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光琴 馬瑛
摘? 要:在小學階段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由于部分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匱乏、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單一、議題與文本選擇不嚴謹等問題的存在,制約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因此,教師可以從轉變傳統思想、整合閱讀資源、豐富閱讀方法、科學選擇議題等方面入手,切實改善群文閱讀教學現狀,使群文閱讀教學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現存問題;解決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是近年來發展并迅速興起的一種新型閱讀教學形式。它是教師圍繞一個特定的議題,組合多個文本,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進行比讀、互動、交流與分享,積極建構整體性閱讀的過程。群文閱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問題根源,積極探索改進策略,提高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編排與組織,以滿足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一、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 激發閱讀興趣,拓寬閱讀視野
傳統的閱讀教學以單篇閱讀為主,教師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講解字音、字形、課文大意、修辭手法、寫作特色等內容,并輔以各種提問。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機會少之又少,大部分時間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閱讀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多文本閱讀會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說、多聽,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度閱讀,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積極、主動地融入閱讀,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關注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能有效增加學生的信息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自主能力較差且學習能力不足,尤其是閱讀速度慢、閱讀量少。在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精讀、細讀文本,缺乏對學生閱讀速度的訓練。而實施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多篇文本的閱讀,在閱讀中提取關鍵信息,整合與吸收文本信息,讓其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
3. 豐富閱讀方法,引導深度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靈活運用默讀、精讀、跳讀、泛讀等閱讀方法,完成多文本閱讀,學生的閱讀形式多樣化,閱讀更有深度。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1. 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目前,雖然很多學校已經廣泛實施群文閱讀教學,但是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研讀學習不夠深入,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識不足。部分教師對群文閱讀的概念把握不清楚,對群文閱讀教學缺乏系統了解,在議題主題和材料選擇方面較隨意,未能凸顯群文的價值,學生閱讀時只能獲得碎片化的閱讀體驗;部分教師思維固化,對群文閱讀教學理解有所偏差,簡單地認為群文閱讀教學不過是單篇閱讀的累加;部分教師認為群文閱讀教學可以適用于所有版本的教材,對于任何單篇文章都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部分教師將群文閱讀教學與單元主題教學混為一談。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養直接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2. 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匱乏
閱讀資源匱乏是限制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小學語文教材從編排體系、單元主題等方面呈現出較為完善的狀態,但是教材中的閱讀資源不能滿足《標準》對學生閱讀量的要求。部分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僅僅從現有的閱讀資源中選取閱讀素材,但是有些閱讀材料并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導致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閱讀資源匱乏,可用性低,難以達到群文閱讀教學要求,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制約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
3.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閱讀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無法通過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獲得較為豐富的閱讀經驗。另外,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只是采取單一的講授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的參與度低,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4. 議題與文本選擇不嚴謹
實施群文閱讀教學,議題與文本的選擇至關重要。部分教師對學情了解不足,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習能力選擇恰當的議題與文本。有的議題難度過大,學生理解困難,容易挫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課堂交流成為無效對話;有的議題毫無難度,失去了討論的意義,無法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同樣使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選擇文本時,部分教師未能精挑細選,選擇的文本之間關聯性不緊密,與議題的偏差較大。部分教師在選定文本時未能根據學段要求進行篩選,選擇的文本數量過多,使學生不能在有限時間內消化多文本內容;有時文本數量過少,不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解決策略
1. 轉變傳統思想,提升專業素養
(1)堅持終身學習。
教師的教學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部分教師有較強的守舊意識,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自覺地“穿新鞋,走老路”。鑒于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不斷拓寬知識視野,達到學以養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的目的,不斷適應新課程教學。同時,教師要積極參加群文閱讀教學的培訓和研修活動,研讀與群文閱讀教學相關的論著,深入理解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和教學要素,準確把握群文閱讀教學規律,提高群文閱讀教學實施能力。教師還要深入研讀《標準》和教材,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
(2)立足教學實踐。
