也,今人貴牡丹而賤芍藥,不知牡丹初無名,依芍藥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藥,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聞,貴游競趨,遂使芍藥為落譜衰宗云。”意思是說:芍藥從夏商周三代就很有名了,一直被人們喜愛;現在很多人貴牡丹而輕芍藥,根本不知道牡丹是靠芍藥才出名的。
及至宋代,各地紛紛引種栽培芍藥。現在,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多有種植。
白芍的特點介紹
【芍藥別名】金芍藥,離草根,將離,別離草,余容,紅藥,沒骨花,殿春客等。我們當地叫它花子或化子。
【亳之白芍】芍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亳州產的是白芍。夏、秋季節采挖3~5年生者,洗凈,除去花、莖、葉和細根。在沸水中煮后刮皮曬干,或者刮皮后煮,露出白莖,是為“白芍”。白芍是亳州的道地藥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以“亳芍”之名收錄。白芍是一味很重要的佐藥,在方劑中有“十藥九芍”的說法。
【白芍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毛茛科芍藥的干燥根。高50~100 cm。莖直立,光滑無毛。葉綠橢圓形,葉脈在下面隆起,葉基部常帶紅色。花朵碩大,有10片左右的花瓣;花瓣大而有弧度,呈勺子樣,生于莖部頂端,有白色、粉色、紅色;花蕊黃色。因多在五月初開花,故被稱作“五月花神”。
【白芍種植】白芍叢生生長,適宜成片種植。每年7、8月份收獲白芍后,把藥用根切除,并保留無病害、帶芽的塊根。此時最好隨切隨栽;如果不能及時栽種,則應該選擇陰涼干燥通風處將芽頭向上堆放,然后用濕潤的沙土鋪蓋貯藏,或者挖坑存放。種植白芍優選土質肥沃、陽光普照、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前需翻耕,整理地面,同時施肥,并按行株30 cm左右穴栽。中間除草、追肥、摘蕾(開花會影響藥用根的生長)。除蟲害,3~5年后即可采收。
【藥材性狀】細長圓柱形,兩端平截。平直或稍彎曲。白色或帶有棕紅色,質地堅實,不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樣,層環明顯,呈射線狀。氣微,味苦、酸。以根粗長勻直、斷面白色、粉性足、無白心、無裂隙者為佳。
白芍的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肋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現代研究顯示,芍藥還具有抗炎,抗腫瘤,抗抑郁,抗血栓,降血脂,降血糖,改善心肌肥厚,改善骨關節炎等作用。
【經典古方】
(1)桂枝湯:該方為“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的第一首藥方,素有“群方之冠”的美稱。其以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入藥。功效辛溫解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2)芍藥甘草湯:該方為“經方止痛第一方”。其以白芍、炙甘草入藥。功效調和肝脾,緩急止痛,養血斂陰。
(3)芍藥湯:該方以芍藥、檳榔、大黃、黃芩、黃連、當歸、木香、炙甘草、肉桂入藥。功效清腸燥濕,調氣和血。
(4)三白湯:該方以白芍、白術、白茯苓、甘草入藥。功效美白潤膚,滋補血氣,健脾和胃。
(5)桃紅四物湯:該方以桃仁、紅花、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入藥。功效養血活血,活血散瘀,調經止痛。
【常見成藥】
(1)白芍總苷膠囊:該藥為抗炎和免疫調節藥,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2)肝爽顆粒:功效疏肝健脾,清熱散瘀,保護肝臟,軟堅散結。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損害。
(3)消乳散結膠囊: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氣滯、瘀痰凝聚所致的乳腺增生、乳房脹痛。
(4)定坤丹(水蜜丸):功效滋補氣血,調經解郁。用于氣血兩虛、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崩漏下血、血暈血脫、產后諸虛、骨蒸潮熱。
(5)坤泰膠囊:功效滋陰清熱,安神除煩。用于絕經期前后諸癥陰虛火旺者,癥見潮熱面紅,自汗盜汗,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婦女卵巢功能衰退更年期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6)摩羅丹:功效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癥見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等。
由此可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白芍因其獨特的藥效一直被廣泛應用,有“婦科之花”“肝家要藥”之稱。
白芍的食用價值
在亳州,我們經常用白芍燉湯或煲粥,可以發揮“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的功效。這里,就為大家介紹幾種藥膳。
(1)芍花雞:選一年生小公雞,腌制,焯水,加入白芍、人參、石斛、大棗、蟲草花、枸杞等藥材燉煮。湯味鮮美,肉質鮮嫩有藥香。
(2)白芍排骨湯:排骨洗凈焯水,鍋內加清水,把排骨放入,加白芍、蓮藕、香菇、枸杞等煲湯;大火燒開后,轉小火微燉,出鍋前調味。功效養血柔肝,緩和止痛,補中益氣。
(3)芍藥花粥:粳米加水煮粥,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放入芍花瓣。功效緩急止痛,行血養陰。
除了白芍藥膳,亳州還有芍花餅、芍花花茶、芍花月餅、芍花養生湯泉、芍花面膜等養生保健產品,可供大家選用。
芍花如期開,只待故人來
芍藥花是亳州的“市花”,是亳州中藥材種植的最大品種。種植白芍不僅增加經濟收入,還推動旅游業發展。每年五一前后亳州“芍花節”開幕,絡繹不絕的游人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品亳州美食,看亳州美景。
亳州歡迎您!
藥師提醒
白芍性寒,虛寒腹痛、腹瀉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脾胃虛弱者,麻疹患者,以及對白芍過敏者禁用。在中藥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有“諸參辛芍叛藜蘆”的描述,所以,白芍不可以和藜蘆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