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柘城縣畜牧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柘城 476200)
對于新生犢牛來說,機體器官和組織還未發育完全,消化道等系統的黏膜比較脆弱,神經系統靈敏度低,此階段機體免疫力低、環境適應力差。因此,初生犢牛的抵抗力較差,極易感染各種疾病,若未能及時防治,會造成初生犢牛死亡,嚴重影響養殖效益。
1.1 初生犢牛軟癱衰弱臨床癥狀。全身無力、四肢軟癱、站立困難、精神沉郁。初生犢牛出現軟癱衰弱的原因:一是在妊娠期母牛營養物質攝入不足,缺乏蛋白質、各類維生素、Ca 和P 等礦物質及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母牛營養不良使得牛犢體質較弱;二是如果母牛患有傳染病、慢性疾病等,妊娠期內也會對胎牛發育造成影響,從而出現軟癱衰弱;三是母牛食用的飼料出現發霉變質或酸性比較大;四是母牛在妊娠期缺乏運動,光照不足,且養殖環境較差,也會初生犢牛軟癱衰弱的概率上升。
1.2 治療方法。一要做好初生犢牛的保溫工作,將犢牛的舍內溫度保持在25 ℃~30 ℃,根據情況可覆蓋棉被減少散熱;二要做好初生犢牛的母乳攝入工作,定時進行人工哺乳;三要做好無吮乳行為初生犢牛的護理工作,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 ml、10%葡萄糖溶液500 ml、25%VC 5 ml、1%安鈉咖4 ml、輔酶A100IU,靜脈注射。
1.3 預防措施。做好孕期母牛的飼養工作,適當添加精飼料,保證母牛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做好飼料貯存管理,防止飼料發霉變質;保證母牛身體健康。
2.1 造成初生犢牛低溫的因素。一是在妊娠期母牛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使得犢牛先天發育不良,心肺功能比較弱,易導致低溫的情況;二是未能及時對初生犢牛進行哺乳,饑餓的初生犢牛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維持自身體溫,進而發生低溫現象;三是犢牛的舍內溫度低且保溫措施不到位,造成著涼。未能及時清理初生犢牛體表羊水,造成大量散熱,引發低溫。
2.2 初生犢牛低溫的治療方法。一可將出現低溫癥狀的初生犢牛轉移至溫暖的室內;二可注射強心劑如腎上腺素等,促進心肌收縮,使機體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強;三可靜脈注射補充能量,可用5%葡萄糖200 ml 及10%葡萄糖酸鈣10 ml 混合靜脈滴注。
3.1 犢牛胎糞不下的原因。妊娠母牛的飲水量不夠,引發熱性病,使得初生犢牛大腸中熱邪積聚,造成糞便干結,出現便秘現象;初乳品質差或者初乳進食量不足。患病的犢牛會表現出擺尾、弓背,回看腹部,并做排糞狀,腹部脹氣。
3.2 初生犢牛胎糞不下的治療方法。軟化糞便,用溫熱的肥皂水500 ml 借助橡皮導管進行灌腸,或用液態石蠟油或食用油300 ml 灌腸,同時對初生犢牛腹部進行熱敷并緩緩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減輕腹部疼痛。預防措施:保證母牛飲水量充足,預防熱性病發生,注意飼養管理。
4.1 發病原因。母牛難產時,母牛體內黏液和羊水長時間堵塞可導致犢牛出現窒息。初生犢牛窒息表現為呼吸微弱,甚至呼吸停止,口鼻有黏液。初生犢牛室息的原因有:難產導致黏液及羊水堵塞時間過長而窒息,產程過長或胎位不正壓迫臍帶及胎盤,使得血液流通受阻發生缺氧窒息。
4.2 治療措施。把犢牛的頭放在低處,兩后肢提起抬高,使用干凈衛生的毛巾迅速將口鼻中的黏液及羊水擦凈,防止阻塞氣道。握住犢牛的兩前肢,前后反復拉動以起到擴展和壓迫胸腔的作用。對窒息犢牛進行人工呼吸時要保持耐心,直至能夠自主呼吸。或者使用藥物進行急救,可肌肉注射25%尼可剎米油溶液1.5 ml 等。當窒息癥狀得到緩解以后,可靜脈注射碳酸氫納液,防范酸中毒。預防措施:加強母牛妊娠后期管理,熟練掌握接生技術。
新生犢牛的臍帶會在3 ~7 d 內自行脫落,在脫落之前沒有做好消毒措施,使臍帶受到污染導致臍帶炎。
5.1 臨床癥狀。觸碰犢牛臍部有明顯痛感,出現拱背行為,有粗索狀物在臍帶中間位置。癥狀較輕者,殘留的臍帶可自動脫落,在臍孔處有少量膿性分泌物,也可能出現潰瘍,呈現潮紅色。癥狀嚴重者,臍部周圍出現膿腫,有膿汁流出且惡臭。
5.2 治療措施。輕癥者臍部周圍注射普魯卡因或者青霉素,注射方法為分點注射,涂5%碘酊;重癥者清理膿包,消毒并于創面處噴灑抗菌消炎藥物,并局部包扎。預防措施:斷臍留7 ~10 cm,斷處采用10%碘酊浸潤消毒1 min,每天1 次,持續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