教師要立足群文閱讀教學實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參加群文閱讀同課異構活動,針對活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多種途徑,探究問題的解決辦法,提高教學研究水平。同時,要利用網絡研修平臺觀看名師的群文閱讀教學課例,學習、借鑒成功的經驗,不斷地在觀摩、分析、實踐中提高教研能力,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真正轉變傳統教學思想,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增長群文閱讀教學智慧。
(3)正確認識群文閱讀教學的本質。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打破固化的思維方式,正確認識群文閱讀教學的本質,時刻保持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識。教師只有對群文閱讀有了明晰的認知,才能使學生充分閱讀、積極思辨、自由表達,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實現真學、真讀,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功能。
2. 整合閱讀資源,拓寬閱讀視野
(1)深度挖掘閱讀資源。
毋庸置疑,群文閱讀教學重點在“群文”上,只有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群文”,才能真正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為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豐富閱讀資源,讓學生能夠閱讀更多的文章,使學生的知識積累更加豐富。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閱讀角,或是在教學樓大廳、樓梯拐角處設置閱讀區,擺放適宜的圖書,方便學生閱讀;可以倡導學生將自己購買的圖書帶到班級與同學分享,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這樣,學生在校園的閱讀資源豐富了,便能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親近書本、快樂讀書、廣泛讀書,為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2)組織閱讀活動,交流閱讀經驗。
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教師要不定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踴躍交流閱讀所得。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讀書感悟,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自我。
3. 豐富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強化方法、技巧指導。
實施群文閱讀的方法影響著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和完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中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多角度地感受組文所展示的同一議題,還要對學生進行多種閱讀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要強化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默讀、跳讀、精讀、泛讀等閱讀技巧,學會帶著問題閱讀,學會找到文本的題眼和關鍵語句,使學生能高效、快速地提取有用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創設閱讀情境。
教師要積極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這篇課文時,教師設計了以“戰爭背景下的兒童小說”為議題的群文閱讀,選取了《小英雄雨來》《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兩個小八路》一組文章。教師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大家一定看過電視劇《小兵張嘎》,相信同學們對嘎子這個人物形象記憶猶新,哪名學生來評價一下嘎子?今天讓我們再來認識幾位戰爭年代的小英雄。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激發,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綜合運用跳讀、泛讀等閱讀方法,了解文本中小英雄的人物形象,完成閱讀任務,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3)借助思維導圖,提高閱讀能力。
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思維組織工具,又是一種符合小學生思維方式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提煉組文的關鍵詞,并圍繞關鍵詞延伸出不同分支,可以直觀地將組文的關鍵知識點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形成直觀視覺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由四篇神話故事組成。教師以“中國神話”為議題,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師要求學生從故事主人公、表達方式等方面提取與總結關鍵信息,并嘗試以樹形圖繪制思維導圖,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和符號予以表現。這樣,學生將關鍵詞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為后期語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4. 科學選擇議題,靈活組建群文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議題選擇至關重要。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的發展程度,選擇簡單易懂、指向性強的議題。同時,閱讀素材的選擇要立足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水平,依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科學、合理地選擇文本,從文本內容、中心主旨、表達方式等多個角度出發靈活組建群文,做到難度適宜,保證閱讀的遞進性,避免跨越式選取。
教師可以選擇同一體裁的文本讓學生閱讀。例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動物”為主題選取了不同作家的作品,讓學生走進動物世界,了解動物的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可敬,加深學生對動物的認識,從而增強愛護動物的責任意識。教師也可以選擇同一主題的文本讓學生閱讀。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教師圍繞“祖國美景”這一議題,選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和《美麗的小興安嶺》,又補充了課外閱讀材料《香港,璀璨的明珠》《桂林山水》等一組文章,讓學生充分地閱讀和探究,在文質兼美的作品中領略祖國山河的秀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總之,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對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整合閱讀資源,豐富閱讀方法,科學選擇議題與組文,讓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綻放異彩,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全面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褚水萍.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研討[J]. 學周刊,2022(20):134-136.
[2]沈凌莉.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微探[J]. 求知導刊,2020(43):47-48.
[3]徐創才.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內蒙古教育,2019(3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