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悅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傳統文化元素和高校動畫角色設計課程融合,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然要求。本文先分析課程內容與教學現狀,然后探討在高校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具體實施策略。
動漫是國內近年來的新興行業,被譽為21 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動漫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數量大幅提高,各高校都在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高質量課程開展,提高各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作為動漫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動畫制作流程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課程主要講授角色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法,旨在提高學生的角色造型能力和角色原創能力。在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中,很多學者開始進行多維度的教學研究,有關于課程教學設計路徑的探索,也有關于動畫角色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探索,還有將高校動畫角色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其宗旨都在于如何更好地讓動畫角色設計課程發揮核心課程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不斷探索,引領學生更好地設計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動畫角色,從而完成動畫角色從無到有的創作。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多學習傳統文化,了解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實現對民族文化精神的領悟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指被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國上下五千年傳承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國粹。不同年代和不同時期文化的演變造就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多樣性。中國獨有的文化元素,如中國書法、京戲臉譜、武術、皮影等,還有祥云圖案、龍鳳紋樣、國畫、敦煌壁畫、寫意畫、太極圖等紋樣圖畫文化元素,以及長城、園林、古塔、廟宇、黃土、民宅等建筑文化元素,都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元素的魅力。將這些凝聚著民族文化精神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動畫設計中,不僅可以通過動畫媒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利用這些元素豐富動畫短片或電影的內核,讓傳統文化和動畫互相成就。
以1981 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九色鹿》為例,其創作靈感來自中國的寶貴藝術——敦煌莫高窟第257 窟本生畫《鹿王本生圖》。這部作品在美術設計上很好地保持了北魏壁畫的獨特風格,弘揚和傳承了豐富的本土傳統藝術元素,在動畫配樂上使用了中國獨特的戲曲音樂和民樂。作品整體用動畫藝術的手法、生動的形式描繪和傳播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作品在角色設計上保留了敦煌壁畫中主要的角色特征和色彩搭配。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锻晟浦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步伐,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設計中,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動畫造型富有時代特色和民族個性,引導學生提升動畫作品的藝術品質和藝術感染力。
2023 年1 月18 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關于2022 年12 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至此,2022 年度在國家電影局備案的國產電影項目都已公示,其中動畫電影53 部。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中國神話和傳統文化類安全系數比較高的題材,更加受到重視。53 個項目中,傳統文化題材占了15 部,包括《長安三萬里》《熱血二郎神》《少年雷震子》《林默》《降龍英雄》《哪吒之魔童鬧?!贰堕L安探案錄》《二郎神之神犬哮天》《濟公之臨安除魔》《君心,我心》等。中國神話故事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民族文化中“活”的基因,也是民族文化的“根”。神話人物之所以能世代流傳,不僅僅是因為人們愛聽故事,還因為神話人物或神話故事中所傳遞的獨特的品質和文化精神。相關人員若在創作動畫角色時沒有思路,也可以通過神話人物形象進行再創作,這樣不僅為動畫角色設計提供了創作靈感,還可以在新時代發展的眼光下將人物性格和愛好塑造得更加飽滿,從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當在動畫角色設計課堂中需要對優秀案例進行分析時,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日漫、迪士尼動畫中的角色,從學生喜愛的動畫電影興趣點出發,從動畫角色的造型設計角度出發,分析影片中的角色設計觀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角色的衣著、發型、道具等,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動畫角色的世界觀,給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
例如,2022 年最新上映的動畫電影《新封神榜:楊戩》就取材自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動畫電影中構建了全新的“封神宇宙”世界觀,將古代神話中的蓬萊仙境和未來世界的蒸汽朋克、賽博朋克進行結合,還對古代文學作品曹植的《洛神賦》進行了改編,并和敦煌壁畫的飛天舞結合,讓“洛神賦”飛天舞最終在大銀幕上完美呈現??梢?,以中國神話故事為原型進行設計,并完美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能夠讓動畫本身更有期待感,提高動漫人物的辨識度,為動畫角色設計提供靈感。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逐漸增加。因此,動畫電影和短片的受眾越來越多,而動畫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也承擔著相應的文化傳播和傳承的責任。20 世紀6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中國的動畫片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走向衰落。從千禧年至今,在政府的領導下,動漫產業又開始迅速發展。
2023 年7 月,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上映,講述的是從詩人高適的視角回憶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電影上映之后掀起了關于古典詩詞文化和以李白為首的唐代歷史名人的討論。有的觀眾受到故事中人物感召而跟著背誦古詩,更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可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既傳承了中國文化元素,又能為動畫注入生命,同樣也能促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生代人群中得到傳播和傳承。
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是要在結合專業課程特點的前提下,選擇合適載體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藝術類專業實踐課程思政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為基礎,融入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在培養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目標與正確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所受到的國外泛娛樂化信息過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不足,加上信息化時代來臨,新一代青年生長環境不同,觀看動畫方式也不同,如“90 后”觀看動畫片大多從電視上、碟片上觀看,電視臺播放什么動畫就看什么動畫,選擇權很少;“00 后”觀看動畫幾乎都是電視點播和網絡播放,可以只選自己感興趣的,導致忽略了很多中國優秀動畫片,如《大鬧天宮》《九色鹿》等。
要想在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經典的中國風動畫短片,帶領學生臨摹其中的動畫角色,或作為項目或作業選題供學生參考,讓學生觀看一些優秀的角色設計案例,并在課堂上講解,讓學生及時進行動畫形象規范練習。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些當地特有的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在課堂環境下慢慢了解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傳統文化的美感來浸潤學生的心靈,通過一起創作作品和點評修改學生作品把傳統文化認知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等融入動畫角色設計課程教學中,從而使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在高校課堂上,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上應用較為廣泛。在動畫角色設計課程進入中后期,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動畫角色IP 設計,設計任務也體現出對課程的回顧和整體練習。在實際角色IP 設計練習中,學生會向教師咨詢是否有合適的角色推薦,這時教師應抓住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向學生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角色IP 設計的成功案例,并向學生講述其文化內涵。當對其中的文化元素感興趣時,學生設計出的動畫角色就會包含傳統文化元素。此時,學生設計的動畫角色就具有文化傳承的作用。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一位學生的角色設計設定是一個掌管事務的卡通仙女形象。在教師列舉一系列守護者后,學生決定把角色設定為敦煌莫高窟的傳承人及守護者,其動態和角色發飾、服裝都參照了敦煌莫高窟里飛天仙女的服裝特色,并和現代妝容結合。此時,該角色IP 設計就汲取了傳統文化元素的養分,設定的動畫IP 角色也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色彩元素大多是顏色明亮的純色,雖然都是固定搭配,但高飽和度的對比色搭配起來會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當我們想讓觀眾理解自己創作的角色和該文化元素相關時,我們也可以模仿其元素的顏色搭配。
例如,一位學生對古代文物唐三彩藍釉白斑馬的配色很感興趣,他的動畫角色設定的配色是通過提取文物上最亮麗的三種顏色作為角色的顏色搭配。這讓整個角色在色彩上有種眼前一亮的效果,也賦予了角色隱形的力量,在豐富動畫角色色彩的同時,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在動畫角色設計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每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一點。在學期初期的教學設計規劃中,教師應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所要傳授的知識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除了學習基本的軟件技能、繪畫技巧和角色設計的相關內容外,也要在課堂展示中、在教師范畫示范中,潤物無聲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傳遞。傳統文化元素與動畫角色設計課程設計的融合,能讓大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提高審美素養,使學生的作品表達出深刻的內涵。